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有家族遗传史,我的姨父40出头就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45岁那年,他因脑中风瘫痪在床,只有上半身能动。半年后,由于吃药太多,他又检查出得了“药物性肝炎”。医生说,姨父最多活不过一年了。这可苦了姨妈。那时她42岁,大女儿17岁,小女儿15岁,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正是面临升学的关键时期。姨父治疗也需要花钱。所有生活的压力都落到了瘦弱的姨妈身上,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坚强。真是祸不单行。姨妈原是一家造纸厂的工人,就在家里经济吃紧的时候,又遭遇下岗,每月只能拿基本生活费。为了多挣钱,姨妈找到好几份家务钟点工和公司保洁员的工作,每个小时6元钱,每天要跑五六个地方。中间空余时间,她还要赶回家给姨父做饭洗衣,帮助他大小便。有一年暑假,我到姨妈家去玩。晚上,我和姨妈还有两个表姐坐在姨父房里看电视。这时,电视上播放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画面。姨妈边搓着衣服边问姨父“:这个人叫什么来着?他是苏联的总统吧?”姨妈也太孤陋寡闻了。我正待告诉她,却见姨妈正用探问的眼光看着姨父,那神情就像一个正向老师请教的小女孩。姨父“扑哧”笑出了声:他叫普京,是俄罗斯总统。苏联早就解体了!”说完露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得意样子。第二天早上,姨妈准备出门...  相似文献   

2.
天使的微笑     
杨雯 《当代护士》2009,(10):42-42
小时候,我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父亲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母亲一个人把我拉扯大。我又瘦又小,身体总是不断地出毛病,让她为我操碎了心。印象中,母亲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出现了白发。  相似文献   

3.
母亲     
母亲不是新疆人,母亲到新疆是因为她的前任丈夫调到新疆一同搬过来的,当一场灾难性的疾病夺走母亲的前夫时,母亲带着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艰难地生活着。 后来,经人介绍母亲与我现在的父亲组成了一家。  相似文献   

4.
新千年的第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医院新生儿科。 (一) 八点不到,留观室里的小床上已坐满了患病的孩子。有一个一个多月的婴儿由母亲抱着,一些不足五岁的儿童,有的已挂上了吊筒,有的正在接受治疗。一位身着白色护士裙的护士正在向新来的患儿家属作自我介绍:她叫王丽,才从学校毕业。另一位看上去稍年长的护士正在为一个不满两岁的小孩作皮静脉穿刺,她叫罗颖,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小罗一边轻巧地在为患儿备皮,一边安慰着患儿的父母。在年轻父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劳动妇女一样,平凡而又普通。可是,在她一米五才多一点的瘦小的躯体里却有着不同常人的灵魂,她善良,她勤劳,她坚强,她勇敢。这些,都是她与生俱来的。母亲不仅赋予了我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她用她那最朴实的方式,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成长、成材。母亲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当往事一幕幕再现眼前时,我的眼睛又不觉地湿润了。  相似文献   

6.
程艳  石志业 《家庭护士》2006,(6S):46-46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7.
一招灵幼年丧母,未婚姑妈成了我的“亲妈妈”我出生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母亲逝世时,妹妹两岁,我还不到5岁。母亲患的是脑溢血。我当时以为母亲太累睡着了,而母亲这一睡就没醒来。那时,我还不懂“死”是怎样一个概念,直到看到一动不动的母亲在父亲、奶奶和姑妈的哭号声中被装进了巨大的“木匣子”,放进一个挖得很深很深的土坑中,并被黄土层层掩埋,我才猛然意识到,从此后我将再也见不到母亲了。我大哭着跳进那个还未被填满的土坑中,边用两只小手刨土边喊“:妈,你出来,我不让你走!你走了,夜里就没人搂着我睡觉了啊……”那时,姑妈也只有17岁,见状紧随我跳进土坑中,把我抱在怀里哭着说“:好孩子,你妈妈走了,还有姑妈哪,夜里姑妈搂着你睡……”我是一个孕期只有7个月的“早产儿”,体弱多病“,麻烦”不断,靠家人们的精心呵护才磕磕绊绊地活过了出生后的最初三年。这一次,我在遭受母亲去世的巨大刺激之后,一病不起。为了保住我的小命,邻居们劝父亲把妹妹送人,可父亲把妹妹紧紧抱在怀里,话没说一句,就早已是泪流满面。当时,姑妈和寡居的奶奶与我们这个小家分开单过,听到这个消息姑妈立即跑来,提出两个“小家”再重新合起来,由她和奶奶照料我和妹妹。妹妹虽小,照顾起...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世界     
夜里,安静得很,便有些想母亲,想母亲在山里的世界。 母亲住在山里,山里的小路弯弯曲曲,下雨天便会变得泥泞难行,离家近十里的路程才能见到小小的车站,每天只有零星的两次班车经过。母亲偶尔想来看看我,却总是感觉有些害怕,她害怕迷路,害怕被人骗,她没读过很多书,已经年近花甲几乎没有出过几次门。我的世界对母亲来说,是另外的一个天地,是一个她难以融入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母亲是大前年去世,去世时才66岁。她一生照像很少,在我记忆里只有七张。母亲1937年出生在江苏淮安农村,苏北过去是有名的穷地方。童年时她就饱受人生的苦难。一岁没有父亲,八岁没有母亲,兄弟姐妹八人,她最小,人称她“八子”。父母亲去世后她和哥哥姐姐相依为命,互相拉扯长大。常常饭吃不饱,衣服都是拣哥哥姐姐退下来的穿。那样的日子,温饱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是照像。所以,母亲一直到18岁都还没有照过像。  相似文献   

10.
牡蛎的胸襟     
洪兰 《家庭护士》2005,(2):39-39
我在美读书时,我的室友是日本人,她有一颗珍珠,是她母亲在她离开日本赴美求学时给她的。她们家世代采珠,在她离家前,她母亲郑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给她这颗珍珠,告诉她说:“当女工把沙子放进牡蛎的壳内时,牡蛎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牡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另一个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牡蛎开始把它的精力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裹上牡蛎的外衣时,牡蛎就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沙子裹上的牡蛎成分越多,牡蛎越把它当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和沙子相处。”  相似文献   

11.
马拉维是一个非洲小国,在那里AIDS传播迅速,至1993 g该国已成为非洲发病率最高的国家。Catherine Phiri是一位27岁的护士,有2个孩子的母亲,其丈夫死于AIDS。1990年其HIV检测为阳性,成为该国第一个公开谈论她自身AILS情况的人。她说:“我一直认为HIV阳性患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预防AIDS宣传教育,效果最佳”。她最近向《美国护理杂志》投稿,说:“这并不容易,但我强烈地感到我应当帮助别人正视和谈论这一病症。”这篇报道一问世,她立即受到了歧视,她曾IW了 10年的医院耍求她辞…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护士     
护士节那天,护理部的同事托我转交给母亲一个小锦盒。我好奇地打开了它,一枚耀眼的小纪念章顿时闪现在眼前。那是卫生部为了表彰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年以上的人员而颁发的纪念章。母亲在19岁便开始从事护理工作,迄今为止护龄已达34年。  相似文献   

13.
顾芯 《家庭护士》2007,(12):82-85
听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人。沉默寡言也许是,但老实巴交我却不太想像得出来——他似乎一直是很威严的。在我10岁以前的记忆中,母亲的急脾气使她成了严母;而父亲,一向表现得很温和,教育方法永远是循循善诱。然而当我长成一个少女的时候,父亲似乎变了,从一个温厚长者一变而成为家庭暴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牙托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离婚后的母亲依旧整天唠叨个不停,特别是在我上学前、放学后,因为有了我这个文/“倾诉”的对象,母亲唠叨起来更是没完没了。我不止一次地请求母亲住住嘴,但无济于事。后来母亲意识到这是病症后,也曾经到医院就诊,但因无特效药,母亲的唠叨还是时好时坏。那年中考,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这一结局把母亲惊呆了。高一开学后的一个星期天,母亲突然由唠叨变得一言不发,我和她讲话,她总是把背对着我,不理我。看到母亲一反常态,我吓坏了,以为她受了精神刺激,便多了个心眼留神观察。我看到母亲嘴里经常鼓鼓的,像是含了什么东西,便拉着母亲问。母亲被逼不过,只得张开了嘴:原来母亲在嘴里含了一副拳击运动员专门用来护齿的牙托!母亲说,为了改掉唠叨的毛病,她尝试了许多种办法,最后选用牙托塞嘴这个办法。“我就是做哑巴,也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母亲充满信心地说。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每当我学习倦怠时,每当我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时,就会想起母亲的牙托!于是,就勇气倍增。在这种亲情动力的驱动下...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鼓励     
母亲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妇女中一员,她那坚强的性格,善良的心灵,以及她那充满自信的笑容深深地影响着我,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她教给我的两句话就像她给予我的伟大的母爱一样,让我永远难以忘怀。“你能行”是母亲给予我的第一次鼓励。小时候,我是一个见了谁都害羞,性格内向的女孩,干什么事都畏畏怯怯怕这怕那,每当这时,母亲就会面带她那自信的笑容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母亲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  相似文献   

17.
崇高的母爱     
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小的孩子。是个女孩儿,出生两个多月,体重还不足2公斤。她被包裹在破旧的毛巾里,尽管她的母亲又用自己的旧衣服包在外层,她仍然冷得瑟瑟发抖。我无法看见她的身体,只见她露出的小小的手臂,大约有我的拇指那么粗,五个指头细得像火柴棍。尤其是那张小到极致的脸,所有的五官都拥挤地凑在一堆,下巴尖尖地露出颧骨。并且因为高烧不退,  相似文献   

18.
父亲在世时,母亲总爱叨叨,我们做儿女的从不评理也不挡架,因为每次争执都是以父亲一个“坏坏”的笑和一句“好男不和女斗”而平息。当父亲83岁了无遗憾的走向归途后,母亲却怔怔地说:争了一辈子,让了我一辈子,到头来你却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走了,往后连个叨叨的人都没了……每当看到母亲发怔,我们就微笑着站在她的身后抚摩母亲的苍苍白发,母亲的皱纹更多了,  相似文献   

19.
桑米 《当代护士》2005,(9):56-57
对于死亡,我有很深切的体验:我一岁多一点点,我的父亲自己结束了才36岁的生命,父亲的命运是反右时代的一个悲惨的例证:那年,我母亲28岁,我姐姐5岁,我哥哥3岁,我弟弟以6个月的胎龄,睡在我母亲的肚子里。可惜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扔下这么多的责任、义务与亲情而撒手人寰,但长大后听母亲说,如果父亲不自己死,也会受折磨而死。  相似文献   

20.
<正>那天,我急性阑尾炎发作,被送进了医院。虽说是小手术,我却恐惧得很。母亲得到消息,赶了二十多里路来看我。看着我害怕的样子,母亲拉着我的手,像哄小孩子似地安慰我:"担心什么呢?不就是一个小手术嘛!有妈在呢!"可是,我不经意间回头看到的却是母亲脸上的两道泪痕。在我动完手术能有气力说话的时候,老公笑嘻嘻地告诉我一件事,说我从手术台下来的时候,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可嘴里一直喃喃地说:"我要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