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心酮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TLR4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青心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及其与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方法 取小鼠胸主动脉,进行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传代培养.实验分4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加入等数量的培养基,不加入任何药物),脂多糖组(LPS组)(加入等数量的培养基3 h,再加入LPS10 ng·mL-1刺激8 h),DHAP组(先加入溶有DHAP 1×10-7mol·L-1的培养基培养3 h,再加入LPS 10 ng·mL-1刺激8 h),辛伐他汀对照组(先加入溶有辛伐他汀5×10-7mol·L-1的培养基培养3 h,再加入LPS 10 ng·mL-1刺激8 h).收集各组细胞蛋白,应用Western-blot检测TLR4蛋白含量.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TNF-α.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建立小鼠AS模型,青心酮治疗组经胃管灌注青心酮10 mg·kg-1·d-1.所有实验小鼠均饲以"西方类型膳食"饲料喂养12周.剪取主动脉根部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结果 青心酮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TLR4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青心酮组TNF-α含量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青心酮组AS病灶形成减少.结论 青心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S病灶的形成,可能是通过TLR4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青心酮防治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therosclerosis,AS)与5-脂氧合酶的关系.方法 传代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青心酮组,辛伐他汀组.收集各组细胞蛋白,应用Western-blot 检测5-脂氧合酶含量;收集上清液,用ELISA检测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以C57BL/6小鼠作正常对照组,24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等量乙醇),青心酮治疗组(20 mg·kg-1·d-1),辛伐他汀治疗组(20 mg·kg-1·d-1),给药8周.所有实验小鼠饲以普通饲料至16周.取血检测LTB4,剪取主动脉根部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剪取主动脉根部斑块组织,Western blot 法测定斑块中5-脂氧合酶水平.结果 青心酮处理后LTB4降低,5-脂氧合酶含量减少,AS病灶形成数目、面积减少.结论 青心酮能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与其抑制5-脂氧合酶,减少LTB4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香草酸受体亚型1(TRPV1)对动脉血管平滑肌的自噬作用探讨《金匮要略》人参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4只作为正常组,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70只作为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食8周制备AS小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人参汤低、中、高剂量(2.715、5.43、10.68 g·kg-1·d-1)组和辛伐他汀(0.02 g·kg-1·d-1)组,连续给药8周。8周后,取血清,采用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观察小鼠血脂水平的变化;取主动脉,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整体的病理情况,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内脂质沉积情况,并计算主动脉根部面积占管腔面积百分比;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TRPV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及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Ⅰ(LC3Ⅰ)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HO、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汤各剂量组可明显降低AS模型小鼠血清中CHO、TG、LDL-C水平(P<0.05,P<0.01),人参汤低、中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与正常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人参汤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P<0.05,P<0.01),其中人参汤高剂量组效果减轻斑块效果最为显著(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TRPV1、p-AMPK/AMPK、Beclin-1、LC3Ⅱ/LC3Ⅰ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汤中、高剂量组TRPV1、p-AMPK/AMPK、Beclin-1、LC3Ⅱ/LC3Ⅰ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金匮要略》人参汤具有抗AS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RPV1的表达上升,进而恢复了由AMPK介导的自噬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芩-黄连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只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同品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黄芩-黄连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黄芩-黄连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95、3.9、7.8 g·kg-1药物灌胃8周。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根部斑块病理情况并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马松(Masson)染色、油红O染色联合F4/80、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组分并计算斑块易损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MP-2、MMP-9、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一般状态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AS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黄芩-黄连高剂量组斑块中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细胞含量显著增多(P<0.01),脂质及巨噬细胞含量明显减少(P<0.05),黄芩-黄连各剂量组斑块易损指数明显降低,其中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1);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主动脉组织中MMP-2、MMP-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AS小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主动脉组织中TLR4、MyD8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芩-黄连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稳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普洱茶素II对高脂血症诱发动脉硬化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ApoE-/-小鼠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30 mg/kg)组和普洱茶素II低、高剂量(50、100 mg/kg)组,给药6周后检测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以及主动脉流出道斑块面积等指标的差异。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HP-1,检测普洱茶素II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protein,ox-LDL)诱发单核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普洱茶素II显著抑制了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的体质量、肝脏质量、肝脏指数、附睾脂肪质量和附睾脂肪指数(P<0.05、0.01),降低血浆TC、TG、non-HDL-C水平(P<0.05、0.01),升高HDL-C水平(P<0.05),减少主动脉流出道脂质沉积。体外实验证实,普洱茶素II显著抑制HUVEC与THP-1细胞间的黏附(P<0.05),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细胞中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普洱茶素II能够显著改善ApoE-/-小鼠的肥胖、脂代谢紊乱、主动脉斑块沉积,通过调控Akt/NF-κB/VCAM-1通路抑制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解毒活血方是否可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抑制炎症反应稳定AS易损斑块。方法 30只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活血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雷帕霉素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的ApoE-/-小鼠为正常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造模7周后开始灌胃给药,中药组予解毒活血方溶液(5.35、10.7、21.4 g·kg-1·d-1),雷帕霉素组予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2 mg·kg-1·d-1),连续给药4周,余各组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血脂及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血管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单克隆抗体(MOM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测主动脉自噬体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效应蛋白(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血脂和炎症因子MCP-1、IL-6水平升高(P<0.05),MOMA-2、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增加(P<0.05),通路蛋白PI3K、Akt、mTOR表达减少(P<0.05,P<0.01);主动脉内壁可见明显粥样斑块,斑块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斑块附着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且结构紊乱;自噬体和线粒体数量更少,且线粒体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雷帕霉素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MCP-1、IL-6水平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P<0.05),MOMA-2、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Beclin-1、LC3Ⅱ表达增加(P<0.05,P<0.01),PI3K、Akt、mTOR表达减少(P<0.05,P<0.01);主动脉内壁可见少量粥样斑块,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血管壁厚度减轻;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结论 解毒活血方改善AS小鼠脂质代谢,增强巨噬细胞自噬活性,减轻AS炎症反应,提高易损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牛磺酸通过调控miR-126对高糖诱导的大鼠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NC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1)、HG组(葡萄糖浓度为30.0 mmol·L-1)、HG+低浓度牛磺酸组(葡萄糖浓度为30.0 mmol·L-1,牛磺酸浓度为5.0 μmol·L-1)、HG+中浓度牛磺酸组(葡萄糖浓度为30.0 mmol·L-1,牛磺酸浓度为10.0 μmol·L-1)和HG+高浓度牛磺酸组(葡萄糖浓度为30.0 mmol·L-1,牛磺酸浓度为20.0 μmol·L-1)。将模拟物(miR-126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miR-NC)、miR-126抑制物(anti- miR-126)及其阴性对照(anti-miR-NC)分别转染至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26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前体(Pro-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HG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低浓度牛磺酸组、HG+中浓度牛磺酸组、HG+高浓度牛磺酸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NC组比较,HG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低浓度牛磺酸组、HG+中浓度牛磺酸组、HG+高浓度牛磺酸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NC组比较,HG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中miR-126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低浓度牛磺酸组、HG+中浓度牛磺酸组、HG+高浓度牛磺酸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中miR-126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HG+miR-NC组比较,HG+miR-126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中miR-126表达显著升高,细胞活性、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G+牛磺酸组和HG+牛磺酸+anti-miR-NC组比较,HG+牛磺酸+anti-miR-126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中miR-126表达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牛磺酸通过上调miR-126促进高糖诱导的大鼠内皮细胞凋亡,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诃子醇提物对动物胃肠运动和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丁啉(小鼠0.005 g·kg-1,大鼠0.003 g·kg-1)组,诃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3.5,1.75,0.875 g·kg-1,大鼠2.4,1.2,0.6 g·kg-1),按10 mL·kg-1给药,采用小鼠在体胃肠运动实验、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和家兔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实验,观察诃子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运动和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以及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结果: 诃子提取物高、中剂量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大鼠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氯化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平滑肌兴奋有显著拮抗作用(P<0.05或P<0.01)。 结论: 诃子醇提物对动物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何首乌总苷抗氧化与实验性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total glycoside,PMTG)的抗氧化性及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protein E gene deficiency,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 mg·kg-1·d-1)、低剂量组(25 mg·kg-1·d-1)、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 mg·kg-1·d-1)及模型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4组血清脂质含量;化学法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电镜观察主动脉壁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ApoE-/-小鼠主动脉壁NFκB的表达。结果:实验10周后,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①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②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5及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③电镜观察发现何首乌总苷可以维持主动脉壁内皮细胞正常形态;④抑制ApoE-/-小鼠主动脉壁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可能通过抗氧化保护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降低ApoE-/-小鼠氧化型LDL(ox-LDL)、减少主动脉壁NF-κB的表达,从而下调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的表达等环节延缓主动脉斑块的形成,起到防止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心受气于脾”探讨心痛泰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转录激活因子-1(AP-1)对动脉粥样硬化兔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 120只清洁级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痰瘀互结模型组,心痛泰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组。采用高脂喂养+球囊损伤法,造成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造模后予以相应药物灌胃8周(心痛泰低、中、高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的给药量分别为2.3,4.6,9.2 g·kg-1和0.55 mg·kg-1)。给药周期结束时取腹主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易损斑块的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分解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主动脉组织p38 MAPK,AP-1蛋白的表达;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评价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心痛泰各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组MMP-9含量显著降低,TIMP-1含量显著升高,p38 MAPK蛋白的表达,AP-1的核转位显著降低(P<0.01);与心痛泰低剂量组比较,心痛泰中、高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组MMP-9明显降低,TIMP-1明显升高,p38 MAPK蛋白的表达,AP-1的核转位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痛泰各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与心痛泰低剂量组比较,心痛泰中、高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平滑肌纤维排列紊乱,胶原分解增多,纤维帽变薄,斑块易损性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心痛泰各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平滑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胶原纤维分解减少,斑块稳定性增加。结论 心痛泰可下调p38 MAPK,MMP-9的表达,提高TIMP-1的水平,减少AP-1核转位,减少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的分解,改善痰瘀互结证的中医证候评分。心痛泰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AP-1信号通路及下游的细胞因子,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之痰瘀互结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在防治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对脂自噬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50只随机分为AS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5 mg·kg-1)、BBR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1);另设10只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12周后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AS斑块病理学改变;生化检测血清脂质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氧化应激标记物活性氧(ROS)含量及血清脂自噬标记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疫组化(IHC)检测主动脉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C1型尼曼-匹克蛋白(NPC1)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Wnt5a、NPC1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S模型组小鼠可见显著的AS斑块形成,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TNF-α、ROS、主动脉Wnt5a分布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OD、Beclin1、LC3Ⅱ、主动脉NPC1分布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AS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BBR中剂量组及BBR高剂量小鼠AS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P<0.01),血清TC、TG、LDL-C、IL-6、TNF-α、ROS、主动脉Wnt5a分布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HDL-C、SOD、Beclin1、LC3Ⅱ、主动脉NPC1分布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BBR中剂量组小鼠以上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BR可通过竞争性结合Wnt5a激活NPC1表达,上调脂自噬水平降低血脂,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及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防治AS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酮(TN)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株SHI-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20,40,80,160,320 nmol·L-1的雷公藤内酯酮作用SHI-1细胞48,72 h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酮作用前后SHI-1细胞周期的变化,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酮作用前后SHI-1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80,160 nmol·L-1雷公藤内酯酮作用于SHI-1细胞前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分别作用48,72 h,与空白组比较,40,80,160,320 nmol·L-1雷公藤内酯酮对SHI-1细胞增殖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雷公藤内酯酮160,320 nmol·L-1可诱导SHI-1细胞凋亡(P<0.01),并且雷公藤内酯酮160 nmol·L-1可使SHI-1细胞S期比例降低(P<0.01)。此外,与空白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酮80,160 nmol·L-1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雷公藤内酯酮160 nmol·L-1组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雷公藤内酯酮可以体外抑制SHI-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雷公藤内酯酮降低SHI-1细胞S期比例,下调Caspase-3,Caspase-8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葡萄素(viniferin)是一类寡聚茋类物质,存在于葡萄等植物中,本文探讨ε-葡萄素(ε-viniferin)对血管新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方法: MTT比色法测定ECV304细胞密度5×104/mL条件下ε-viniferin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μmol·L-1时24 h和48 h的增殖抑制率;体外模型以0.5,1,5,10 mol·L-1 ε-葡萄素的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用细胞划痕法和重建基底膜法测定药物对细胞迁移作用和内皮细胞拟管腔形成的影响;体内模型,用含5,10 mol·L-1 ε-葡萄素的基质胶,Matrigel plug 法测定药物对bFGF诱导体内新生血管的影响;通过酶联反应法(ELISA法)检测5,10,20 mol·L-1药物处理24 h的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FGF浓度。 结果: 20 μmol·L-1以上的ε-葡萄素能有效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0.5~10 μmol·L-1ε-葡萄素能抑制bFGF诱导的ECV304细胞迁移,在1~10 μmol·L-1ε-葡萄素的作用下均可抑制bFGF诱导的ECV304细胞管腔形成,5~10 μmol·L-1ε-葡萄素在体内Matrigel Plus模型也表现出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5~20 μmol·L-1ε-葡萄素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分泌bFGF和VEGF,其抑制能力强于紫檀茋。 结论: ε-葡萄素可以抑制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ZFJN)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血脂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风胶囊低、高剂量组(1.5,3.0 g·kg-1),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5 mg·kg-1)组。正常组动物摄食正常颗粒饲料,其余组在摄食高脂饲料的基础上采用ip维生素D3加激发免疫反应的方法复制AS模型,各组动物连续ig相应药物90 d,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脂联素(APN),可溶性CD40L(sCD40L)并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取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HDL-C,TNF-α,IL-18,sCD40L及AI明显升高(P<0.05,P<0.01),而APN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ZFJN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清LDL-C,TNF-α,IL-18以及AI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血清APN水平(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可见内皮损伤和粥样斑块,给药各组均可抑制其主动脉损伤。结论:ZFJN对大鼠A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作用环节与降低血清LDL-C含量,提高APN水平,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8的分泌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黑色素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B16-F10荷瘤小鼠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0.15 g·kg-1)、黄芪多糖高剂量组(0.3 g·kg-1)。造模后第2天开始ig给药,给药14 d后处死各组小鼠,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reg的比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mRNA,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的表达。结果: 黄芪多糖能够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降低脾脏中Treg的比例(P<0.01),降低脾脏中TGF-β mRNA, IL-10 mRNA(P<0.05)的表达。结论: 黄芪多糖可能通过降低荷瘤鼠脾脏中Treg数目,抑制TGF-β, IL-10分泌,从而实现其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探讨不同剂量抵挡汤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采用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抵挡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并以同批次同周龄ApoE-/-小鼠仅高脂喂养,作为ApoE-/-组;取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常规喂养作为正常组。分别于实验第8,20周取材。观察不同时期各组小鼠主动脉病理特点及斑块面积占比,比较各组小鼠血糖、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NOD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poE-/-组、模型组内斑块占比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明显降低血管内斑块占比(P<0.05);与正常组比较,ApoE-/-组、模型组主动脉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1β,IL-18,IL-1α,TNF-α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够明显抑制主动脉NLRP3,Caspase-1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IL-1β,IL-18,IL-1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P<0.05),且以中剂量组抑制作用最强(P<0.05)。结论 抵挡汤能独立于降糖、降脂之外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这可能与下调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减轻炎症级联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芪地糖肾方(QDTS)调控糖尿病肾病(DN)足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芪地糖肾方(3.34 g·kg-1)和缬沙坦胶囊(10.29 mg·kg-1)组,db/m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8只,连续干预8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及焦亡活性指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Gasdermin D蛋白(GSDMD)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将小鼠足细胞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5 mmol·L-1葡萄糖),二甲基亚砜(DMSO)组(35 mmol·L-1葡萄糖+200 mg·L-1 DMSO)和QDTS组(35 mmol·L-1葡萄糖+200 mg·L-1芪地糖肾方冻干粉),干预48 h后检测足细胞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QDTS治疗DN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交互网络,分析其调控足细胞焦亡的关键信号通路并在体内、体外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部分节段伴有明显足细胞足突融合,小鼠肾脏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升高,小鼠肾脏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和胱天蛋白酶-8(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QDTS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QDTS组和缬沙坦组小鼠肾脏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QDTS组和缬沙坦组小鼠肾脏中MAPK14、RELA、Caspase-8蛋白表达降低(P<0.05)。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QDTS调控DN细胞焦亡的靶点有16个,其中MAPK14、RELA和Caspase-8是关键靶点。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小鼠足细胞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小鼠足细胞中MAPK14、RELA和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QDTS组小鼠足细胞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QDTS组小鼠足细胞中MAPK14、RELA和Caspase-8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QDTS减轻DN足细胞损伤与其调控MAPK14/RELA/Caspase-8信号通路,抑制足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子汤通过影响长链非编码RNA-HC(Lnc-HC)/微RNA-130b(miR-130b)调节胆固醇代谢改善载脂蛋白E(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肝脏脂质沉积防治AS机制研究。方法 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30只健康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香砂六君子汤组(19.12 g·kg-1·d-1)和辛伐他汀组(2.275 mg·kg-1·d-1),连续灌胃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血脂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Lnc-HC,miR-130b mRNA表达,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肝X受体(LXR),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脂异常明显,肝细胞体积变大,脂肪空泡明显,小鼠肝脏Lnc-HC,miR-130b表达显著升高,小鼠肝脏PPARγ,LXR,ABCA1,ABCG1,ABCG5,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脂异常得以改善,肝细胞脂肪空泡明显减少,香砂六君子汤组小鼠肝脏Lnc-HC,miR-130b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香砂六君子汤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肝脏PPARγ,ABCA1,ABCG1,ABCG5,ABCG8 mRNA及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香砂六君子汤组小鼠肝脏LX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可能通过影响Lnc-HC/miR-130b调节PPARγ介导的胆固醇代谢过程改善ApoE-/-AS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进而起到防治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季德胜蛇药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季德胜蛇药(0.25,0.37 汪g·kg-1)2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均以40%CCl4 sc共5周。自造模日起,各治疗组小鼠每日分别给予季德胜蛇药i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容积蒸馏水。5周后,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N)水平;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变。制备季德胜含药兔血清,不同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培养肝星状细胞(HSC),CCK-8法检测HSC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HSC凋亡。结果: 季德胜蛇药0.25,0.37 g·kg-1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计分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季德胜蛇药0.25 g·kg-1组血清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且0.37 g·kg-1组均低于0.25 g·kg-1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以10%和12.5%季德胜蛇药含药血清培养的HSC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P<0.01),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季德胜蛇药能抑制HSC的增殖和促进HSC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SAMP8小鼠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6月龄SAMP8小鼠作为肾精不足证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设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0.747 mg·kg-1·d-1)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2.700、1.350、0.675 g·kg-1·d-1)组,每组15只,以SAMR1小鼠15只作为正常组,连续给药2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观察脑组织海马和皮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情况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CD34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脑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P-选择素(P-selectio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显著延长(P<0.01),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紧密连接模糊或间隙变大,膜结构损伤较重,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嵴大部分溶解,海马和皮层组织中Aβ、vW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D3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皮层中RAGE和P-selectio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LRP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均明显缩短(P<0.05),皮层和海马中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明显,皮层中微血管数量增多明显,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双层膜结构较清晰,线粒体数量增多、膜完整、线粒嵴恢复,海马和皮层中Aβ、vWF、RAGE和P-selectio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D34、LRP1和VEGF-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够通过RAGE/LRP1受体系统调节Aβ代谢,通过抑制vWF表达和增加VEGF-A和CD34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改善SAMP8小鼠脑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