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产程中应用安定前后胎心监护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安定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宫口开大 3cm的产妇 10 0例 ,静脉注射安定 10 mg,观察用药前后的胎心监护在振幅、胎心率基线及各种减速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应用安定后的胎心监护 :1振幅明显变小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P<0 .0 1)。 2胎心率基线无明显改变 ,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3应用安定后 ,振幅 78%在 5 min内变小 ,持续时间 81%在 0~ 4 0 min内。 4各种减速情况 :5例偶发早期减速、 8例轻度变异减速、未出现晚期减速。结论 :产程中应用安定对胎心影响较小 ,作用时间较短 ,对胎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段淑玉 《中国保健》2008,16(14):612-613
目的探讨胎儿监护仪在产程中的胎心监护基线图型及羊水性状在胎儿宫内窘迫诊断及处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1~2006年2150例产妇,其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695例,占23.32%;根据其胎心监护基线图型及羊水性状和新生儿并发症等资料分析.结果①胎儿轻度宫内窘迫,羊水Ⅰ°粪染,胎心基线呈加速改变为主;②胎儿中度窘迫,羊水Ⅱ°粪染,胎心监护基线呈变异消失、变异大、早期减速及偶发晚期减速等多种改变;③胎儿重度宫内窘迫,羊水Ⅲ°粪染,胎心基线呈频繁晚期减速及晚期减速伴基线变异消失,且呈深大"U"形,提示胎盘功能不全,应尽快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④脐带因素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羊水Ⅱ°、Ⅲ°粪染时,胎心基线变异大呈"V"形,一般无晚期减速改变,可增加阴道分娩机会;⑤羊水Ⅱ°、Ⅲ°黏稠粪染,胎监基线呈早期减速或晚期减速时,新生儿重度窒息、吸入性肺炎及缺血缺氧发生率分别为4.79%、3.05%和1.14%.结论产程中胎儿监护是一种既方便,又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良好监护手段,但胎心基线无特异性,并且有假阳性出现,若根据胎心监护基线改变,再结合羊水性状观察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取得可靠、确凿的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诊断、处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不同类型减速波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0月分娩的足月单胎5 0 0例孕妇分娩前最后1次胎心外监护及新生儿结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间断变异减速、周期性变异减速伴中度基线变异、周期性晚期减速伴中度基线变异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新生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周期性变异减速伴基线变异消失、周期性晚期减速伴基线变异消失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新生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基线变异程度是评价胎儿是否存在酸中毒的重要指标,在出现周期性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同时伴随胎心基线变异减小或消失,则预示胎儿存在酸中毒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叶枫  余瑾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75-1376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产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将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产妇300例按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图是否异常分为2组,第一产程胎心率(FHR)异常图形组(观察组)128例,正常FHR图形组(对照组)172例,比较2组产妇第一产程胎心率(FHR)异常图形的新生儿结局。结果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发生率为42.7%,常见类型为轻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弱和轻度心动过速。其中基线变异减弱、晚期减速、重度变畀减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羊水过少、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发生率较高。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及基线变异减弱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关,其他图形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试产。  相似文献   

5.
李芳  麦炜碧  韩田骏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94-1895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对产程中胎心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8月~2004年6月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症且宫口扩张≥3 cm的一对一专责助产士陪伴分娩的初产妇876例,以自愿接受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的438例作为研究组,未采用任何药物进行分娩镇痛的438例作为对照组,镇痛前、后监护胎心率直至胎儿娩出.结果尽管两组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在产程活跃期胎心率加速减少,基线细变异减少,出现频发早期减速以及迟发减速者多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有必要密切监护胎心率的变化以及早发现胎儿缺氧,及时处理,避免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小剂量含芬太尼的混合液注入硬膜外腔,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用于76例没有产科并发症及麻醉禁忌症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单纯采用Doula式分娩的89例相同条件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催产素使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中胎心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11 0例阴道分娩第二产程胎心监护的异常波形.结果 胎心监护异常波形以变异减速和晚期减速较多见,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胎心监护异常图形有关,而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羊水污染.轻度窒息以早减及轻中度变异减速为主,重度窒息以重度变异减速、晚减、延长减速为主,异常图形出现至胎儿娩出时间与窒息有关.结论 如果在第二产程中发现胎心变异有异常同时又伴有11°以上羊水污染的要尽快结束分娩,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对产程中胎心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8月~2004年6月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症且宫口扩张≥3cm的一对一专责助产士陪伴分娩的初产妇876例,以自愿接受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的438例作为研究组,未采用任何药物进行分娩镇痛的438例作为对照组,镇痛前、后监护胎心率直至胎儿娩出。结果:尽管两组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在产程活跃期胎心率加速减少,基线细变异减少,出现频发早期减速以及迟发减速者多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有必要密切监护胎心率的变化以及早发现胎儿缺氧,及时处理,避免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延长减速(prolonged deceleration,PD)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0月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3 977例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PD的874例作为观察组;胎心监护无PD的3 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脐带缠绕和羊水过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06%、2.75%、27.0%、5.26%)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8%、1.06%、13.99%、1.22%)(P0.05);观察组应用缩宫素比例、第二产程时限、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率[(分别为53.55%、(46.6±25.5)min、16.93%、21.97%、10.5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40%、(64.5±38.7)min、11.99%、13.02%、2.42%](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现PD至分娩时间超过1 h,新生儿轻、重度窒息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P0.05),而新生儿转入NICU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PD的发生率较高。在发生PD 1 h内结束分娩,可明显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0.
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胎儿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峰  胡秀敏  李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43-3244
目的:探讨有早产倾向的孕妇应用地塞米松后对胎儿的短期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前置胎盘的病人60例,在超声引导下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2mg。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min内行胎心监护,记录胎心基线、长变异、短变异、胎心加速等指标。结果:观察胎心监护各指标在给药后6~12min这段时间内变化最为明显,于24min左右基本回到给药前水平。结论: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对胎心率基线、长变异、短变异及胎心加速影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相应受体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的,而胎心加速可能由于胎动增加引起。对慢性宫内缺氧胎儿是否引起耗氧量增加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ST中自发性减速的表现与预后,以提高胎心监护的可靠性。方法:对NST中自发性减速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96例产妇无负荷试验(NST)监护图形中出现自发胎心率减速图形16例,占NST图形的7.6‰。结论:NST时出现自发胎心率减速常常都是胎儿缺氧的信号,表示胎盘储备功能不良,如合并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说明胎儿缺氧严重。应结合孕妇及胎儿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尽快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中变化减速波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98例,对所有孕妇在分娩前的监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变化减速中分娩可见异常因素的有16例,占69.6%,不典型变化减速中分娩可见异常因素的有21例,占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单纯变化减速组经阴道分娩者14例,占60.9%,不典型变化减速组经阴道分娩者9例,占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变化减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者20例,占87.0%;不典型变化减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者17例,占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变化减速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和妊娠并发症占61.5%,明显高于单纯变化减速组(22.2%)(P<0.05)。结论: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中变化减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典型变化减速影响因素更明确,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高,更容易发生胎儿窘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娩期胎儿窘迫的诊治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2200例产妇在分娩期经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FHR-uc,结合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产后立即采脐动脉血做pH测定,进行诊断和处理。结果:通过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123例,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97.02%,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45.76%。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正常图型,Apgar评分高低与产程长短无明显差异(P>0.05),但第二产程中,正常图形与可疑图形、异常图形与产程长短和分娩方式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结合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可确切诊断胎儿窘迫,及时缩短第二产程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程霞  肖珊珊 《现代保健》2012,(21):17-18
目的:通过对285例胎心监护为可变减速的足月临产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观察分析,探讨胎心监护可变减速发生原因及对胎儿预后的评价。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选择产时胎心监护为可变减速的2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可变减速的150例(单纯型组),复杂型135例(复杂型组),正常胎心监护患者188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复杂型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过少吸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分别与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及复杂型组脐带缠绕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与复杂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胎心可变减速发生原因以脐带缠绕居多,其次为羊水过少和胎儿生长受限;单纯型可变减速新生儿结局优于复杂型,复杂型可变减速常合并羊水过少和胎儿生长受限,其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可能性大,应采取果断措施,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脐带绕颈胎儿在第二产程中连续进行胎心外监护,根据胎心变化与宫缩关系分为3组,早期减速(ED)组20例,变异减速(VD)组60例,晚期减速(LD)组40例,分别统计3组间脐带长度,绕颈周数,缠绕松紧度,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及母儿损伤情况.结果3组间脐带绕颈周数、缠绕紧密度差异显著,LD与VD、ED组比较,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率及母儿损伤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脐带绕颈2周以上,脐带绕颈紧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对母儿损伤大,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产程中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5月--12月起对我院150例经阴道分娩住院产妇行使电子胎心监护,分析产妇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和新生儿窒息率关系。结果:150例经阴道分娩住院产妇中,出现胎心减速情况的产妇有40例,而其新生儿窒息率为17.50%,同时经电子胎心监护检测后发现37例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其敏感度87.50%,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0.00%,误诊率为20%。结论:在产妇产程中实施电子胎心监护,可起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全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36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听诊胎心。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应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胎心变化,尽早处理,降低胎儿在宫内窘迫的漏诊率,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可以准确判断胎儿的宫内情况,提高新生儿预后和提高产科质量和人类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王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即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100例行选择性胎心监护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观察其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选择性胎心监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新生儿Apgar评分的增加,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组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助产率及Ⅱ°或Ⅲ°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熟练识别胎心监护图,正确指导产程处理,减少围产儿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26例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1.27%,母体高危因素为65.87%,产程处理因素为42.06%。结论: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主要与胎儿因素、母体因素有关,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产程监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新生儿窒息情况,2005年9月我院开始对进入第二产程的孕妇进行连续胎心电子监控,通过监护结果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结果观察组1464人中胎儿窘迫148例,占10.11%,新生儿轻度窒息27例,占胎儿窘迫数的18.24%,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占胎儿窘迫数的2.0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9例,占39.86%。对照组1290人中胎儿窘迫92例,占7.13%,新生儿轻度窒息35例,占胎儿窘迫的38.04%,重度窒息9例,占胎儿窘迫的9.7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3例,占57.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胎心电子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连续监测很有必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