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监测。结果74个监测点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74、0.000 51只/0.1 m~2和0.107%。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密度分别为0.784、0.738和0.673只/0.1 m~2,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3 36只/0.1 m~2。在9个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监测点中,有2个点查出了感染性钉螺。结论钉螺疫情比2006年下降,但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平均密度、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仍较高。应该加强重点地带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1年四川省钉螺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四川省钉螺的分布及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村重建钉螺登记卡,并核实各村螺情;随机抽取20%的流行村,按环境分类进行钉螺调查.结果全省62个县(市、区)的6 212个村建立和核实了螺卡,3 188个村有螺,现有钉螺面积6 716 hm2 ,占历史钉螺面积的24.32%.抽取1 459个村进行查螺,查螺面积7 011 hm2 ,解剖钉螺714 651只,其中感染性钉螺498只,活螺密度0.43只/0.1 m2.传播未控制区、传播控制区和传播阻断区的有螺面积分别为4 715、1 925 hm2和76 hm2 .结论全省螺情较防治初期大为下降,钉螺主要分布在传播未控制区和传播控制地区,这是今后血防工作的重点;传播阻断地区的螺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鹤庆县2006年钉螺和阳性钉螺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方法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村进行螺情监测,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村进行全面螺情调查。结果全县流行区55个村(居)委会,开展查螺52个村,查出有螺村43个,查出螺点1565个,钉螺面积2181995 m^2,有螺面积率4.78%,有螺框出现率6.95%,活螺平均密度0.997只/框(每框=0.11m^2),活螺最高密度150只/框;阳性螺分布村9个,阳性螺村占有螺村20.93%,阳性螺点104个,阳性螺点占有螺点6.65%,阳性螺面积225631 m^2,阳性螺面积占钉螺面积10.34%,钉螺感染率1.15%,阳性螺平均密度0.008只/框。结论全县的钉螺和阳性螺在传播控制地区分布广泛,在传播阻断地区分布相对局限。今后应加大查灭螺力度,首先在全县消灭阳性钉螺,再消灭传播阻断地区的钉螺和压缩传播控制地区的钉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安徽省根据《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6年安徽省共调查了22 848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历史有螺环境17 927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的占71.2%、部分改变的占19.3%、彻底改变的占9.5%;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10 亿m2。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共4 830处,分布于7个市38个县(市、区),有螺面积2.65 亿m2,其中2016年新发现有螺面积1 287.65 hm2、复现1 375.32 hm2。全省平均活螺密度0.392 0只/0.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2.93%。有螺环境中,湖沼型和山丘型环境数分别占22.4%和77.6%,有螺面积分别占86.7%和13.3%;杂草为有螺环境中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82.2%)、有螺面积(占57.3%)和活螺密度(0.413 9只/0.1 m2)方面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沟渠型在有螺环境数(占56.8%)、平均活螺密度(0.570 3只/0.1 m2)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8.57%)方面占比较高,滩地型有螺面积(占87.8%)占比较高。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和1952年,最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的年份为2012年。现有螺环境主要沿长江水系分布。结论 首次建立了安徽省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全省钉螺分布历史与现状,可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展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为全省钉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环境抽查法和系统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1个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进行钉螺调查,通过压碎镜检法鉴定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钉螺扩散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2021年钉螺调查发现,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11个县(市、区)96个环境出现钉螺扩散,扩散有螺面积1 084.09 hm2,有螺框出现率7.41%,活螺平均密度0.183 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湘江、资水、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均出现螺情扩散,其中澧水流域钉螺扩散的环境数及面积最多,分别为81个、970.44 hm2(占89.52%)。扩散性质以新发环境为主,新发钉螺面积754.54 hm2(占69.60%);扩散环境以滩地为主,扩散面积968.74 hm2(占89.36%);植被以杂草为主,扩散面积883.76 hm2(占81.52%)。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要加大查螺灭螺、环境改造和螺情监测力度,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川新县城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同时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每框=0.11 m 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1 065 m2,有螺面积5 430 m2,系统抽样456框,有螺框73框,有螺框出现率16.01%.共捕获钉螺612只,活螺606只,平均活螺密度1.3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北川新县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是部分钉螺指标仍较高,在新县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安徽省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有螺环境进行螺情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钉螺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安徽省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0年查出的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分别较2006年减少了7.25%和56.12%.全省有螺面积2006~2010年总体变化不大,呈窄幅波动状态,但不同类型环境中湖滩钉螺面积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其钉螺面积2009年较2008年增加了 34.98%.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感染性钉螺面积由2006年1285.989 5hm2下降为560.253 8hm2,下降了56.43%.但2010年感染性钉螺面积有所回升,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较2009年上升了28.87%.2006~2010年全省活螺平均密度均在1只/0.11m2以下,佃感染性钉螺密度自2006年以后下降较为明显,2007年较2006年下降了59.07%,2007~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密度在0.000 62~0.000 88只/0.11m2之间波动.结论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数量呈现徘徊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出现上升势头的状况,将成为全省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隐患,为实现到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应进一步推广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易感环境药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监测数据,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螺情变化情况,为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开展螺情监测.其中流行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残存钉螺的增长及扩散和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残存钉螺的增长及扩散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和全国螺情监测方案,对福建省1987~2004年发现的螺点记录,螺点卡片逐一归纳整理,同时结合现场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全省14个原有螺县出现钉螺有8个,其中福清、霞浦已持续18年有钉螺,监测初期阶段残存钉螺分布14种类型,螺情已出现明显反弹情况,1991年查出的螺点与面积,分别由1987年7个与327m2增至37个与2.3hm2。1997年以来,我省钉螺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蔓延的态势,2004年全省查出螺点102个面积50.7hm2。结论钉螺的增长与扩散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埋下潜在后患。今后的主要防制对策为加强领导,部门协作,狠抓各项监测工作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变化趋势, 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2009-2014年, 在全省13个地市共设立207个监测点 (行政村), 并开展螺情监测工作, 对6年来各项螺情监测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累计调查钉螺面积80 963.47 hm2 , 查出有螺面积45 309.77 hm2 , 感染性钉螺面积 364.93 hm2 ; 共捕获活螺1 646 125只。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由2009年0.493 3只/0.1 m2 下降到2014年0.339 3只/0.1 m2 , 降幅为31.22%; 感染螺密度由2009年0.000 7只/0.1m2 下降至0, 降幅为100%; 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0.14%下降至0。不 同疫情类别和流行类型中, 三类村和垸内型流行区钉螺感染率最高; 不同环境类型和植被类型中, 沟渠和杂草环境钉螺 感染率最高。 结论 结论 湖北省螺情稳步下降, 但全省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需加大药物灭螺和工程灭螺力度, 以 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分析了解公安县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方法 方法 按照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的要 求, 每年在张家湖村监测点开展螺情和人畜病情的调查与检测, 计算疫情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4-2013年张 家湖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66%、 7.86%、 4.29%、 2.48%、 1.09%、 1.09%、 0.91%、 0.56%、 0.75 %、 0.58%, 耕牛感染率 分别为12.75%、 10.22%、 9.24%、 3.88%、 0、 2.72%、 1.98%、 1.86%、 0.78%、 0, 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与2004年相比, 2013年人 群感染率下降了94.75%, 且完全消除了散放耕牛现象。2004年监测点有螺面积19.3 hm2 , 2007年以来降至并维持在6.3 hm2 , 有螺面积减少了67.36%, 2004年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0.1 hm2 , 自2005年起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2004年活螺平均密 度0.99只/0.1 hm2 , 2013年为0.07只/0.1 hm2 , 下降了92.93%。结论 结论 张家湖村近10年来血吸虫病疫情大幅下降, 取得了 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和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和螺情调查。结果74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97%,耕牛感染率为5.85%,活螺平均密度为0.4744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5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11%。结论与2006年相比,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但耕牛感染率仍〉5%,应切实加强耕牛管理,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江苏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在全省8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3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常住居民总感染率为0.15%,流动人口感染率为2.74%。7个监测点查到钉螺,其中4个监测点查到感染性钉螺。1个监测点发现粪检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总感染率分别为2.82%和3.19%。结论监测区疫情较2005年有所下降,但流动人群和局部区域的家畜感染率仍较高,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以更有效地降低当地的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