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对患者肺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接受HSCT后并发IPA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34岁(26~67岁)。移植前后均行肺功能测试、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32 d(97~432 d),无1例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在移植1年后发生慢性GVHD。12例均为病理确诊或临床诊断IPA者,移植前肺功能测定仅有弥散功能轻度减退。抗真菌治疗8周后肺功能测试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其中8例患者呈小气道病变[FEF50和FEF75分别为(55.9±3.4)%和(41.9±4.1)%],4例患者则出现混合性通气障碍,总弥散量(DLCO)也显著降低[(47.4±2.9)%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仅为(68.7±4.1)mmHg,但弥散常数(DLCO/VA)尚正常,与移植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SCT后并发IPA可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肺内多部位感染或反复发生IPA的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混合性通气障碍,弥散也显著减退。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念珠菌感染和曲霉菌感染最为常见。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清髓预处理、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IFI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侵袭性霉菌感染(invasive mould infection)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FI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IFI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目前伏立康唑是确诊IFI的一线治疗用药,唑类或两性霉素B联合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也显示出较好治疗效果,有希望成为一项未来的抗真菌治疗策略。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FI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作一综述。在IFI早期诊断方面讨论了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GM试验,G试验和PCR技术等;在IFI预防和治疗方面讨论了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优先治疗,确诊后治疗,联合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4.
华丽  季育华  倪语星 《检验医学》2009,24(8):618-621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指由曲霉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曲霉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条件致病菌,约有600多种,其中对人类致病的约40种,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黑曲霉和黄曲霉。当曲霉的分生孢子(2~3μg)被人体吸入后,直接入肺泡并生长发育,产生菌丝侵袭肺实质,其最终是否发病和发病类型取决于宿主是否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免疫状况。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PA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曲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约20种曲霉能感染人类和动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曲霉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人吸入后曲霉可以在气道内定植、致敏、感染;在免疫缺陷患者,孢子能够出芽形成菌丝并侵入肺实质,导致以组织破坏和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近年来IP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念珠菌病的主要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1-2].本研究回顾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PA患者.  相似文献   

6.
曲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约20种曲霉能感染人类和动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曲霉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人吸入后曲霉可以在气道内定植、致敏、感染;在免疫缺陷患者,孢子能够出芽形成菌丝并侵入肺实质,导致以组织破坏和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近年来IP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念珠菌病的主要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本研究回顾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PA患者。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近年来由于移植方式的改进及积极的预防治疗,其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的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移植后晚期.移植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诸多危险因素,且病理组织学标本难以获取及血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及诊断困难,故侵袭性真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高分辫CT、PET/CT及非培养的诊断试验如GM试验、G试验等均已应用于临床,真菌PCR诊断技术也不断进展,有助于实现早期特异性诊断.高效低毒的新药如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正逐渐用于预防,联合用药及免疫治疗也有望成为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变化、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均较高.近年,由于新型诊断方法的出现、治疗策略的调整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应用,IFD的流行病学特征亦发生相应变化.根据IFD的诊断分级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有望降低HSCT后IFD的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率.笔者拟就HS...  相似文献   

9.
近年重视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诊断率明显上升。若未经合理治疗,IPA几乎均将进展为致命性肺炎。现将我院ICU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收治资料完整的4例IPA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行allo—HSCT患者180例,随访至2007年10月31日,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IF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35例(19、5%)患者在HSCT后发生了IFI,确诊1例,临床诊断34例;其中曲霉菌感染18例(51、4%),念珠菌感染17例(48.6%)。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34.3%.无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53.8%,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因素分析中,与IFI的发生率增加有关的因素包括移植前真菌定植或感染、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急性GVHD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在多因素分析时,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急性GVHD发生及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使IFI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1.589、2、399、1.410)。结论:IFI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及发生急性GVHD的高危患者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加深临床医师对IP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01例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实体器官移植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结缔组织病组、慢性肾病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真菌病(IFD)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中并不少见,尽管保护性环境及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新型抗真菌药的不断推出及经验性、抢先性治疗策略等已显著降低了某些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但至今IFD仍是关系到移植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allo—HSCT后真菌感染的特点,采取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对降低IFD的病死率和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分析我科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例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发生肺部真菌感染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14例,呼吸道真菌感染3例,肠道真菌感染2例.观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情况.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分为2组,拟诊经验性治疗组12例及临床诊断抢先治疗组14例.结果 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20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6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19例.合并糖尿病5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经验性治疗组完全治愈8例(67%),疾病进展1例(8%).抢先治疗组完全治愈3例(21%);疾病进展5例(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8,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的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gh-risk factor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in patients underwent allogeneic ha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underwent Allo-HSCT at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02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mong whom 26 patients ha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Seven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before allo-HSCT, 14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after allo-HSCT,3 patients had respiratory tract system IFI, and 2 patients had intestinal IFI. We observed the occurrence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Lymphocyte subsets and chronic basic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IFI. The twenty six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 with 12 cases and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 with 14 cases. Results Among 26 patients with IFI,20 cases suffered from GVHD,6 cases had CMV infection,19 cases had low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simultaneously. 1 case had diabetes,3 patients ha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1 case had bronchiectasis as complications. In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e: 8 cases (67%)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1 case(8%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In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e:3 cases ( 21% ) 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5 cases ( 36% )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Conclusion Clinician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with high-risk factors of IFI after allo-HS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3例IP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IPA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咯血。IPA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典型表现如晕征和新月征则较少见(主要见于免疫抑制患者)。83例中原发性IPA患者18例,均治愈;继发性IPA患者65例,治愈23例,好转出院25例,患者要求出院12例,病死5例。结论:IPA好发于有基础疾病和免疫抑制的患者,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原发性IPA较继发性IPA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HSCT的79例资料较完整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SCT患者发生IF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诊断IFI患者共计17例,其中临床诊断者13例,拟诊4例。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12 d(9-1931 d)。非感染组及感染组的非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2%、35.2%。根据单因素分析:配型、Ⅱ-Ⅳ度a GVHD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性别、原发病、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量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配型、Ⅱ-Ⅳ度a GVHD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量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易发生IFI,感染前使用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死亡。避免危险因素及回顾患IFI前30 d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可使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移植新技术。该技术方案对恶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移植后嵌合体的形成而产生移植物抗肿瘤效应,与标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上的不同点主要在于预处理方案方面的差异。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提出扩大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范围。本对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出背景、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情况、该技术的优缺点及相应的一些新观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且多为中老年患者,常并存多种基础疾病,为曲霉菌感染高危人群,而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常引起严重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出现持续进行性呼吸困难,激素抗炎、平喘及重锤猛击广覆盖抗细菌治疗效果差,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随着诊治技术的提高,COPD合并曲霉菌感染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现就近年来有关COPD合并IPA的研究作一综述,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重视,利于在临床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影响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间诊断的65例成人IPA患者的资料,并且诊断符合2008年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定义标准.胸部CT特征由两位从事胸部CT的高年资医生采用盲法解读患者的初次胸部CT表现,并对异常影像进行分类.根据IPA诊断后3个月病情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43)和病死组(n=22).采用成组t检验、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行两组间变量的差异比较,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65例患者中,确诊23例(35%),临床诊断42例(65%).单因素分析发现3个月存活组和病死组之间肺外感染、基础疾病控制差和机械通气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所有CT特征(包括实变/块影、大结节、梗死状结节、晕轮征、磨玻璃征、小结节、中央低密度征、空洞、新月征、小气道表现、支气管扩张/壁增厚、胸腔积液和纵膈病变)以及侵袭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础疾病控制差影响3个月预后(P=0.001,OR=0.024,95% CI:0.003 ~0.223,B=- 3.714,SE=1.129,Wald=10.821).结论 基础疾病控制状况是判断IPA患者3个月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中CT特征不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患者增加,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病呈增长趋势,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提高对侵袭型肺曲霉菌病(IPA)的认识,现将本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2002—2006年诊断为侵袭型肺曲霉病4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 病例1,男,48岁.患者2007年9月因"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余" 于2007年10月18日入院.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于10月6日、11月6日和12月6日先后给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AA)和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方案化疗3周期,化疗后3 d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1 ℃,伴咳嗽、咳痰.中性粒细胞缺乏< 0. 5×109/L持续时间为1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