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荆芥内酯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婷  朱慧  丁安伟  张丽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24):1911-1914
 目的 研究荆芥内酯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循环液体积,HPLC测定不同时刻循环液中荆芥内酯的含量。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1.84、3.68、7.36 μg·mL-1)荆芥内酯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202 8±0.007 0)、(0.158 9±0.011 4)、(0.134 2±0.012 2)h-1,且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3.68 μg·mL-1的荆芥内酯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23 8±0.000 6)、(0.012 5±0.000 5)、(0.016 5±0.000 8)h-1,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胆管与否以及肠道菌群的破坏,对荆芥内酯的肠吸收影响不大。加入P-gp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其Ka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荆芥内酯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十二指肠为其最佳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2.
芍药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别考察芍药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芍药苷进行分析。结果在4.0~40.0 mg·L-1内芍药苷的吸收量与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Ka值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19 19±0.004 53),(0.014 54±0.002 33),(0.014 72±0.001 89),(0.014 30±0.003 72)h-1。结论芍药苷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芍药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芍药苷研制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3.
延胡索乙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与立体选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和立体选择性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和在体分离肠袢实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手性固定相拆分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对映体的峰面积比值。结果延胡索乙素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10,25,50mg·L-1时,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403,0.461,0.402h-1;不同pH值4.5,6.5,8.0时Ka分别为0.353,0.458,0.409h-1;在体动物实验测得延胡索乙素对映体间的峰面积比值均接近0.5∶0.5。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延胡索乙素两对映体在体肠吸收没有差异,不存在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大蒜提取物蒜氨酸在家兔肠道内的吸收特性,为新药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 采用家兔,利用外翻肠囊模型与光纤传感过程分析系统结合,实时原位测定蒜氨酸在家兔肠道内的浓度变化。研究蒜氨酸在家兔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4个肠段,高、中、低3个浓度的吸收,每个肠段的每个浓度进行6样本(6只家兔,共计18只家兔)分析,每个肠段接触蒜氨酸的浓度根据半数致死量确定,配制蒜氨酸溶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00,50,30 mg·L-1),于光纤传感过程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结果: 家兔不同肠段对蒜氨酸的吸收能力大小: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不同浓度下各肠段的吸收数An值空肠分别为(2.59±0.21,5.40±0.11,3.81±0.27);回肠分别为(5.25±0.07,3.02±0.19,4.09±0.18),各浓度An值均大于1.15,十二指肠分别为(0,0.95±0.16,1.09±0.28);结肠分别为(0.50±0.13,0.90±0.22,1.08±0.24),各浓度An值均<1.15。各浓度在4个肠段的Ke值除十二指肠段外(0,0.007±0.02,0.004±0.09)其余肠段的Ke值都<0.01 cm·min-1结论: 利用光纤传感系统实时测定蒜氨酸原料药在肠道的浓度变化,从而研究其在各肠段的吸收,结果表明蒜氨酸在除十二指肠段外其余肠段的渗透性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安石榴苷的肠吸收特性. 方法: 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考察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不同质量浓度(153.34,301.70 mg·L-1)下、不同时间点(0,30,60,90,120 min)的肠吸收特性,采用 HPLC法[YMC-Triar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 甲醇-0.1%磷酸]测定样品浓度. 结果: 随着药液中安石榴苷浓度的上升,肠吸收速率常数(Ka)也随之增加;安石榴苷在各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时,吸收速率常数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高浓度时,空肠>结肠>回肠>十二指肠;各肠段累积吸收量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浓度时,安石榴苷在二十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0.60±0.10),(0.64±0.59),(0.71±0.13),(0.73±0.11) μg·cm-2. 结论: 安石榴苷在大鼠肠道内不存在特殊的“吸收窗”, 其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参数,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模型,从药物吸收部位、质量浓度和灌流介质等方面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各肠段吸收特征并计算吸收参数。结果在pH 6.5的灌流介质中冬凌草乙素较为稳定,肠道酶对其代谢影响较小,吸收显著高于pH 8.0碱性条件(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相同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吸收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均显著低于回肠吸收参数(P0.05)。盐酸维拉帕米对冬凌草乙素各肠段吸收均无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10~1 000μg·L-1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全肠道均有吸收,其中回肠为最佳吸收部位,吸收特征为被动转运的线性动力学过程,无吸收饱和现象,弱酸性环境易于冬凌草乙素的肠道吸收,冬凌草乙素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脱氢水飞蓟宾(DHS)的溶解度并探讨DHS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测定DHS含量,流动相甲醇-0.2%甲酸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255 nm。应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考察DH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特性。结果: DHS于20,37℃振荡24 h的溶解度分别为0.46,1.23 mg·L-1。DHS在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单位时间吸收率(n=3, ±s)分别为(17.81±6.37)%,(8.41±2.43)%,(12.95±5.06)%,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为(0.176±0.069),(0.089±0.053),(0.158±0.058)h-1;DHS在十二指肠的Ka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温度对DHS溶解度存在一定影响。DHS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段吸收量和Ka显著高于空肠段。DHS在小肠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雷公藤甲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通过大鼠肠灌流实验印证其在体内吸收情况的预测。 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雷公藤甲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对雷公藤甲素在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 在正辛醇 - 水体系中,雷公藤甲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log <>P=0.58 ,在正辛醇 - 缓冲液中分配系数受溶液的 pH 值影响不大。雷公藤甲素在大鼠肠道内有较好的肠吸收,各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 (<>P*eff) 和 10 cm 肠段吸收百分比 ( 10 cm %ABS)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论 应用摇瓶法能准确测定雷公藤甲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由此推测的体内吸收情况通过大鼠肠灌流实验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装置,UV,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考察药物浓度、pH、不同肠段及P-糖蛋白( 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染料木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0.05~0.5 g·L-1和pH为5.4~7.8时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均无统计差异;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空肠与其他肠段有统计差异(P<0.05);维拉帕米显著增加染料木素的肠吸收 (P<0.05)。结论: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在空肠。药物吸收受P-糖蛋白外排影响,而 pH对药物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异功散主要成分的肠吸收及动力学特征,判断其主要吸收成分。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进行肠吸收实验,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结果 6种主要成分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e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1×10–6~1×10–5 cm·s–1;除甘草酸和芹糖异甘草苷外其他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在不同质量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质量浓度呈线性增加(r>0.97)。结论 异功散中6个主要成分的小肠吸收良好,且以被动转运为主,其中人参皂苷Re的吸收最好,其次为甘草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橙皮苷。该结果可为确定异功散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胡黄连苦苷Ⅰ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实验,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胡黄连苦苷Ⅰ进行分析,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胡黄连苦苷Ⅰ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h-1)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10-7)按照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的顺序依次下降。结论:胡黄连苦苷Ⅰ在肠道内无明显的特异吸收部位,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尼群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尼群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尼群地平的含量。结果 尼群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61 2,0.047 7,0.041 1,0.035 8 h-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不同药物浓度5,10,15 μg·mL-1时分别为0.101 1,0.108 6,0.108 5 h-1;不同pH值6.4,6.9,7.4,7.9时分别为0.101 0,0.118 5,0.108 6,0.141 7 h-1;增溶剂聚山梨酯80浓度0.3%,0.5%,1.0%时分别为0.107 8,0.108 6,0.102 3 h-1。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和聚山梨酯80的浓度对尼群地平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尼群地平在各肠道均有较好的吸收,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大鼠体内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EFL)中淫羊藿苷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以HPLC测定法测定大鼠血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以同组大鼠(8只,♂♀各半)交叉灌服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时曲线数据经3P8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分别以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灌胃(剂量为淫羊藿苷100 mg·kg-1),淫羊藿苷的药-时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淫羊藿黄酮中淫羊藿苷的AUC、Cmax、Tmax分别为(62.5±4.7) mg·h·L-1,(5.3±1.6) mg·L-1,(2.9±0.9) h,而EFL中的为(156.1±27.2) mg·h·L-1,(17.5±3.5) mg·L-1,(2.1±0.6) h,统计结果表明AUC、Cmax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磷脂可提高淫羊藿黄酮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盐酸青藤碱大鼠肠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在体单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盐酸青藤碱和酚红的浓度,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盐酸青藤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0.65±0.15,0.54±0.26,0.45±0.14,0.28±0.12(×10-4cm·s-1),表明该药在大鼠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结论盐酸青藤碱适于制成日服1次的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正丁基苯酞(NBP)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3-正丁基苯酞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用量对3-正丁基苯酞吸收的影响.结果:在1,10,100 mg·L-1药物质量浓度对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明显影响;灌流液中随HPCD用量的增加对NBP在大鼠肠黏膜的吸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NBP在各肠段的吸收均呈被动扩散机制,NBP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HPCD的加入对NBP在大鼠肠黏膜的吸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荷叶碱大鼠肠道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肠管外翻模型研究荷叶碱在大鼠不同肠段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 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肠管外翻模型中分别加入10、20和40 μg·mL-1的荷叶碱,在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肠囊内药物浓度,计算荷叶碱的吸收参数来分析其在肠道的吸收特征,比较不同肠段对荷叶碱通透能力的差异。结果 37 ℃下,不同浓度的荷叶碱在台氏液中2.5 h内稳定,方法学考察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荷叶碱在大鼠不同肠段中的吸收在一定浓度内无饱和现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014 4±0.005 4)、(0.019 6±0.003 3)、(0.021 5±0.004 4)、(0.017 8±0.003 2) min-1。结论 荷叶碱在大鼠不同肠段的转运为一被动扩散过程,不同肠段的吸收具有线性吸收的特征,吸收速度依次如下:回肠、空肠、结肠和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等不同肠段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建立Ussing Chamber模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肠温孵液中甘草酸二铵(GZ)及其2个主要代谢物甘草次酸(GA)和3-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3MGA)的含量。结果:GZ在不同肠黏膜的Papp为(0.3~1.1)×10-6cm.s-1,肠腔pH对其在各个肠黏膜的累积转运量和Papp的影响有限,无显著性意义。pH 7.4或5.0时,GZ在回肠的Papp均显著大于十二指肠。结论:GZ属于低通透性药物,其跨膜转运过程中并不被代谢为GA和3MGA。虽然GZ是酸性药物,但是其在不同的浓度和不同的肠段下没有明显的pH依赖性吸收,在整个小肠均可吸收,其中在回肠的通透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非诺贝特原料药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HPLC同时测定非诺贝特及非诺贝酸的浓度。结果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高于其原料药,两者在50~200 μg·mL-1内的Ka值均基本保持不变,在pH 6.0、6.5、7.4条件下的吸收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Ka值分别为(0.373±0.002 1)h-1、(0.329±0.000 8)h-1、(0.362±0.001 4)h-1、(0.347±0.007 9)h-1。结论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9.
白桦脂酸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白桦脂酸和酚红浓度的HPLC-DAD法,并探讨白桦脂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并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和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在75~125 mg.L-1白桦脂酸的吸收速率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Ka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51±0.004 9),(0.159±0.005 6),(0.156±0.008 3),(0.149±0.004 1)h-1。结论:白桦脂酸在小肠中吸收良好,没有特定吸收部位;不同浓度对白桦脂酸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白桦脂酸是难溶性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药物的溶出度,进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