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患儿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服利巴韦林颗粒,疗程4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并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柴芩翘栀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4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高艳  赵团结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34-2035
目的观察柴芩翘栀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应用柴芩翘栀汤治疗(治疗组),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总有效率97.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芩翘栀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比较2组疗效及主次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脘腹胀痛、发热、恶风寒、面色潮红、咳嗽、出汗及咽部红肿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且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各症状积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栀豉汤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以加味栀豉汤治疗外感发热210例,1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210例患者中治愈161例,好转42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96.7%。结论:采用加味栀豉汤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对12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率95.25%,对照组总疗效率为50.87%,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艳 《光明中医》2023,(1):88-90
目的 分析小儿外感发热选择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6 h、24 h、72 h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外感发热患者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方案进行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机体温度,继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合并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0例AURI合并高热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0)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n=60)接受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情况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退热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退热后上升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AURI合并高热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48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记录并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病症消失率、不同时间段体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临床病症消失率、不同时间段体温均明显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病症,短时间内平稳降低体温,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夏春农清咽栀豉汤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治疗的急性咽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咽栀豉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春农清咽栀豉汤治疗急性咽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耳尖放血联合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进食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尖放血结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夜间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以夜间咳为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6%。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发热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5 mg/(kg.d),连用7天,并根据病情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7天。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体温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例数均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85.3%;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优于阿昔洛韦,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两组比较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果: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病毒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7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136例)和对照组(病毒唑组142例)。2组对症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每日3次,3~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口服10~15mg/kg·d,3~5d为1个疗程。结果:疗程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5.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缩短疗程及缓解症状,优于病毒唑,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和手足口皮疹消退或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