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在高血压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分析92例高血压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监测血流变指标变化对于高血压的诊治及并发症的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1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平衡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轻中度PIH患者。予以丹参注射液8mL静滴10d(丹参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40例。丹参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NO及ET-1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而正常妊娠对照组只测定1次。结果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丹参治疗组患者血浆NO水平明显下降,ET-1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同时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均P〈0.05)。经过丹参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浆中NO含量明显上升,而ET-1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同时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PIH患者存在血浆ET-1/NO的平衡失调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丹参治疗PIH患者的另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ET-1含量。升高血浆NO含量,从而纠正血浆ET-1/NO的平衡失调,同时丹参还具有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向前  田繁胜 《河北医药》2010,32(17):2380-238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对老年高脂血症血脂脂质、脂蛋白代谢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64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8例口服银杏叶片、阿司匹林;对照组126例口服丹参片。1个疗程后监测血清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动脉硬化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具有调节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脂质和脂蛋白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术后镇痛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患者盐酸氢吗啡酮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CRP、IL-1、TNF-α、IL-6)。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以及5d,观察组的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电泳指数、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d以及5d,观察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CRP、IL-1、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能够使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更加稳定,并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50 mL,两药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对低切全血黏度的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地降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景来 《天津药学》2010,22(1):36-37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随机将后循环缺血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静滴,对照组仅采用奥扎格雷静滴。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低切和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眩晕改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能显著缓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眩晕症状,并能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干预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葛根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两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葛根素注射液以外,其余治疗均与葛根素组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蛮学及抗纤溶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39例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ηbH)、全血低切黏度(ηb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比积(HCT)、纤维蛋白原(FIB)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P〈0.05),其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葛根素组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溶酶原(PIG)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改善肺心病的抗凝及纤溶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回顾总结病历资料的方法,将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余汉取 《海峡药学》2009,21(3):99-101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氯毗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其间无出血和过敏反应。头颅CT复查无梗死后出血现象。结论氯毗格雷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患者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照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抗凝和溶栓治疗;观察组52例,抗凝和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 、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对RVO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组,治疗组33例予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3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3周。对照组33例除未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外其它治疗相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组显效率为72.7%,明显高于对照组(45.5%,P〈0.05)。治疗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浆黏度两组变化相近。治疗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有确切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史秋亚  王红举 《中国药业》2012,21(12):83-84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以及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RBC)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BG、P2hBG和TC含量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BUN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RBC聚集指数明显降低,RBC变形指数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含量、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明显降低,RBC变形指数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生化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高脂饲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高脂组(HF)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血浆TG和TC明显升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减小;白藜芦醇能明显降低高脂大鼠血浆TG和TC水平(P<0.05),并且明显降低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浆黏度(P<0.05)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结论:白藜芦醇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与其降低血脂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恶性浆细胞病(MPLD)中高黏滞综合征(HVS)发病的微循环学基础及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HVS的微循环学依据。方法71例合并HVS的MPLD随机分为无贫血组(NAG组)和贫血组(AG组),行微循环学检测。其中42例应用TPE治疗,与治疗前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TPE治疗前HVS甲襞微循环积分显著增高(P〈0.05),AG组高于NAG组。NAG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AG组可见全血黏度显著降低,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显著增高(P〈0.05)。TPE后NAG组管襻形态及血液流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G组管襻形态及血液流态积分显著降低,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襻周状态及总积分显著降低,但高于对照组(P〈0.05),AG组总积分高于NAG组。NAG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AG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MPLD患者HVS的微循环异常主要是由M蛋白增高所致,贫血也可加重微循环异常。TPE可快速清除M蛋白,改善微循环异常,是有效治疗HVS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栓塞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华蓉 《中国医药》2010,5(12):1130-1131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脑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额外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和52.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4.6±6.7)分降到(10.6±3.5)分,对照组由(25.9±7.5)分降到(16.3±4.8)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栓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脑组织供血,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程艳春 《河北医药》2016,(16):2419-2421
目的: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血脂康治疗,试验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TG、TC和LDL显著低于对照组,H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ET-1显著低于对照组,NO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和血脂康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CHD合并高脂血症可有效降低血脂和炎症水平,改善血粘度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章桂芳  顾春燕 《安徽医药》2017,21(10):1913-1915
目的 观察复方平地木合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治疗组5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平地木合剂.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在2、4、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平地木合剂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 1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59%,低于研究组94.83%,对照组治疗后凝血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77±0.19)mPa·s、(6.99±0.82) mPa·s、(11.79±1.25) mPa·s、(45.17±7.85)%,均分别高于研究组(1.36±0.14)mPa·s、(5.14±0.44)mPa·s、(9.26±1.22)mPa·s、(32.88±6.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研究组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60万单位,空腹口服,每日3次,连用30天,观察疗效和安全性。两组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测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O天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泸〈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尿隐血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