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0月~2005 年10月收治的15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微波组78例(86耳),对照组74例(84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微波组78例(86耳)患儿按病程、年龄分组比较。结果:微波组有效率 75.6%,对照组51.2%,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微波组疗效与病程、年龄有关。结论:微波治疗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有积极作用,病程越短,疗效越好,12岁以下儿童疗效优于12岁以上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入强的松龙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强的松龙鼓室内注射的155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结果1556例病例中(2155耳),治愈1681耳,占78%;好转323耳,占14.99%;无效151耳,占7.01%;有效率92.99%。结论强的松龙注射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骨导听力下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25耳)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中35例(37耳)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儿均给予鼓膜切开置管或(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34例患儿骨导听阈恢复正常,1例患儿随访6个月改善不明显。结论:35例(23.3%)患儿的暂时性听阈移位或永久性听阈移位的发病机制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病程中有发展成骨导听力下降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骨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83例(142耳)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鼓膜置管组和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组,评价术后疗效。结果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术组有效率为96.43%,鼓膜置管术组有效率为84.48%,二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8,P〈0.05).结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仙璐贝(Sinupret)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48例(155耳)分为仙璐贝治疗组89耳和对照组66耳。结果 治疗组显效75耳,有效9耳,总有效率94.38%;对照组显效41耳,有效15耳。总有效率84.8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仙璐见辅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效,可减少鼓膜穿刺几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206例,其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97例136耳,观察手术治疗前后鼓室功能图的变化。结果 腺样体切除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其中治愈103耳;好转19耳;复发或无明显改善14耳,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12耳,持续病程超过2年。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与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及临床病程的持续时间有关,腺样体切除术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索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78耳)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鼻内镜下,对31例(3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咽鼓管置管术,留管并反复注药治疗;对照组:对32例(40耳)患者使用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16耳,占42.1%,好转18耳,占47.4%,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愈8耳,占20.0%,好转21耳,占52.5%,总有效率72.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是在直视下操作,通过咽鼓管的自然通道插入导管,不仅避免了损伤鼓膜,也避免了咽鼓管吹张的重复操作,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供了一个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腺样体切除术后其分泌性中耳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98例(252耳)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23耳)行鼓膜置管术者不计入统计结果。对其余183例(229耳)住院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访3~12个月,比较不同性别、病程、腺样体肥大程度、咽鼓管功能及是否伴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的疗效。结果183例(229耳)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治愈143例(157耳),好转20例(39耳),无效20例(33耳)。病程长、腺样体Ⅲ度肥大、咽鼓管功能未恢复、伴慢性鼻-鼻窦炎的患儿分别较病程短、腺样体Ⅰ、Ⅱ度大、咽鼓管功能恢复及不伴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疗效差(P<0.05)。结论病程较长、腺样体Ⅲ度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伴慢性鼻-鼻窦炎可能影响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腺样体切除术后其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OME患儿325例(486耳),男177例,女148例,年龄3~8岁,病程25~86 d。根据患儿在随访期间除观察等待外,是否使用自动咽鼓管吹张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中耳的常见多发病,尤以儿童发病率高,若不及时诊治,常导致听力损害,言语发育迟缓。自1998年起对52例(87耳)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施行鼻内负压置换疗法+微波治疗(治疗组),并以单纯鼻内负压置换疗法做对照(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进行了6~12个月以上的随访,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87耳),其中男57耳,女30耳,年龄3~12岁,平均7.3岁,治疗组29例(47耳),对照组23例(40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漏诊原因,提高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94例(11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2.7~11岁,平均6.8岁,病程1周~1个月,其中误诊或漏诊7例(12耳),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方法。结果患儿声导抗鼓室图多为B型,其次为C型,72例患儿鼓膜穿刺抽出淡黄色液,占76.6%。结论声阻抗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对防止漏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外科手术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干预方式,为儿童听力筛查中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干预措施选择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总结2004-2008年我院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接受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45例(82耳)的年龄特点、听力下降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听力状况比较。结果术前平均纯音听阈FrrA(pure-tone threshold average,500Hz,1000Hz,2000Hz,4000Hz听阈均值)从8dBHL-61dBHL,平均(34.8±12.09)dBHL。术后PTA从0dB HL-38dB HL,平均(15.9±7.88)dB HL,3耳术后听闯提高,4耳无改善,75耳听阈降低,占91.5%,平均听阈降低18.9dBHL。手术方式:鼓膜置管术9例,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29例,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鼓膜置管术7例。结论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是我们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术式;扁桃体切除术不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规选择;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术式选择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鼓膜治疗仪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64例(72耳)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34耳)(综合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治疗仪(威海,SGZ型),32例(38耳)(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经鼻咽鼓管吹张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治疗仪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咽口的内窥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鼓管功能失调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引起咽鼓管功能失调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对鼻咽部病理改变的观察有助于对咽鼓管功能失调原因的认识。文中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对15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咽口的病理改变进行了观察。材料与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儿童45例(77耳),年龄5~12岁,成人60例(78耳),年龄25~73岁,以4%利多卡因行鼻腔表面麻醉,应用纤维内窥镜观察鼻咽部。结果,儿童56耳(727%)咽鼓管咽口被粘脓性鼻分泌物阻塞;40耳(52.0%)咽口被腺样体挤压;13耳(119%)咽鼓管咽口腺样体肥大;8耳(10.4…  相似文献   

15.
鼻咽清毒剂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服鼻咽清毒剂结合耳咽管吹张·1%地塞米松麻黄素液点鼻(A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18例,同时观察不用鼻咽清毒剂组(B组)病例32例。二组比较结果显示鼻咽清毒剂能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缩短疗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选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的门诊病员,依照《耳鼻咽喉科诊断学功‘诊断标准,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2病员构成A组118例,其中双耳发病42例,共160耳;男性78例,女性40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3天~3年不等,平均2.4月。B组32例,双耳发病12例,共44耳;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64…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鼓膜内陷,那些变菲薄萎缩的部分与纤维层的破坏和中耳负压导致内陷囊袋的形成有关。鼓膜放置通气管现已成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规范性手术治疗。对83例儿童的115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患)L均为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收集的病例,年龄1~11岁,患儿初诊时即开始收集数据,然后进行临床随访,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诊断为双耳分泌性中耳炎3个月的患儿即考虑鼓膜放量通气管,双耳均行鼓膜切开,但通气管仅放置于有积液耳。每3~6个月复查一次直至消除胶耳。按Sade分级标准对鼓膜内陷程度进行分级;根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方法1382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经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测及电测听检查,统计分析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结果1382例中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92耳,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治愈528耳(59.19%),好转298耳(33.41%),总有效率达92.60%。结论腺样体过度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诱因,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指导下吸切器切除腺样体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30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鼻内镜指导下,应用Xomed电动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其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情况。结果30例患儿听力都得到改善,打鼾停止或消失。其中显效25例(83.33%),有效5例(16.67%)。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咽鼓管置管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71例(8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6例,44耳)与对照组(35例,42耳)。实验组在鼻内镜直视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每日;中洗后鼓室注药治疗;对照组行鼓膜切开并置管。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1耳(47.73%),显效19耳(43.18%),无效4耳(9.09%)。对照组治愈12耳(28.57%),显效17耳(40.48%),无效13耳(30.9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P〈0.05),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听阈为20.95dB,显著好于对照组28.25dB(P〈0.01)。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疗效明显优于鼓膜置管术,联合药物管腔内注入可有效恢复咽鼓管功能,且避免了鼓膜损伤,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88耳)因鼻咽癌行放射治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包括激素、神经营养和血管扩张剂,并适当应用广谱抗生素)、鼻腔及鼻咽局部定期清理、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鼓室注射、鼓膜置管等综合治疗后的疗效。结果78例(88耳)鼻咽癌放疗后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71耳治愈,6耳好转,总有效率87.5%(77/88),无效11耳(12.5%,11/88)。结论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全身及局部综合治疗,尤其是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或鼓膜置管,可改善患者听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