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收集到的79例ADRs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s的药物共5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损害,严重ADRs有11例(占13.9%)。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王斯林 《抗感染药学》2023,(12):1253-1255+1311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信丰县人民医院上报的80例抗菌药物相关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ADRs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给药方式,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相关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80例ADRs的报告中,年龄上以>60岁患者最多见(43例,占53.75%),性别上男性略多于女性(45例vs 35例);在所涉抗菌药物种类方面,以头孢菌素类的占比为最高(38例,占47.50%),其次为青霉素类(20例,占25.00%)和碳青霉烯类(17例,占21.25%);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64例,占80.00%),其余均为口服给药(15例,占18.75%);在ADRs的发生时间上,以用药后≤10 min为主(45例,占56.25%),其次为用药后>10 min~24 h(16例,占20.00%)和用药后>3 d~5 d(10例,占12.50%);此外,80例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相关因素以及ADRs对病人身体造成的损害.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药物不良反应报告9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途经发生的ADRs有95例,占总例数的96.9%.其中抗菌药物的ADRs发生率最高,有44例,占44.90%.ADRs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联合用药引起的ADRs 10例,占10.20%.结论尽可能减少 ADRs发生相关因素、合理用药,可以减少或避免ADRs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抗菌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玫  徐珽  金朝辉  吴逢波  唐尧 《中国药师》2007,10(4):363-365
目的: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2668例抗菌药物ADRs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生ADRs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0.13%)。给药途径以注射最高(占80.51%)。ADRs评价为"很可能"的最多(占58.73%)。ADRs的转归治愈1164例,好转1496例,有后遗症的5例,死亡3例。所有ADRs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8.94%。结论: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一步进行ADRs监测,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上报的535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分析其抗菌药物ADRs涉及的相关因素。结果:535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中,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87例,女性多于男性;抗菌药物ADRs上报例次逐年增加;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s为最多(占93.46%),其次为口服给药(占6.16%);报告中涉及药品种类中头孢菌素类占26.83%;ADRs报告一般的占93.27%,新的ADRs占4.67%,严重的ADRs占2.06%。结论:医院行政部门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慎用喹诺酮类药物,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118例发生ADRs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发生ADRs的药物类型、用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表现,分析其ADRs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并制定保障用药安全的相关策略。结果:118例发生ADRs的老年患者中,>75岁的占比最高(44.92%),其余依次为>70~75岁的(占33.05%)和65~70岁的(占22.03%);118例老年患者中,ADRs所涉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类(32例,占27.12%)、消化系统药物(24例,占20.34%)和心脑血管药物(22例,占18.64%),而ADRs所涉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48例,占40.68%),其次为口服给药(34例,占28.81%)和肌内注射(24例,占20.34%);118例老年患者中,ADRs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38例,占32.20%)和消化系统(26例,占22.03%),其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制剂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特点,提出预防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141例中药制剂的ADRs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病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祛瘀剂等引起的ADRs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1例(50.35%)、131例(92.91%)和82例(82/175,46.86%).严重的ADRs共5例(3.55%),新的ADRs有12例(8.51%).ADRs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85/164,51.83%).结论:引发中药制剂ADRs的因素包括病人本身、药品本身及药物使用方法不当等.临床应加强ADRs的监控,及时发现并上报,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英 《安徽医药》2008,12(6):570-57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127例ADRs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s的药物共6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损害;严重ADRs有7例(占5.5%)。结论应重视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6,(6):1286-128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干预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抗菌药物所致ADRs患者病历资料、不合理用药种类、ADRs表现形式、ADRs分类以及不合理用药与ADRs的相关性。结果:677例ADRs患者中,抗菌药物ADRs患者544例占80.35%,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58.27%高于女性41.73%,<18岁的发生率为55.51%高于其他年龄段;头孢菌素类药物为27.45%高于其他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所致ADRs的发生率为56.07%高于其他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居前3位的分别是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浓度过高和滴速过快,其中给药时间过长所致ADRs发生率为59.38%高于其他不合理给药方式;ADRs居前3位的分别是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软组织,其中泌尿系统的发生率为61.03%高于其他系统;经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不当均与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类ADRs呈正相关性。结论:医院抗菌药物致ADRs现象不容乐观,应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从社会层面与医院层面入手,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抗菌药物的ADRs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6-2007年收集的ADRs病例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ADRs中以抗菌药物引发的ADRs居首位(35例次,32.7%),中药制剂占第2位(20例次,18.7%)。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第3位(14例,13.1%);ADRs受累的器官/系统中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居首位(50.5%)。结论老年患者,有严重基础病患者,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合理的配伍与ADRs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苏州院区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41例抗菌药物相关ADRs报告,统计和分析ADRs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与处置结局,以及相关抗菌药物的种类、剂型和给药方式。结果:141例ADRs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87例vs 54例),年龄上则以>30~40岁(43例,占30.50%)和>60岁(31例,占21.99%)居多;141例ADRs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80例,占56.74%)和胃肠系统(23例,占16.31%);经过处置,141例ADRs患者全部好转(50例,占35.46%)或痊愈(91例,占64.54%);141例ADRs所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有喹诺酮类(49例,占34.75%)、头孢菌素类(35例,占24.82%)、青霉素类(28例,占19.86%)和大环内酯类(16例,占11.35%),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87例,占6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抗感染药物在门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报告,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相关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等信息,分析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患者的男女性别分布较为均衡(87例vs 75例),而其年龄则主要集中在>60岁(73例,占45.06%);162例ADRs所涉的抗感染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160例,占98.77%),其中主要的类别有头孢菌素类(44例,占27.16%)、喹诺酮类(38例,占23.46%)、大环内酯类(34例,占20.99%)和青霉素类(33例,占20.37%);162例ADRs所涉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115例,占70.99%),其次为口服(31例,占19.14%);162例ADRs主要的发生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在基层医院门急诊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我院门急诊处方20701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结果:20701张处方中有4658张抗菌药物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5%(4658/20701)。4658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呼吸系统感染有2409张(占51.7%);用药方式以单一用药为主,有4113张(占88.30%);给药途径以口服用药为主,有2826张(占60.67%);第2代头孢菌素使用率最高,有1110张(占23.8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有420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0.30%。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方式、给药途径及药品选择较规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过高,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10年系统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索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进行检索,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的有效ADRs 1445例,2244例次。涉及皮肤、消化、呼吸、泌尿和神经精神等多系统器官42种ADRs症状;前6位是药疹(占51.1%)、恶心呕吐(10.9%)、药物热(9.1%)、过敏性休克(6.8%)、腹痛腹泻(3.8%)和血管神经性水肿(3.7%)。75%系变态反应。首次使用发生比率高于再次使用者,最短的在开始用药的数分钟内发生;最长的在用药后数周内发生ADRs。1445例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ADRs中,恢复1437例,治疗无效死亡8例。结论: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ADRs涉及面广,最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5.
吴宇 《抗感染药学》2023,(2):129-132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征,并提出应对策略,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0月永安市曹远卫生院238例使用抗菌药物发生ADR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龄段患者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率,分析导致ADRs的主要抗菌药物种类、患者临床表现与发生原因、减少药源性损害的措施。结果:238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所致ADRs患者的年龄多为60岁以上,其次为>50~60岁、18~30岁;使用抗菌药物所致ADRs患者应用品种为头孢菌素类98例(占41.18%),青霉素类47例(占19.75%);发生ADRs患者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组织72例(占30.25%),具体表现为丘疹、皮肤发痒、红肿等症状,消化系统58例(占24.37%),具体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神经系统47例(占19.75%),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不适、失眠等症状;抗菌药物ADRs发生原因主要为未开展药敏试验161例(占67.65%)、使用剂量过大56例(占23.53%)、无指征用药11例...  相似文献   

16.
574例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5年来收到的ADR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s共涉及药物10余类74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ADRs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及ADRs监测,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地对我院2009~2010年度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8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静脉给药(占63%)及抗菌药物(占49.73%)在上报的ADR总数中比例占最高,临床表现以皮疹(占50.81%)及胃肠道反应(21.62%)占ADR中大多数。其中严重不良反应6例(占3.08%),死亡一例。结论:本院上报的185例ADR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抗茵药物中尤以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为严重,是否存在滥用问题,应该加强对以上两类药物处方点评,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永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45-146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分布情况,旨在为指导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科室上报的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按抗菌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以静脉给药为主,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占41.07%)、喹诺酮类药物(占19.64%)及大环内酯类(占14.29%)居于前三位,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较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8--2012年我院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ADR最为多见,有66例次,占48.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55例次,占40.44%;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致ADR为130例,占95.59%;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75例次,占37.88%)、皮肤及其附件(51例次,占25.76%)。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病例的发生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信息系统中2018年-2020年3年间上报的ADRs病例454份报告,统计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以及涉及的给药方式、ADRs严重程度、疑似药品种类和ADRs累及器官/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ADRs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454例ADRs病例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且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ADRs发生率为最高(212例,46.70%);ADRs涉及药品种类构成比TOP 3的药品分别为抗感染药物(38.77%)、血液系统药物(8.59%)和消化系统药物(6.17%),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s发生率达66.08%,皮下注射给药引起的ADRs为最少(0.44%);454例ADRs报告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最多(299例,占65.86%);ADRs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占58.37%).结论:在日常ADRs监测中,应重点监测抗感染药物、60岁以上人群和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等因素,ADRs所导致的皮肤及附件产生的病变,属于ADRs重要信号特征;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上述因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