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  胡玮  张学农  张玮 《中草药》2009,40(1):40-45
目的 合成N-乳糖酰壳聚糖作为肝靶向载体,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粒.方法 通过碳二亚胺缩合法制备N-乳糖酰壳聚糖,并以之为载体,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合成的N-乳糖酰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92%,优化工艺制备的N-乳糖酰壳聚糖载药纳米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18.7±8.84)niB,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 半乳糖修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新型壳聚糖载体研究去甲斑蝥素的双重肝靶向制剂。方法以N-乳糖酰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多种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细胞毒性及其与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较小(118.68±3.37)nm,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与未经半乳糖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相比,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对肝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结论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可发挥双重靶向作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包载雷公藤甲素的壳聚糖纳米粒系统(triptolide-chitosan nanoparticles,TP-CS 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非溶剂辅助络合-化学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粒度仪、HPLC法等对制备的纳米粒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51.2±5.4)nm,Zeta电位(20.1±1.2)m V,纳米粒收率(78.0±3.3)%,包封率(77.0±1.2)%,载药量(2.0±0.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药物释放速率在24 h内持续稳定。结论:非溶剂辅助络合-化学交联法制备的雷公藤甲素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nm,(30.61±0.34)m V,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阐明其促吸收机制,并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FITC标记胰岛素,复乳法制备普通PLGA纳米粒,壳聚糖包裹制备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 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通过测定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评价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并采用MTT法评价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4.7±11)和(136.6±13)nm,粒径差别不大,但壳聚糖包衣显著地增强了纳米粒的正电性,使得Zeta电位由负值(-1.67±0.05) mV逆转为正值(42.6±0.3)mV,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由(46.67±1.82)%增至(52.73±2.96)%。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口服后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显著高于普通纳米粒,3 h达到1.31倍。MTT法显示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及普通PLGA纳米粒在所考察的剂量范围内(≤25 mg·mL-1),均对细胞无特殊毒性。结论 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具有靶向性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粒径和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溶液pH值、反应温度、壳聚糖和多聚磷酸钠的比例及质量浓度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雷公藤甲素与壳聚糖的偶联比及雷公藤甲素、叶酸活性酯和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采用HPLC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25℃,溶液pH 3.5,壳聚糖-多聚磷酸3∶1,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均为0.3%,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约170 nm,粒子分散指数(PDI)约0.21。载药纳米粒的释放率于4 h后达平衡,最大释药率约68%。结论:按优选工艺制备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质量稳定可靠,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盐析法制备小檗碱壳聚糖纳米载药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制备小檗碱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球颗粒的新方法及关键技术。方法:采用盐析法,通过三聚磷酸钠交联制备小檗碱壳聚糖纳米载药微球,测定载药微球的包封率,观察其扫描电镜图及红外光谱。结果:小檗碱颗粒粒径分布于400~500 nm,经壳聚糖包裹的小檗碱纳米颗粒形状规则,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500 nm,包封率约70%。结论:壳聚糖包裹的小檗碱颗粒具有均一的纳米粒径和良好的包封率,为小檗碱缓释用药和靶向给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修饰制备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 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HPLC测定体外释放特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评价口服纳米粒的降血糖水平,活动物成像系统观察口服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转运。结果 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3±13)和(134.4±15)nm,Zeta电位分别为(-1.72±0.2) 和(43.1±0.3)mV,包封率分别为(46.87±2.23)%和(52.76±3.48)%。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由突释期和缓慢释放期组成,壳聚糖包裹的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减低了突释量,由(28.34±1.63)%降至(17.92±1.14)%;大鼠灌胃给予15 u·kg-1胰岛素,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纳米粒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8.3±0.7)%提高至(11.4±0.6)%。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具有生物黏附性且促吸收作用明显,口服给药后8 h仍在小鼠肠道中大量分布。结论 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具有肝靶向特性的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纳米粒(MMC-PBCA-NP),并优化制备工艺,使其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特征。方法用乳化聚合法合成MMC-PBCA-NP,用U7(76)表安排实验进行均匀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纳米粒径及其分布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形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65nm处测定纳米粒中MMC含量。结果TEM镜下,纳米粒呈圆形,无粘连,粒度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为79.89nm,跨距(span)为1.60,纳米制剂的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6.58%与79.03%,远高于国外同类研究的报道,稳定性实验表明,于室温避光条件下,样品储存3个月,载药量与粒径无明显变化。体外累积释药实验表明,前12h释药达22.58%,稍有突释效应,随后基本呈线性关系,缓释达96h。结论该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物理性能与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盐酸青藤碱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通过微乳液-离子交联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壳聚糖纳米粒,考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98.3nm,包封率为67.2%,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药物释放速率在24h内持续稳定。结论:微乳液-离子交联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体内外肝癌的靶向性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甘草次酸(GA)和壳聚糖(CTS)合成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材料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GA-CTS),并与5-氟尿嘧啶(5-Fu)合成GA-CTS/5-Fu纳米粒,通过共聚焦实验观察该纳米材料的肝癌靶向性,在原位肝癌模型中的药物分布,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GA和CTS成功合成GA-CTS,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验证。将GA-CTS与5-Fu制备成GA-CTS/5-Fu纳米粒。其粒径为193.7nm,栽药量为1.56%,多分散指数为0.003,并具有缓释的特性,能达到快速释放、稳步释放和缓慢释放三个阶段。GA-CTS/5-Fu纳米粒在体内分布表明,肝脏的5-Fu浓度最高,可见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亦发现GA-CTS/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癌靶向性。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对肝癌细胞有效作用时间明显比5-Fu延长。同时发现GA-CTS纳米粒具有明显对肝癌耐药细胞株抑制作用。结论GA-CTS/5-Fu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并且具有肝癌靶向性和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藤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pH依赖、时滞双重机制控制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6 000作为隔离层,以丙烯酸树脂Ⅳ号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时滞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混合溶液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在pH 1.0人工胃液中2h不释药;在pH 6.8人工小肠液中3.5h释药量<1%;在人工结肠液中6h基本释药完全.结论:所制备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胸腺五肽口服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制备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胸腺五肽壳聚糖纳米粒并用Eudragit S100包衣制备pH-敏感纳米粒;透射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动态透析法研究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模拟人工消化液考察纳米粒中胸腺五肽的生物稳定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评价制剂的生物活性。结果pH-敏感胸腺五肽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75.6±17)nm,Zeta电位为(28.44±0.5)mV,包封率为(76.70±2.6)%。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具有良好的pH依赖性:在0.1 mol·L-1HCl溶液中累积释放24.65%,在pH5.0 PBS溶液中累积释放41.01%,在pH7.4 PBS溶液中累积释放81.44%。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制剂中的胸腺五肽在人工胃液中稳定,在人工肠液中半衰期为15 min。淋巴细胞体外转化实验表明,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保留了TP5的生物活性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可能是口服胸腺五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方法采用酶水解和超滤膜分离技术,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研究纳米粒的空间结构,测定其粒径、表面电位(zeta电位)、模型药物胰岛素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结果通过控制酶水解条件,经超滤分离得到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分别为10 289,41500和101 870。经溶剂扩散法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纳米粒,呈类圆形球体,粒径分布较窄,且随制备工艺中乙醇加入量的增加、分散用超声次数的增多,以及壳聚糖分子量的降低,粒径变小。壳聚糖纳米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值大于+30 mV。放射免疫法测得的药物包封率为72.66%。在壳聚糖酶存在条件下,前1 h体外释放药物较快,1 h后趋于平稳,并能持续释放6 h。结论选用合适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制备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方法简便,药物包封率高,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以便连接配体实现主动靶向。方法:采用氯化钠沉淀法制备表面氨基游离的壳聚糖纳米粒;比较不同固化程度纳米溶液的浊度、体外释放、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等性质。结果:固化程度不同的纳米溶液经超声或水浴加热处理后,浊度降低值不同;含不同固化剂的纳米溶液均有明显缓释效果,随固化剂加入量增加,释放速度减慢;固化程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无明显影响。加固化剂200 μL的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487 nm,多分散指数为0.144。结论:制备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对较小,表面氨基游离,可用于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壳寡糖硬脂酸接枝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樱红  胡富强  袁弘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4):1083-1086
 目的考察阳离子型壳寡糖硬脂酸接枝物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酶解超滤分离得到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壳寡糖),用碳二亚胺嫁接壳寡糖与硬脂酸,以芘荧光法测定该聚合物在不同pH水相中的临界聚集浓度。将接枝物分散于水相,形成接枝物胶团,用微粒粒度与表面电位测定仪测定胶团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壳寡糖硬脂酸接枝物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考察纳米粒形态,并进行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壳寡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4×103。接枝物的临界聚集浓度以及接枝物胶团的粒径和表面电位随分散相pH值的下降而增加。在不同pH的PBS溶液中,随着pH值的下降,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减少,Zeta电位上升,药物包封率提高。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速率则随释放介质pH的下降而延缓。结论该壳寡糖硬脂酸接枝物可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载体,载药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受到分散介质及释放介质pH的影响,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以三聚磷酸钠作为离子聚合剂,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考察pH值、壳聚糖与离子聚合剂浓度、白藜芦醇加入顺序、搅拌时间及探头超声等因素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制备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38nm,多分散指数为0.13;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61.6±2.3)%和(13.1±1.1)%;与白藜芦醇壳聚糖溶液相比,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显示了明显的缓释效应。结论离子聚合法可用于小粒径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温宝芳  李文涛  庄宝祥  张维芬  赵立民 《中草药》2016,47(20):3594-3601
目的制备载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H)的叶酸(folic acid,FA)偶联壳聚糖(chitosan,CTS)纳米粒(BH/FA-CTS-NPs),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BH/FA-CTS-NPs的理化特性及其对CNE-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FA活性酯与CTS分子上的氨基反应,制得FA偶联CTS(FA-CTS);BH为模型药物,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BH/FA-CTS-NPs。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等理化特性;分别通过MTT法、划痕实验和Annexin-V-FITC单染法进行检测,验证BH/FA-CTS-NPs对CNE-1细胞的抑制作用、抗增殖侵袭能力以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所得BH/FA-CTS-NPs形态外观圆整,大小均匀,无粘连,平均粒径为(282.4±4.5)nm;包封率为(89.82±2.91)%;载药量为(9.16±1.01)%;5 h内累积释药率为(80.32±3.24)%,随后缓慢释放,24 h内累积释药率为(90.92±5.21)%。CNE-1细胞实验显示,BH/FA-CTS-NPs能够显著抑制CNE-1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能力,诱导细胞CNE-1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离子交联法成功制备具有体外缓释作用的BH/FA-CTS-NPs,形态圆整,粒径大小均一,对抑制CNE-1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效果好,为开发抗肿瘤给药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