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频电疗、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9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中频电疗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每天1次。结果治疗20天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情程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频电疗、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刺激,中频电疗、运动疗法、中医推拿治疗、心理辅导),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即心理辅导和患者在家中自己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体疗);比较两组患者臂丛功能评分和神经电位恢复情况进行。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恢复率为76%(19/25),对照组恢复率为44%(1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很好地促进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的再生及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于翠芝 《西部医学》2009,21(11):1887-1887
目的评价低频脉冲电疗对脑中风恢复期病人肌力的疗效。方法162例恢复期病人无禁忌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78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时统计治疗前后单侧上肢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单侧上肢肌力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脉冲电疗对脑中风恢复期病人肌力康复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观察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视觉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不良反应少于静脉自控镇痛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65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中的65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术后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肌肉长收缩锻炼以及肢体关节被动恢复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上肢关节功能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加快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频电疗治疗运动损伤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方便选择推拿科门诊部收治运动损伤型肩周炎的女曲棍球运动员80例。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中频电疗治疗运动损伤型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疗配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才藤吞咽障碍七级评定法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2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疗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BS、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在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上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PCR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不同时段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PCRA组低于PCIA(P<0.05),镇静评分PCIA组明显高于PCRA组(P<0.01),术后各时段PCA按压次数PCRA组低于PCIA组(P<0.05)。结论: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的PCI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30 ml 0.3%的左布比卡因,观察组患者使用30 ml 0.3%左布比卡因+2 mg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左布比卡因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乳腺炎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褥期妇女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产褥期乳腺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综合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乳腺炎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巍颖  李环  胡艳  李云  祁锋 《河北医学》2011,17(8):1050-1053
目的:通过对86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加用家庭康复器的治疗,对这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诊治的86例患有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加用家庭康复器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后对轻、中、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轻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治愈率9.52%,有效率达90.48%;中度患者有效率63.16%,无治愈;重度患者4例,1例有效。所有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加用家庭康复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是安全的,对轻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是显著的,对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对重度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3.
Since Reid[1] firstreported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stimulation(ES) on denervated muscle in1 841 ,EShas been used as a modality for rehabilitation of para-lyzed muscles[2 ]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ES,the superficiallay-ers of the muscle would always be activated throughthe skin;so more intensity would be required forstimulating deep layers ofmuscle fibers.Such a high-er intensity would induce a painful skin irritation andit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The modern history of magnetic stimu…  相似文献   

14.
低频电刺激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照研究,评价低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及术后盆底肌力恢复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宫颈癌Ia2-Ⅱb1期,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部分患者共3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4)。研究组采用膀胱操+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膀胱操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排尿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50.00%,P〈0.05;研究组术后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且对宫颈癌术后盆底肌力恢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神经放电起步点"临界敏感"现象的方向性特征. 方法: 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的放电起步点上,记录A类单纤维放电的峰峰间期(ISIs)序列. 当无钙条件下ISIs序列进入加周期分岔过程后,改变灌流液EGTA(钙离子螯合剂)浓度使其分别稳定于周期阶段、分岔前临界阶段及分岔后临界阶段,观察不同动力学阶段对电场刺激的反应. 结果: 在分岔前临界阶段,一定强度的兴奋性电场刺激可使放电频率显著增加,放电模式发生转化,而同样强度的抑制性电场刺激可使该阶段放电频率平缓减少,放电模式不变;在分岔后临界阶段,一定强度的抑制性电场刺激则使放电频率显著减少,放电模式发生转化,而同样强度的兴奋性电场刺激仅使该阶段放电频率平缓增加,放电模式不变. 结论: 神经放电起步点对电场刺激反应的"临界敏感"现象具有方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EffectsofTetrandineonCardiacNoradrenalineReleaseEvokedbyElectricalStimulationFENGYibai(冯义柏);HUANGKai(黄恺);ZHANGYanzhou(张彦周);W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加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6月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中药灌肠加法国PHENIX盆底功能治疗仪阴道低频电脉冲刺激盆底肌肉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中药灌肠加腹部红外线微波治疗。通过患者临床症状、B超检查、妇科检查等方面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盆腔淤血征的疗效。结果盆腔淤血征程度、发病年龄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采用中药灌肠加阴道低频电脉冲刺激盆底肌肉治疗改善盆腔淤血综合征优于中药灌肠加腹部红外线微波治疗。所以中药灌肠加阴道低频电刺激疗效肯定,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分别给予大鼠臂旁核0.1mA、0.2mA、0.25mA、0.3mA的电刺激,观察胃内压的变化。结果提示0.2mA对胃内压影响最为明显。同时也分别用50Hz、100Hz、150Hz的方波刺激,观察其对胃内压的影响,结果提示3种频率的方波刺激均对胃内压有明显影响,但以100Hz最为显著。核团微注射谷氨酸单钠,也可引起胃内压下降,提示该效应是由于该核团胞体兴奋所致。直流阳极损毁NPB后,电刺激对胃内压的影响被阻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兔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心脏骤停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将兔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模型组再分为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用频率 12 0Hz、波宽 2 .8ms、电流 2 0mA的方波刺激 ,对照组时间 3s,模型组时间 5s。观察各组兔心脏骤停时间及自然或人工复苏后兔成活时间。结果 电刺激时间为 5s的模型组 ,心脏骤停时间大于3min。模型Ⅱ组经自然复苏或经人工复苏后兔成活时间超过 12 0min的占 6 6 .7% ,不经人工复苏的模型Ⅰ组兔成活时间超过 12 0min的仅占 2 0 .0 % (P <0 .0 1)。结论 该心脏骤停模型的组织缺血时间及复苏后再灌注时间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为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 ,采用电疗、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了疗效比较 .[病例报告 ]将12 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6 2例和对照组 6 0例 .观察组 :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 ,每次 2 0min ,再行关节松动术 ,每日或隔日 1次 ,每次 30min ,随后按规定做肩关节活动度训练 ,每日1次 ,每次 30min ;对照组 :采用电脑中频电疗 ,方法同上 ,回家后自己作无规律的肩关节功能练习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 89% ,平均治疗次数为 14次 ,对照组显效率为 42 % ,平均治疗次数为 2 1次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缩短疗程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