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28例的术后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28例29侧;平均年龄59岁。Fernandez分型:Ⅰ型5例5侧、Ⅲ型18例18侧、Ⅴ型5例6侧。术后8周,X线片示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和科氏针,进行腕关节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2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6周。掌倾角平均9°(-2°~25°),尺偏角平均21°(13°~24°),桡骨短缩4mm的1例,3mm1例,2mm3例,其余均<2mm,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锥状点式接触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术后,骨愈合过程中X线像形态的差别,对比分析锥状点式接触钢板与传统钢板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1994~2002年,我院随访资料完整的188侧长干骨骨折,其中121侧长干骨骨折用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内固定术。67侧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6周、8周、3个月、半年,拆钢板前及拆钢板后各X线摄影一次,根据X线摄影观察骨痂分布、形成快慢、密度等情况,结合临床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内固定术121侧,尺、桡骨双骨折9侧平均72.5±10.5天愈合,胫骨77侧平均愈合时间83.8±15.6天。股骨骨折35侧平均120.3±22.2天愈合。67侧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尺、桡骨双骨折10侧平均85.5±13.5天愈合,胫骨27侧平均愈合时间110.3±20.1天,股骨骨折30侧平均152.4±30.1天愈合。两种治疗方法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锥状点式接触钢板能有效地保护钢板下皮质骨的血运,更有效的稳定骨折对位,其板下2mm间隙有利于血供重建,骨折愈合时间短,质量高,优于传统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65例,采取桡骨远端掌侧入路,复位后掌侧植入斜T型锁定钢板固定,骨折严重粉碎及骨质疏松者予以石膏托外固定3周。对固定后稳定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65例均随访,随访时间8~13月,平均10.3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整齐,钢板固定牢固。按Dienst等标准评价疗效,优5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5.3%。结论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共25例,均应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结果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2年。术后测量掌倾角8°~17°,尺偏角16°~26°,骨折完全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4±0.7)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为优15例,良7例,可3例。放射学参照Lidstrom评价为优良的为89.7%。结论应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简单、微创、实用,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刘林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9):113-115,119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肢尺偏角、尺桡骨高度差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8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 =46),采取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者纳入研究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骨折复位指标(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尺桡骨高度差),术前及术后8周腕关节功能(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分,术后8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桡骨掌倾角较术前明显减少,桡骨尺偏角及尺桡骨高度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且研究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尺桡骨高度差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患者腕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屈曲/伸展活动度及握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8周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高龄患者复位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宜广泛应用于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行桡骨头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0例患者中,优44例,良28例,可7例,差1例,其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的时间为6~11周,平均8周。结论手术治疗桡骨头骨折适用于手法不成功者,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早期内固定、桡骨头切除或桡骨头置换等手术治疗,争取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12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定期摄片复查,11例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1例术后6周时复查出现桡骨头坏死,予取出髓内钉,患肢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骨性愈合好,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腕关节及功能情况,D ien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6~8周,优良率为90.3%。结论: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能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因相同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均采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即取桡骨远端掌侧入路;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过程中均尽量不剥离骨膜并保证关节面完整,且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环境一致,术后均无感染,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的时间和优良率。结果观察组16周、32周、48周X线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5.0%(6/40)、42.5%(17/40)、95.0%(38/40),对照组分别为12.5%(5/40)、35.0%(14/40)、80.0%(32/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173、7.912、15.331,均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8.2±1.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1.8)周(t=0.127,P〈0.05)。结论采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有效恢复腕关节的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与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 将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A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2组于入院后第1天和1、2、4、6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与速率法测定ALP.结果 2组入院后第1天和1、2、4、6周微量元素锌、铁、铜、镁、铅含量和AL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ALP含量的影响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的效果及疗效。方法:对32例(40侧)严重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复杂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或不配合简单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进行分析。按AO分型,本组均为C型骨折,C2型8例12侧,C3型24例28侧。未辅助内固定8例,辅助内固定简单内固定3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3岁,平均36.岁,均为青壮年患者。外固定架静力学固定时间最短6周,最长8周。结果:经随访3-12个月。本组32例(40侧)均获得良好愈合。其中,针道感染6例,伤口感染2例,后经综合治疗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伤口愈合。按1989年中华医学会上至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26例,良4例,可2例。结论:根据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理结构和特点,选用外固定架固定,能有效达到解剖复位牵引固定。早期功能训练可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预防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6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开展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开展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骨折恢复情况、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1.47±2.02)周短于对照组的(14.28±3.1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桡骨缩短(0.31±0.10)mm小于对照组的(2.89±0.81)mm,尺偏角(20.19±4.13)°、掌倾角(7.15±1.82)°均大于对照组的(10.44±3.02)、(1.87±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患侧背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间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按AO骨折分型:A3型2例,B3型6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6d。结果本组2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复查X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无成角畸形,未发现晚期塌陷导致的背倾、内固定松动以及骨折再移位病例。与健侧对比,握力减弱者1例,活动后疼痛者1例。根据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2例,骨折按AO分型, B3型15例, C1型11例, C2型8例, C3型8例。结果4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18个月,术后随访时间6~26个月。疗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表进行评估,优29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90.5%。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LCP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掌侧植入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从2006年8月~2009年8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掌侧植入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4例。手术采用掌侧入路,复位后于掌侧植入(LCP)钢板,在C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桡骨长度、桡骨关节面、掌倾角及尺偏角复位情况,满意后植入锁定螺钉。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活动手指及腕关节,1周后主动加强手指及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个月(6~22个月)。DR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所有病例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例98.37%。结论坚强内固定下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措施。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坚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改良AO外固定支架,增加AO外固定器的横杆结构和双层结构,缩小横杆连接器尺寸使之能够夹持1.8~2.0 mm的克氏针。连续纳入104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2例用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治疗6周。术后第1天、拆除外固定支架前、随访结束时进行临床和放射学评估。结果10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88例,良8例,可6例。结论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适用于AO分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3~C3型,尤其是C1、C2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下保留与不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两组均选择掌侧入路,A组予以保留旋前方肌治疗,B组予以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3个月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功能活动度。结果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40±0.25)周短于B组的(11.70±0.3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A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分别为(70.1±1.2)、(70.3±1.9)°,均大于B组的(60.3±2.1)、(60.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个月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下无论是否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若关节面复位理想,都能获得理想的骨愈合和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在早期前臂旋转功能康复方面,保留旋前方肌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双髓内针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1996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17例尺桡骨双骨折,开放性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或畸形愈合5例,手法复位失败4例,平均年龄9岁。采用前臂背侧双小切口,桡骨远端干骺端顺行打入髓内针固定桡骨,尺骨髓内针用逆行法通过尺骨鹰嘴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功能锻炼。术后2-3个月骨折愈合后拔除髓骨钉。结果平均随诊18个月,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无畸形,前臂活动功能良好,并发症为局部钢针刺激皮肤引起疼痛。结论双髓内针可用于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动态锁定钢板系统固定。结果21例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随访11.9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周,术后根据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6例,良9例,一般5例,差1例。结论应用桡骨远端掌侧动态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近腕关节位置锁定螺钉无进入关节内情况,影像学评估满意,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使患者恢复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白玉明  刘颖  马世云  王怀良 《河北医药》2009,31(13):1589-1590
目的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3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6周。在术后第1天、拆除外固定支架前、随访结束时进行临床和放射学评估。结果3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24例,良9例,可5例。结论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适用于AO分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3~C3型,尤其是C1、C2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