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阐明真菌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 D2-6具抗肿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摇床发酵培养生产菌D 2-6,活性跟踪分离纯化D 2-6发酵液中的活性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ESI-MS、UV、IR、NMR等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细胞形态镜检、MTT方法评价单体化合物对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白血病HL60细胞和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真菌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 D 2-6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fumitremorgin B(1、dihydroxy-fumitremorgin C(2、demethoxy-fumitremorgin C(3、fumitremorgin C(4和gliotoxin(5,1个喹啉类化合物fumiquinazoline C(6,2个杂螺环-γ-内酰胺类化合物azaspirofuran A(7和azaspirofuran B(8。化合物1~7的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显示,5对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较强,对P388、A549、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1.47、0.10、0.57 nmol·L-1,7对P388、A549、BEL7402的IC50分别为31.43、0.01、28.71 μmol·L-1,6对A549细胞的IC50为42.10 μmol·L-1,而1、2、3、4对实验用肿瘤细胞无明显抑制活性(IC50>100 μmol·L-1。结论 真菌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 D 2-6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物是含硫二酮哌嗪类、杂螺环-γ-内酰胺类和喹啉类化合物,其中,含硫哌嗪类化合物5对P388、A549、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杂螺环-γ-内酰胺类化合物7对A549细胞具有选择性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对兰花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活性研究,为兰花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对兰花根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NO测定法及MTT法对所得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石油醚部位经柱色谱法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胡萝卜苷。细胞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石油醚总提物及豆甾-4-烯-3β,6β-二醇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均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石油醚总提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结论 兰花根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使用硅胶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代谢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研究化合物与胆固醇转运蛋白1(niemann-pick c1-like 1,NPC1L1)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从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1)与5个已知化合物:白僵菌素(2)、恩镰孢菌素I(3)、恩镰孢菌素MK1688(4)、恩镰孢菌素H(5)及恩镰孢菌素B(6)。化合物14对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均小于10 μmol/L,化合物24则对HCT116细胞的IC50小于10 μmol/L,SPR研究表明化合物24在20 μmol/L浓度下,可与NPC1L1蛋白相互作用。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恩镰孢菌素类化合物,命名为恩镰孢菌素W。化合物15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4与NPC1L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可能是NPC1L1蛋白的潜在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虎杖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路路  卢燕  程志红  陈道峰 《中草药》2013,44(18):2502-2507
目的 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结果 从虎杖醋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蒽醌类和3个其他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酚(2)、大黄素-8-甲醚(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5)、大黄酸(6)、迷人醇(7)、6-羟基芦荟大黄素(8)、xanthorin(9)、isorhodoptilometrin(10)、2, 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11)、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2)和5, 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3)。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蓼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是首次从虎杖中发现的茜草素型蒽醌;化合物39对补体系统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显著 [CH50=(6±2)μg/mL;AP50=(50±5)μg/mL]。靶点研究表明,化合物4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及C9组分;化合物7作用于C1q、C2、C4及C9组分。结论 蒽醌类化合物是虎杖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迷人醇活性强、靶点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仙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离纯化水仙根茎中的内生真菌,并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水仙内生真菌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人肝癌细胞HepG2作为受试对象,采用滤纸片法和MTT法对内生真菌菌株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和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 从水仙根茎共分离到18株内生真菌,各菌株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供试细菌和HepG2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10 mg/mL时,SX-R202和SX-S102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8 mm和20 mm;在质量浓度1 mg/mL时,SX-R201、SX-R202、SX-R203和SX-R204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6.0±1.1)%、(89.8±1.3)%、(62.9±0.9)%和(90.6±1.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SX-R201为尖孢镰刀菌属Fusarium sp. 菌株、SX-R202和SX-R203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 菌株、SX-R204和SX-S102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 菌株。结论 水仙内生真菌的抑菌和抗肿瘤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虎眼万年青中提取、分离水溶性多糖,初步研究其特征和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色谱和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虎眼万年青均一多糖OCAP-2-2。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分析单糖组成;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多糖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动物移植性实体瘤的瘤重实验法研究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MTT法检测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的均一多糖组分OCAP-2-2主要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等4种单糖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6∶1.26:0.88∶1.00,平均相对分子质量9.84×104,总糖含量为92.3%,总糖醛酸含量为6.21%,蛋白质含量为3.68%;在0.1~100 μg·mL-1内与荷瘤对照组相比,OCAP-2-2对小鼠S180肉瘤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多糖浓度为100 μg·mL-1时抑瘤率达(53.16±4.23)% (P<0.001);OCAP-2-2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在多糖浓度为0.10 μg·mL-1时,增殖抑制率最高为(39.83±7.31)% (P<0.01)。结论 OCAP-2-2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探索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7.
陈瑞强  罗祥超  林厚文  焦伟华 《中草药》2023,54(13):4104-4110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162432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中压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采用HR-ESI-MS、NMR以及文献比对等方法进行鉴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通过计算NMR和圆二色谱(ECD)确定。结果 从菌株Streptomyces parvulus 162432中分离纯化了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链霉菌二肽A(1)和8个已知化合物:环-(D-顺式-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2)、环-(D-脯氨酸-D-苯丙氨酸)(3)、环-(L-羟脯氨酸-L-亮氨酸)(4)、环-(L-羟脯氨酸-D-亮氨酸)(5)、环-(D-脯氨酸- L-亮氨酸)(6)、环-(L-脯氨酸-D-亮氨酸)(7)、环-(D-脯氨酸-L-异亮氨酸)(8)、环-(L-亮氨酸-D-缬氨酸)(9)。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9进行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毒和抗菌活性评价,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9在10 μg/mL下对肿瘤细胞增殖均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9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显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5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9为首次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一株红树来源的棘孢曲霉CGD12的次级代谢产物并检测它们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versiol (1)、JBIR74(2)、JBIR75(3)、环(L-脯氨酸-L-酪氨酸)(4)、环(L-脯氨酸-L-缬氨酸)(5)、环(L-脯氨酸-L-异亮氨酸)(6)、环(L-脯氨酸-L-亮氨酸)(7),其中化合物4,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和表面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epidermidis)的生长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而化合物3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r pneumonia)和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弱的抑菌活性。结论: 从棘孢曲霉菌株CGD12中分离到7个已知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47分别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蒙古鸦葱抗肿瘤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系统研究蒙古鸦葱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H、Sephadex 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进行活性跟踪和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鉴定了1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乙酰羽扇豆醇(4)、23Z-3β-acetoxyeupha-7, 23-diene-25-ol(5)、达玛二烯醇乙酸酯 (6)、齐墩果烷乙酸酯(7)、蒲公英甾醇(8)、蒲公英甾醇乙酸酯(9)、伪蒲公英甾醇(10)、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1)、α-乙酰香树脂醇(12)、达玛-24-烯-3β-十四酰氧基-20S-醇(13)、大戟烷-8,24-二烯-3-醇乙酸酯(14)和multiflorenyl acetate (15)。结论 1~15均为首次从蒙古鸦葱中分离得到,其中2,3,5~1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在50 mg·L-1质量浓度下,化合物1~5对人肺癌细胞A-549、14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显示有意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紫芝中的一个新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芝Ganoderma sinens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2β,4α-二醇(ergosta-7, 22-dien-2β, 4α-diol,1)、麦角甾-7,22-二烯-2β,3α,9α-三醇(ergosta-7, 22-dien-2β, 3α, 9α-triol,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ergosta-7, 22-dien-3β, 5α, 6β, 9α-tetraol,3)、麦角甾-7, 22-二烯--棕榈酸酯(ergosta-7, 22-dien--yl palmitate,4)、5-羧基糠醛(5-formylfuran-2-carboxylic acid,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稀硬木层孔菌(Phellinus robust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 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 分别为原儿茶醛(1), 原儿茶酸(2), 香豆素(3), 东莨菪苷(4), 22E, 24-麦角甾-7, 22-二烯-3β-醇(5), 5α, 8α-过氧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6), (22E, 24R)-麦角甾烷-5, 7, 22-三烯-3β醇(7), β-谷甾醇(8), 麦角甾4, 6, 8(14)22-四烯-3-酮(9), (22E-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5a, 6β三醇(10), 胡萝卜苷(11), 棕榈酸(12), D-阿洛醇(13)和桑黄素D(14)。结论 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来源于红树林的海洋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对真菌菌丝体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1)、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4-亚甲基羊毛脂甾-8-烯-3β-醇(3)、1-(硬脂酸)-2-(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4)、1,2,3-三亚油酸甘油酯(5)、1,3-二油酸甘油酯(6)、肉桂酸(7)、苯丙酸(8)、β-谷甾醇(9)、丁二酸单乙酯(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木蹄层孔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薇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0):1528-1529
 目的 研究木蹄层孔菌 [ Fomes fomentarius ( L.Ex.Fr.) ]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 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木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泡桐素 (1);2个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原儿茶醛 (2),4-( 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 (3); 3个甾类化合物: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 (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 (5),β-谷甾醇 (6) 。结论 化合物1~4, 6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菌丝体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的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5,7,22E-三烯-3β-醇(1),胆甾醇(2),吡咯并哌嗪-2,5-二酮[环(脯-甘)二肽](3),3-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环(脯-丙)二肽](4),3-苄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环(脯-苯丙)二肽](5),3-苄基-哌嗪-2,5-二酮[环(甘-苯丙)二肽](6),5-羟甲基糠醛(7),亮氨酸(8),3,6-二甲基-哌嗪-2,5-二酮[环(丙-丙)二肽](9),腺嘌呤(10),尿嘧啶核苷(11)。结论化合物1,3~7和11为首次从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田丹丽  梁春坡  陈虹 《中草药》2019,50(18):4281-4287
目的基于鬼臼毒素进行结构修饰,并对得到的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鬼臼毒素和醛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采用MTT法测试所有的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人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K562细胞及其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文献未报道的鬼臼毒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HR-ESI-MS及熔点测定分析确证。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大部分化合物对耐药的K562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结论通过对鬼臼毒素进行结构修饰,能够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和筛选具有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特异菌株。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对峙法和管碟法分别对内生真菌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相进行抑菌实验;采用MTT法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醋酸乙酯萃取相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内生真菌归属于10个属,其中镰刀菌属为优势属。抑菌实验结果显示28株内生真菌中,有7株至少能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其代谢产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相对3种指示菌和Hep G2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种群丰富,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抑菌、抗肿瘤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西松烷型二萜天然产物新巴豆瑞士松酸进行结构修饰,并对得到的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新巴豆瑞士松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点击化学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eLa、K562和K562A/02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文献未报道的新巴豆瑞士松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衍生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f对HeLa细胞表现出良好活性,化合物2e对K562和耐药的K562A/02细胞表现出良好活性。结论部分衍生物对耐药的K562A/02细胞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匡海学  李斌  曹琦  苏阳  辛萍  杨素清 《中草药》2014,45(19):2834-2838
目的 对西瓜霜中的发酵菌种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西瓜霜发酵炮制的内涵,为西瓜霜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模拟传统工艺生产西瓜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西瓜为培养基,发酵制备西瓜霜,分别用PDA、CZA及Sabourand等培养基,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西瓜霜发酵液中的微生物。采用形态学鉴定及DNA的ITS序列对比法鉴定分离出的菌种。结果 西瓜霜炮制发酵中共分离鉴定出6种真菌,分别为镰孢霉属Fusarium的WF-1,青霉属Penicillium的WF-2,毛霉属Mucor的WF-3,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的WF-4、WF-5、WF-6。结论 西瓜霜的制备是以西瓜为培养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尤其是高盐条件下,通过耐高盐自然真菌发酵炮制而成,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渗析制成的芒硝的细小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