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医疗保险政策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与支付方式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及作用度。方法:用SPSS11.0和Excel统计分析南通市1998—2000年基本医疗保险职工门诊利用与费用数据。结果:1998—2000年参保职工门诊利用率分别为85.37%、90.22%和91.84%;年人均门诊次数分别为11.3次、6.6次、4.6次;次均费用分别为48.1元、59.4元、84.5元;年人均费用分别为543.9元、392.4元、391.0元。不同政策时间段门诊利用比较分析,认为,“通道式”管理与定额支付方式对门诊服务的利用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板块式”管理可以抑制约50%以上由“通道式”管理与定额支付政策造成的门诊过度利用量,抑制约25.00%的门诊费用。结论:研究说明,“板块式”管理与支付方式的变革对门诊服务利用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和费用控制效果,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改善了门诊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保门诊特病费用特征,探讨门诊特病管理改进策略。方法:收集重庆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017—2018年医保患者门诊特病费用,运用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职工医保门诊特病消耗较多费用资源,且慢性病消耗大部分特病门诊医疗资源;基金消耗过于集中部分病种,横向公平性受损,现行的医保支付方式不利于费用控制。结论:严格特病准入、退出机制;引导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探索按病种限额支付方式,通过延伸医保智能审核,前置审核规则,让事后监管变事前、事中服务的方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南京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南京市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前后医疗费用数据的测算调研,模拟分析医保基金支出等重点指标的变化。结果:已试点的江宁区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个人负担率住院持平、门诊有升有降。经模拟测算,即将推进改革的其它4个区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次均门诊费用均有所下降,次均住院费用上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下降3.21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医保统筹基金增加支出占实际基金支出的7.74%。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减轻了患者个人负担;医保基金支出增加,风险有待防范;医药价格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医疗技术和医护服务价值得到体现,补偿率偏高地区个人和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均增加。建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分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城乡统筹相结合,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费用总额管理政策下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成效及其暴露出的问题。方法:收集并分析2001—2011年间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重要知情人访谈的方法对医保控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2002年至2011年间,城镇职工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1.67%,而代表基金支出的补偿额年均增长11.68%,城镇职工医疗费用的增速明显低于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其中,上海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费用的增加均主要来自于服务量的上升,但是,从医保费用和补偿额环比增速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证明,必须正确认识支付方式在医保控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作用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农村居民在医疗机构中接受门诊医疗服务的就诊情况。方法分析广西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情况。结果有54.7%的患者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两周就诊率为186.4‰,主要选择在乡、村两级医疗单位就诊。就诊的前三位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两周平均就诊医疗费用100.0元,次均门诊医疗费用47.7元。两周未就诊率为45.5%,未去就诊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结论应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积极建设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45岁以上人群门诊服务利用、费用和风险。方法:基于CHARLS2018年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t回归。结果:门诊服务利用率明显低于自行购药,门诊费用和自行购药费用月均1 000元以上组占比最高,门诊和购药费用获得医保报销的比例明显低于住院,报销比例亦是如此。门诊保障水平对门诊费用利用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服务利用和自行购药都是引致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慢病患者患病种数的增加,未住院患者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增加。建议:完善基本医保门诊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利用医疗服务,提高基金支出效率;重新认识门诊费用,重构医保待遇保障组合;提高慢病患者的门诊保障水平,减轻慢病患者门诊费用风险。  相似文献   

7.
林凯  陈娜  汪凯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79-2281
[目的]比较社区定点与非定点就医管理模式对参保人员门诊费用及其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调查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数据库收集数据,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定点人群的受益率及参保人员门诊人次数小于非定点人群。社区定点人群自付门诊费用均小于非定点人群,门诊总费用、统筹基金补偿费用大于非定点人群。[结论]尚不能认为社区定点就医管理可以降低门诊医疗费用与医疗保险支出成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诊特殊病偏瘫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偏瘫门诊特殊病种管理水平,合理支付医保费用。方法应用天津市社保中心及三级脑系专科医院的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3年的门诊数据;同时分析了专科医疗机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1年的随访数据。结果天津市及三级专科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特殊病偏瘫就医人次3年间均大幅增长,导致医保费用支付总额的增加。出院后3个月和1年时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R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出院时,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1年时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出院后3个月,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出院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脑卒中患者随访发现,在患者发病3个月时卒中量表评分显示进入稳定期。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开始鉴定偏瘫门诊特殊病,可控制过早进入慢病的人群,避免挤占医保基金,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实施前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药品次均费用、门诊材料次均费用和门诊检查次均费用等数据,采用t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制实施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比实施前下降23.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费用均有所降低。结论总额预付制作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城市居民在医疗机构中接受门诊医疗服务的就诊情况。方法开展了广西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城市居民中有48.8%的患者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两周就诊率为147.2‰,主要选择在地市级医院就诊。就诊的前三位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两周平均就诊医疗费用273.5元,次均门诊医疗费用127.9元。两周未治疗比例为12.1%,未去治疗的原因主要是自感病轻和经济困难。结论应加强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建设、建设和完善城市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比较2003~2010年南方某市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农民工医保和少儿医保政策下医疗服务的差异,探讨不同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控制策略。方法从南方某市医保局获得2003~2010年该市医疗服务费用数据,把费用分成门诊、住院两部分,通过对各种医保类型患者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的比较,发现各医保类型的费用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不同参保类型对医疗服务的影响。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医保各项指标较高,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结论综合医保的各项指标著高于其他类型,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要注意控制综合医保的医疗费用,提高农民工医保的医疗服务水平。在门诊费用控制中要注意控制比例较高的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12.
医保病人门诊大病就诊费用统筹支付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苏省南通市2001--2003年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7种门诊大病的患病、就诊、费用与补偿情况,发现慢性痛的门诊就诊次均费用一般不高,但年累计就诊费用要占个人年工资的30.00%以上,按“板块式”基金管理方式,个人账户一般无法承担如此高额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较好地解决了慢性病高额费用负担问题:可以减少参保者为了获得统筹支付而住院的比例,对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缓解慢性病人费用负担均有较好的作用。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与诊断审查,控制非支付范围内的疾病冒用统筹基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5-2019年广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医保待遇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从不同主体的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住院的次均就诊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和相对应的统筹支付占比等指标来描述分析广西2015-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和医保待遇水平情况;结果: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和住院的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长率变化区间分别为-3.49%~8.38%、2.93%~31.41%和-3.36%~10.42%;其中,总体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大学生、学生儿童、三级医院和异地就医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9%、31.41%、13.39%、13.01%和23.7%;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在4.5%-10.26%之间。总统筹支付占比在37.82%~59.44%之间。结论:门诊大病费用增长较快;平均住院床日有效缩短;保障待遇水平应加强费用控制,减少患者就医中的不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武汉市慢性肾病门诊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负担等情况,了解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慢性肾病门诊患者的保障效果,提出加强慢性肾病综合管理的发展对策和优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6家三甲综合医院267名慢性肾病门诊医保患者进行调研,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肾脏科医生进行访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其卫生服务利用、疾病经济风险度、灾难性支出现象、医保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城镇职工医保CKD患者门诊服务利用较为频繁,城镇职工医保类型患者的次均门诊费用高于其他两种医保类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家庭的疾病经济风险度、灾难性支出现象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医保类型。大部分患者认为当前医保门诊政策不能满足就诊需求。讨论: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患者的关注,加强预防教育和早期管理,完善慢性肾病医保门诊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总费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4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分别运用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以及灰色综合关联度三种分析方法对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总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细化为四类关系:(1)医疗保障总支出与卫生总费用的关联度分析;(2)政府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3)社会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4)商业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结果:从卫生总费用角度,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政府卫生支出高于社会卫生支出的关联度;从医疗保险基金筹资角度,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关联度较高;从人均医疗保健消费与个人现金支出角度,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顺序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结论:卫生总费用结构日益合理,政府医疗保障支出所占比重与日俱增,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相对较高。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险基金筹资城乡不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变化情况,评估基金超支风险发生的时点和程度。方法:根据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自1995年到2015年21年间收入、支出和年度结余情况,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到2030年的收支、结余情况。结果: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基金支出与基金收入比值从1995年的75.35%上升到1998年的87.96%,随后逐渐下降到2001年的63.63%。其后又逐渐上升,2015年到达83.19%。预测到2021年基金收入总额为20 075.10亿元,支出为20 256.40亿元,年度基金支出大于年度基金收入。结论: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预测到2021年基金将出现收不抵支的超支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三明市政府所公布的公立医院运行、医保基金使用月度数据,使用中断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分析了三明市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水平提升后,区域内医疗服务利用以及医保基金支出状况的变化。研究发现,政策干预后:三明市职工医保参保群体门诊就诊需求得到释放;参保群体对住院服务与门诊服务的利用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置换;区域内分级诊疗秩序构建态势良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出趋势未发生明显变化。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建议采取多样化措施促进分级诊疗、完善门诊医师薪酬待遇及药品供应等配套政策、将公共卫生与门诊保障政策相衔接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安全运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新农合管理机构获取贵州省54个县(市、区)2006—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分别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支出、结余、费用负担、农民受益等维度,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6年贵州省样本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筹资水平逐年递增;各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均呈上升趋势;县外、县本级医疗机构利用率上升,流向县外的基金比例上升明显;基金当年结余波动较大,但后期基本稳定在15%以内。结论: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筹资规模逐年提高,基金支出机制不健全,住院基金监管有待加强,基金总体结余充足,但部分年份基金结余失衡,费用控制的缺乏削弱了农民受益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