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简称PHC)是农村居民应该人人享有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努力,我国农村已基本实现了1990-2000年初级卫生保健阶段目标。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群众享受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水平高低不一,保健项目的开展也各有差异。理论上,初级卫生保健从受益来说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从需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一种最能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卫生保健措施;因此各地初保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农村居民结核病健康促进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方法]选择简阳市两个基本条件近似的乡镇,分别采用大众传播模式和人际传播模式两种不同的健康促进模式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健康促进模式开展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健康促进模式的效果.[结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农村村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5.67%、7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1,P<0.05);两种不同模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后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6.91%、7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广播电视和宣传画册是农村居民最喜欢的宣传形式.大众传播的费用少于人际传播.[结论]在农村地区,大众传播仍然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模式,该形式简便易行,经济实用,便于在农村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07~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健康促进示范村健康传播效果,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乡镇作为调查乡镇,共调查1068名≥15岁且在当地行政区域内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常住农村居民。结果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电视、健康大课堂和医生咨询既是现阶段农村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传播形式;合理膳食知识是农村居民的首要需求。结论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各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管理现状与"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以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法律保障为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的要求具有明显差距,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本文通过对创新性建立的"自贡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机制"的试点探索,阐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宁夏基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动员工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丁  王德臣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2):956-957
社会动员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在基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争取各级领导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建立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动员医护人员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促使健康教育目标转化为当地群众健康行为的关键[1]。为此,笔者在2005年国家转移支付控烟暨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0个县20个村共847名农村居民,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平均分为(79.46±28.18)分,标准化总得分为55.18分;各因子平均分依次为:自我实现(24.89±7.59)分、人际支持(14.90±4.75)分、适当营养(11.05±3.69)分、压力处理(9.16±4.25)分、健康责任(14.50±8.83)分、运动休闲(4.96±3.43)分,标准化得分依次为63.83、62.07、61.37、50.91、43.94、41.36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史、工作压力及居住环境的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26)和有慢性病史(OR=1.727)是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保护因素,务农或养殖为其危险因素(OR=0.399)。结论 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及慢性病史,为其制定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口腔健康(牙健康)的具体标准是: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口腔健康的定义(牙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临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口腔健康教育1 口腔健康教育 口腔(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 1 )行为改变:包括个人、集体和整个社会。在设计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改变时所用的策略:根据人群中主要患的疾病及疾病的分布情况,根据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现行方法被接受的程度。( 2 )健康教育不能代替预防措施:健康教育是使人们理解和接受这种措施所采取的一个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居民目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提高这些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探讨农村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广西某县的4个乡镇成年居民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后进行教育前后的效果评估。[结果]农村群众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经过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不同教育方式效果有别。[结论]应重视和加强农村艾滋病教育,并注重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活行为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促进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了山东省8个县,40个行政村,20 087人,由调查员持调查问卷入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山东省农村居民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戒烟率以及饮酒率分别为32.3%、48.7%、14.1%和30.2%:8.5%的被调查者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6 g:2.9%的调查对象平时进行体育锻炼,平均每次锻炼时间为49.1 min.结论 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健康观教育势在必行:5283名农村居民健康观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5283名7~65岁农村居民健康观念的抽样调查显示,健康是农村居民的普遍心理需求,他们高度评价健康,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但持传统健康观念者仍普遍存在,认识到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者仅为30.2%,且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笔者认为健康观是健康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健康观教育应成为“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常住居民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试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常住居民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提高目标人群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减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方法系统收集分析国内外已开展的农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成果和经验,结合目标人群的需求,提出有效健康教育模式,选取辽宁省进行试点验证。结果通过经验回顾与总结,提出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试点地区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为期1年的干预,干预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哓率为74.2%,对照组为57.0%(x2=534.1,P=0.000),各单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平均在65%以上,对照组平均在45%以下;干预前后,艾滋病危险行为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对农村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石长胜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89-290,311
目的 评价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根据社区诊断,选择17条健康知识和15项健康行为作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内容。随机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变化。结果 在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后,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44.24%升至82.5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68.49%提高到89.33%。结论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年龄≥13岁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310人。结果北京市农村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各危险因素的认知正确率均在50%以上,对常见传染病各项预防措施的认知正确率在80%以上,认知水平与地形、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关。农村居民希望获取的健康知识,前3位依次是合理饮食(77.1%)、预防慢性病(67.8%)和预防传染病(64.0%);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是电视(71.7%)、健康大课堂(44.2%)和广播(34.2%);而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63.0%)、健康大课堂(55.4%)和医生咨询(40.0%);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居民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结论农村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情况好于慢性病;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均与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癌症预防知识现况、获取途径及健康教育需求,探索农村地区癌症健康教育模式,为有效开展癌症高发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13个县/区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乡镇/街道,并在每个乡镇/街道21~70岁居民中按年龄分为5层,每层随机抽取20人,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00人,共23 000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癌症危险因素及可疑症状的认识,以及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观需求和途径。结果调查对象对吸烟、饮酒、环境污染、不合理饮食、职业因素、微生物感染、肥胖及生殖因素与癌症关系认识的正确率分别为87.4%、73.0%、62.0%、45.4%、38.3%、36.5%、22.2%和13.5%;正确认识到逐渐增大的肿块或结节、吞咽困难、不明原因的出血、不明原因的消瘦、长期消化不良、长期干咳/声音嘶哑是癌症的可疑表现者分别占72.5%、62.0%、60.3%、56.7%、45.6%和38.8%;高年龄者癌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于年轻人,女性低于男性。希望了解癌症预防、表现、诊断、治疗及当地发病情况者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8.2%、63.2%、52.5%、37.7%和34.1%。获取癌症相关知识的前3条途径为电视、广播和村医,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81.0%、57.8%和47.8%。年龄越大者越倾向于从乡村医生、家人/亲戚/朋友获取知识;年龄越小者越倾向于选择电视、网络、书报、宣传册等途径。结论农村居民对癌症危险因素、症状认识不足,获取健康知识途径有限,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合理选择电视、广播、乡村医生、宣传册、海报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厦门市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后,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持有率的改变情况。方法以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的20多万户常住人口家庭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10月和2005年10月分别进行两次调查。结果通过资料入户、发放宣传教育礼品、布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播放专题节目、发送手机短信以及“小手拉大手”等健康促进活动,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健康知识完全知晓率从2003年的46.1%上升到2005年的59.2%,不良行为平均持有率下降,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结论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对促进农民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2000名15岁以上的调查者。结果被调查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0.50%,10个健康知识中有两个问题答对率较低:营养不良的答对率为32.8%(657人),缺氟可导致疾病答对率为17.4%(348人)。不同性别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除“哪种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有利”间存在统计学性差异外,其他9题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人群10项知识得分合格的仅有津南区,为8.04±1.46。其他3个区平均分均未达到合格标准。不同年龄组间健康知识得分有3个区(西青、津南、汉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个区10项知识各年龄组得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10项健康知识知晓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78.30%的农村居民希望通过书报、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健康知识。结论天津市4个区的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得分合格者较少,有些健康相关问题知晓率还很低,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并尽量利用农村居民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亳州市谯城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现况,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2200名15-65岁的调查者。结果:被调查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1.6%。80.3%的农村居民希望通过电视、广播、书报、杂志等媒体获得健康知识。结论:调查获得亳州市谯城区的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基线数据,有些健康相关问题知晓率还很低,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并尽量利用农村居民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农民健康及卫生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农民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青海分别选取经济中等的2个村庄,对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409人,被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为19.8%,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及以上的为60.1%。16.6%的调查对象能够全部正确回答关于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心脏病、痢疾、流感6种疾病是否能够传染的问题,只有21.9%的调查对象认为痢疾能够传染。95.5%的调查对象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96.6%参加了新农合,仅27.6%知道新农合的报销比例;95.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概念。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女患病的影响因素不同,健康知识知晓是男性不患病的保护因素,饮酒是男性患病的危险因素,在家做家庭主妇是女性不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良好,影响农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是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行为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项目实施前后目标人群相关知识、行为变化,探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法。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对目标人群进行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目标人群住院分娩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有显提高,旧观念对住院分娩的影响明显减少。结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够使目标人群掌握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性传播疾病。方法本着防治结合原则,强化政府职能作用,疾控部门积极运作,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加强心理与道德的教育等几个方面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结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性传播疾病非常重要。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性传播疾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