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在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中对眼前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玻璃体内注射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对眼前部组织的影响,探讨其眼前部组织的安全性。方法15只健康无眼疾贵州小型香猪,分为A、B、C3组,每组5只,每只猪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酶:A组500U·mL,透明质酸酶,B组5U·mL,“纤溶酶,C组10U·mL,“纤溶酶+1000U·mL,“透明质酸酶,对照眼注射等量BSS液。注射前后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直间接眼底镜、Schotz眼压计检查。7d后摘除眼球,行组织学检查。眼前部组织角膜、虹膜做光镜观察。睫状体、晶状体上皮做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7d后A、B、C3组实验眼及对照眼无明显眼内炎症反应,各组术前与术后及各组间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眼光镜观察角膜、虹膜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电镜观察晶状体、睫状体上皮,细胞形态规则,结构清晰,胞膜完整,周界清楚,连接紧密,对照眼观察与实验眼无差异。结论0.5U纤溶酶和50U透明质酸酶猪玻璃体内注射,在诱导玻璃体后脱离中,对眼前部组织未见明显毒性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两种酶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效果。
方法: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只,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对侧眼为对照眼。三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50U(0.1mL)透明质酸酶、0.5U(0.1mL)纤溶酶和0.5U(0.05mL)纤溶酶加50U(0.05mL)透明质酸酶,对照眼均注射平衡盐溶液(BSS)0.1ml。注药后进行裂隙灯、直、间接检眼镜、眼B超、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7d后摘除眼球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检查。
结果:B超检查显示A组有1只实验眼、B组有两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d观察到部分性PVD,C组有1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h观察到部分性PVD。B超、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注药后7dA组和B组实验眼均见部分性PVD,C组实验眼均见完全性PVD,对照眼未见PVD。实验及对照眼注药前、后ERGa波、b波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未见视网膜损害。
结论:0.5U纤溶酶和50U透明质酸酶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快速、安全、有效地诱导猪眼玻璃体后脱离,且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诱导PVD更快速、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两种酶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15只小型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只,随机选取一只眼为实验眼,对侧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50U/0.1ml透明质酸酶,B组实验眼注射0.5U/0.1ml纤溶酶,C组实验眼注射0.5U/0.05ml纤溶酶和50U/0.05ml透明质酸酶,对照眼均注射平衡盐溶液(BSS)0.1ml。注药后进行裂隙灯、直、间接检眼镜、眼B超、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7d后摘除眼球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检查。结果B超检查显示A组有一只实验眼、B组有两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d观察到部分性PVD,C组有一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h观察到部分性PVD。B超、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注药后7dA组和B组实验眼均见部分性PVD,C组实验眼均见完全性PVD,对照眼未见PVD。实验及对照眼注药前、后ERGa波、b波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未见视网膜损害。结论0.5U纤溶酶和50U透明质酸酶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快速、安全、有效地诱导猪眼玻璃体后脱离,且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诱导PVD更快速、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2种酶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15头小型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头,随机选取1眼为实验眼,对侧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500×103U·L-1透明质酸酶0.1 mL,B组实验眼注射5 × 103U·L-1纤溶酶0.1 mL.C组实验眼注射10 x 103U·L-1纤溶酶0.05 mL和1 × 106U·L-1透明质酸酶0.05 mL,对照眼均注射平衡盐溶液0.1 mL.注药后进行裂隙灯、直/间接检眼镜、Schotz眼压计临床检查、眼B超、视网膜电图等检查,7 d后摘除眼球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B超检查显示A组有1实验眼、B组有2实验眼于注药后1 d观察到部分性PVD,C组有1实验眼于注药后1 h观察到部分性PVD.B超、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注药后7 d A组和B组实验眼均见部分性PVD,C组实验眼均见完全性PVD,对照眼未见PVD.7 d后3组实验眼及对照眼无明显眼内炎症反应,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及对照眼注药前、后视网膜电图a波、b波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眼光镜观察角膜、虹膜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电镜观察晶状体、睫状体上皮细胞形态规则.结构清晰,胞膜完整,边界清楚,连接紧密,对照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结构与实验眼无差异.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未见视网膜损害.结论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快速、安全、有效地诱导猪眼玻璃体后脱离,且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诱导PVD更快速、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2种酶类药物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P)和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S)兔眼内联合应用诱导形成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将HS与P各0.5U联合应用,注入20只右眼玻璃体腔内,左眼内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设定的时间点(15min-7d),通过活体的直、间接眼底镜、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和摘除眼球的光、电镜检查,从形态学方面对酶作用于玻璃体的效应及其眼部毒性进行观测。结果在实验观察期内:(1)实验眼从第3d开始有肉眼可见的PVD形成;(2)实验组注药前后各时间点ERGb波振幅比值分别为(0.899±0.112)、(0.968±0.112)、(0.997±0.149)、(0.934±0.114)、(1.056±0.164):对照组分别为(0.961±0.074)、(0.983±0.145)、(0.962±0.056)、(0.963±0.112)、(1.040±0.094);2组比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3)光、电镜下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在玻璃体注射后无明显改变。结论玻璃体腔内联合注射0.5UP酶和HS酶可有效地诱导产生PVD,而且对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无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导大鼠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应用的最佳浓度,为下一步进行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后白内障动物模型的药物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只,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纤溶酶0.15 U+透明质酸酶5 U,B组注射纤溶酶0.25 U+透明质酸酶5 U,C组注射纤溶酶0.50 U+透明质酸酶5 U,左眼玻璃体内均注射眼用平衡盐液10 μL.注药前后常规行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眼部一般情况,7 d后处死动物并摘取眼球标本做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玻璃体视网膜内界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眼裂隙灯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眼内炎症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各组实验眼均有不同程度PVD的发生,其中A组出现部分性PVD占5/6,完全性PVD占1/6;B组出现部分性PVD占1/3,完全性PVD占2/3;C组均出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对照眼均未见PVD发生.A、B、C 3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总发生率为61.1%(11/18),与3组对照眼(0/18)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发生率为100%(6/6)与A组实验眼16.67%(1/6)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光学显微镜检查各组注射眼均未发现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 玻璃体内联合注射0.50 U纤溶酶和5 U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液化和完全性PVD发生的效果最好,对眼内组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利用药物诱发玻璃体后脱离是一种能够辅助或者取代传统机械性玻璃体手术,从而防治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的新方法.其中,利用纤溶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已成为眼科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纤溶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利用药物诱发玻璃体后脱离是一种能够辅助或者取代传统机械性玻璃体手术,从而防治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的新方法.其中,利用纤溶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已成为眼科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纤溶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t-PA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t PA在猪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睫状体冷冻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效果。比较动物实验中玻璃体后脱离 (PVD)的观察方法。方法 2 0只猪眼睫状体冷冻后 ,随机一眼注入t PA 5 0 μg ,另眼注射同体积的BSS溶液。注射后 6h和 12h进行A、B型超声检查 ,处死后眼球标本送光镜检查和电镜检查 ,观察PVD是否存在。结果 电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8∶1,P <0 .0 5 )。超声波检查结果 4∶1(6h) ,5∶1(12h)和光镜检查结果 (6∶1)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破坏血眼屏障后 ,玻璃体腔内注射t PA可以诱导PVD的发生 ;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PVD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波检查和光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玻璃体腔内注射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20只兔40眼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为6,6,8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对照。3组动物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分别为:尿激酶1000U,透明质酸酶20U,尿激酶1000U+透明质酸酶20U,对照眼内均注入BBS0.ImL。术后7d内行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检查。
结果:术后7dA组部分性PVD发生率100%,B组为16.7%,两组均无完全性PVD发生;C组完全性PVD发生率100%,对照眼无PVD。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视网膜毒性。
结论:尿激酶1000U联合透明质酸酶20U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能诱导完全性PVD,且无眼内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成年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15只,随机分为A、B、C3组。随机选取每只兔的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A组玻璃体腔注入透明质酸酶5IU/0.1mL,B组透明质酸酶10IU/0.1mL,C组透明质酸酶20IU/0.1mL,对照组眼内注入0.1mL BSS。结果 A组术后所有眼均未见玻璃体后脱离;B、C组于术后第5周出现玻璃体后脱离,并且无出血、渗出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浓度为10IU/0.1mL和20IU/0.1mL的透明质酸酶玻璃体腔注射后第5周可形成玻璃体后脱离,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Dispase诱发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采用Dispase在兔眼中诱导完全性PVD形成,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的青紫蓝兔30只,随机分成5组,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分别注射Dispase0.005U,0.0125U(2组),0.025U,0.05U/0.05ml,PBS0.05ml注射到另一只内作为对照。术前术后眼底镜,裂隙灯和VOLK 90D随访观察。并进行B超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最后取眼球对视网膜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注射Dispase≥0.0125U可见玻璃体后脱离,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出血:B型超声检查见玻璃体混浊和后脱离;术后电生理检查,0.005U和0.0125U组ERG没有变化,≥0.025U,部分出现ERG振幅下降;对照组没有以上改变。结论 Dispase0.0125U可以在兔眼中成功,安全诱发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更大剂量同样有效。但是有一定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纤维蛋白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对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40只兔(40眼)。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右眼作为实验眼。取自体耳缘静脉血0.1ml注射入玻璃体腔内形成玻璃体积血模型,24小时后A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酶1u+透明质酸酶20U(0.1m1);B组纤维蛋白溶酶1U(0.1m1);C组透明质酸酶20U(0.1m1);D组BSS溶液0.1ml。术后7天内行间接检眼镜对眼底各象限透明度观察并分级,各象限分级数值总和为玻璃体积血指数,评价玻璃体积血吸收情况;行B超、扫描电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PVD)发生情况。主要指标玻璃体积血指数、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结果注射后7天各组玻璃体积血指数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A组4(2~5.25);B组7(6~8);C组10(10~11);D组12(10~12)。各组玻璃体积血指数两两比较A组与B、C、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超显示各组完全性PVD发生率:A组10例(100%),B组8例(80%),C组及D组均未发生。结论1U纤维蛋白溶酶联合20U透明质酸酶玻璃体内联合注射可有效促进玻璃体内积血团块的分解,并可有效地液化玻璃体诱导PVD,加速血液的播散和吸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