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2009年2月1日-5月30日,从该院外科出院归档病历中每月抽取50份调查,从中筛选手术病例1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手术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达100%。其中,单一用药占31.65%,联合用药占68.35%;用药时间1~27 d,平均(5.86±3.43) d;术前2 h内用药者占77.22%,22.78%的病例给药时机不合理。结论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给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外科2010年4-6月住院患者120份病历资料进行了调查,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的使用率96.7%,平均用药时间9 d,最长预防用药时间为20 d;其中用药>3 d者占74.2%;用药>7 d者占51.7%;抗菌药物使用占前8位的分别为奥硝唑、头孢替安、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米诺、莫西沙星;其中单一、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为37.1%、48.3%、14.6%。结论某三甲医院不合理用药表现在选药不恰当,术后用药时间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更换药品频繁,标本送检率低等,应加强监管,促进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方法]选择某医院2008年1 ̄9月期间的Ⅰ(清洁切口)、Ⅱ(清洁-污染切口)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117份为调查对象,逐一填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所调查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总使用率达100%,其中64例患者无预防性用药适应症(54.7%)、56例患者给药时机不当(47.9%)、117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00%)。[结论]该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种类、疗程、联合用药、给药方法等。结果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药物前3位依次为克林霉素、甲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术后用药时间2~15d,其中≤2d4例占1.56%,3~5d95例占36.79%,6~7d110例占42.80%,>7d48例占18.67%;单一用药129例占50.2%,二联用药125例占48.6%,三联用药3例占1.2%;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122次,克林霉素90次;给药1次/d 100例占47.2%,2次/d 112例占52.8%。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有不规范之处,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药物情况,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0年第二季度465例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465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975次,抗菌药物种类17大类;手术中手术当日给药369例,占79.35%,96例在手术前日开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占20.00%;手术预防用药≤3 d的有89例,占19.13%,用药时间>3 d占80.87%,用药时间>7 d占36.34%;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有183例,占39.35%,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有147例,占31.61%,使用≥3种抗菌药物占29.03%,个别病例甚至使用了6种或7种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性用药。结论 465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起点高、用药时间长、频率高、用药数量大及盲目联合用药等问题,不但增加了细菌耐药性、提高患者治疗费用、增加医院感染概率,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区二级综合性医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手术病历235份,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表,对用药指征、给药时机和持续给药时间、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达99.15%,其中预防性应用188例(80.00%),无指征应用51例(27.13%)。使用频率最多为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给药时机上有43.09%未采取术前30min内给药,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平均4.34d,无菌手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达32.23%。结论本区二级综合性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旨在为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9月入院时未感染的手术患者病历共205例,其中男103例,女102例.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联合用药、用药频度、预防用药的时间和数量及术后感染等进行分析.结果:205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占91.2%,其中一联用药和二联用药分别占据了69.27%和20%;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达48.13%,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术前0.5~1 h给药,仅占21.39%.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和头孢地嗪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大于1,用药存在不合理性.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设计调查表,对该院4个手术科室2008年10月-2010年6月间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调查1 247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达100.00%。开始给药时间在术前0.5~2 h者 513 例(41.14%),术前≤24 h者 13例(1.04%),术前>24 h者496例(39.78%);术中59例(4.73%);术后166例(13.31%)。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2~19 d,其中用药时间≤1 d者0例(0.00%),≤2 d者16例(1.28%),≤3 d者111例(8.90%),4~6 d者558例(44.75%),≥7 d者560例(45.07%)。手术后单一和二联使用抗菌药物率分别为75.70%、20.05%,还有少部分三联用药(3.61%)和四联用药(0.64%)。结论该院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诸多不当,需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抽取某医院2009年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58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58例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用药时间1~27 d,平均(5.86±3.43)d;用药时机:术前2 h用药占77.22%,22.78%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根据卫办医发[2008]48号《通知》,158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水平,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骨科15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结果15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应用率100%,共计使用8类26种;术前2 h内开始用药患者4%,用药开始时间<2 h 88%,患者术后开始用药占8%;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3.46±9.32)d。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某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1-12月出院的903例I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由高至低依次为青霉素类(455例次),第三、四代头孢菌素(232例次),喹诺酮类(132例次),第一、二代头孢菌素(77例次),克林霉素类(19例次);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前2~24h或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8d。结论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2.
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某医院类切Ⅰ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1—12月出院的903例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由高至低依次为青霉素类(455例次),第三、四代头孢菌素(232例次),喹诺酮类(132例次),第一、二代头孢菌素(77例次),克林霉素类(19例次);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前2~24h或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8d。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9月出院病历159份,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使用较多为头孢菌素类及广谱青霉素类;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在药物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药物更换和联合用药方面,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结论该院抗菌药物还存在较多不合理想象,应加大抗菌药物的培训、监督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4.
15.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77例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7例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绝大部分(165例,93.22%)于术前0.5~2 h给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2例, 91.53%)。在56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仅3例(5.36%)于术中追加了一次抗菌药物。仅手术前单用一次抗菌药物者25例(14.12%);手术后用药3~7 d者67例(37.85%),>7 d者42例(23.73%),>48 h~3 d者20例(11.30%)。预防用药共7类20种,头孢菌素类占52.71%(主要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其次是青霉素类28.0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该院在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外科医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教育和临床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1)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控制乳腺癌手术感染的效果,以期筛查一种更加有效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从而在经济、安全的基础上预防控制手术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2月16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6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42例,A组患者未采用任何抗菌药物预防感染,B组术前单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C组术后延长用药时间,D组采用联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发热和切口感染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成本-效果比。结果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B组、C组、D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B组、C组、D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B组、C组低于D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B组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比,B组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而言,采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尤以术前单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效果更佳,是一种更可行的预防用药方案,建议优先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普通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某省综合性医院普通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进一步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家综合性医院普通外科的出院病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6 737例患者,其中有4 137例手术患者。手术患者术前有53.54%使用了抗菌药物,只有30.05%执行了术前30min预防性用药;97.41%的患者术后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用药>72 h者占77.66%。联合用药率在术前和术后分别为18.60%和61.51%。手术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平均为5.0±0.8 d,治疗性用药的时间平均为4.4±0.6 d;术后用药平均为7.7±1.4 d,占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61.91%。结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比较严重,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脓毒症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外科重症脓毒症患者40例,其中20例作为治疗组进行早期抗菌药物加强治疗,即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另外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比较2组病例的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并对2组病例的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平均循环支持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死亡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平均循环支持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是目前外科重症脓毒症的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onitoring-training-planning,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2011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设定调研指标,选取2011年第1季度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作为调研基线,采用MTP模式进行干预,每季度统计分析干预后的调研指标,然后再干预再调研,如此进行3个MTP循环。结果经过3轮MTP干预后,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平均用药天数及联合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00%、(1.65±0.80)d、15.00%下降至干预后的26.32%、(0.26±0.46)d、0.00%,上述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0.5~2 h用药百分率与品种选择合理率经干预后均达到100.00%。结论 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