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的肺实质内瘤样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征象,极易误诊。有文献报道其误诊率达86.7%。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肺炎性假瘤32例,术前误诊28例,误诊率为84%。本文将分析其误诊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一种形态学上类似肿瘤 ,而在组织学上则是由炎性细胞和缺乏有丝分裂的完全成熟的成纤维细胞所组成的增生性瘤样病变 ,多继发于肺部感染。其发病率居肺部良性肿瘤的第三位 ,约占 30 % [1] ,因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临床上常易与肺癌、结核球及肺内其他良性肿瘤相混淆 ,误诊率较高。我院于 1980年 2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肺炎性假瘤 15例 ,术前误诊 13例 ,误诊率 86 7%。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误诊 13例 ,男 11例 (其中 4 0岁以上 6例 ) ,女 2例 ,男女比例为 5 5∶1 0。年龄 2 1~ 6 0岁 ,平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野外周,局限于一叶,形态多不规则,病灶常呈广基底贴于胸膜并且邻近胸膜增厚,可见"桃尖征"、"平直征"、"晕征"等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多为高度均匀性强化,病灶经抗炎治疗后可缩小或无变化。术前诊断正确11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7例,结核球4例,肺错构瘤2例,肺脓肿1例,误诊率71.4%。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CT表现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总结了10余年肺炎假瘤病人31例。结果:术前22例误诊,误诊率70.9%。误诊为肺病15例、良性肿瘤4例、结核球1例、其它2例。31例均经手术治疗,肺叶切除20例,楔形切除9例,剔除2例。结论:了解肺炎性假瘤的病理过程,在病史、临床资料及X线、CT片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确定诊断,有望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李正哲 《现代保健》2009,(6):109-109
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的一种慢性炎性增生瘤样病变,近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易与肺癌、肺良性肿瘤、肺结核相混淆。笔者遇到1例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内良性肿瘤,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1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肺炎性假瘤(IPL)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61例IPL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病灶楔形切除28例(45.9%,其中6例在胸腔镜下完成),单肺叶切除27例(44.3%),双肺叶切除6例(9.8%),有13例(21.3%)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术前53例误诊,误诊率86.9%.误诊为肺癌21例(34.4%),肺良性病变19例(31.1%),肺部占位恶性待排10例(16.4%),纵隔肿瘤2例,食管癌肺转移1例.术后并发症3例(4.9%),均痊愈出院.随访2~68个月,4例失访,3例死亡,均死于与IPL无关的疾病.其余均健康生存.结论 术前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IPL有一定困难,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主要依靠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决定,以病灶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7.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是由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肿、机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相关的继发病变形成的肿块,并非真正肿瘤。肺炎性假瘤占肺部良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肺部肿块是临床及X线的常见病症,有时明确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总结我院5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1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例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有9例无明确危险因素且常规免疫学检查正常.酵母菌感染25例,病原学诊断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7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光滑球拟酵母菌感染6例,未分类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涎沫假丝酵母菌、异常汉逊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各1例;曲霉感染9例;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86.5%的患者有发热,62.2%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两肺片状浸润影,33.3%为支气管肺炎型,16.7%为弥漫型;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孤立性团块影,50.0%为弥漫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CT表现为两肺弥漫型大小分布均匀的粟粒样结节影.34例IFI患者行抗真菌治疗,疗程3.5~23.5周,平均疗程10.0周,总的治愈率为58.8%,好转率为8.8%,病死率为17.6%.结论 大部分IFI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有部分IFI患者无危险因素;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曲霉感染影像学表现不同;长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胸部CR胸片和CT.结果:炎性假瘤在影像学上基本分为肿块型和渗出型.肿块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渗出型呈团块状或不规则形,周围可见炎性渗出.炎性渗出、胸膜增厚和粘连、支气管充气征等在炎性假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全面分析假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是可能的,必要时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结果]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假瘤多为单发,边缘光滑锐利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个别有分叶或切迹;假瘤常位于肺外周,靠近胸膜,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假瘤有空洞钙化者极少,本组有2例见斑点状钙化.[结论]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分析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肺尖至肺底的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外围,按CT形态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型、浸润型,其特征件表现为桃尖征、平直征、灶周网点征和晕征及均匀强化等征象。结论CT影像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爱华 《工企医刊》2012,25(2):47-49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10例肺炎性假瘤的CT资料.结果 8例病灶位于肺外周部,1例浅分叶,4例肿块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低密度区域,4例伴有明显胸膜反应,3倒病灶边缘增强.结论 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可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肺炎性假瘤报道逐渐增多 ,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逐渐加深 ,因其临床特征与支气管肺癌极相似 ,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误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而后经手术及病检证实的肺炎性假瘤 2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2例均为本院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住院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年龄 4 6 5岁 ,病程半月~ 3年 ,平均病程1 2年。1·2 临床表现  2 2例中 11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症状 ,其中咳嗽 9例 ,咯血或痰中带血丝 7例 ;发热 5例 ,胸痛 2例 ;1例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特征与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8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及MRI影像学资料为研究对象。MRI检查方法:对本组8例患儿均采用飞利浦1.5T MRI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头部线圈,常规扫描包括轴位T1WI、T2WI、T2水抑制及矢状位T1WI。本组8例患儿中,对其中4例进行经肘静脉注射钆(Gd)对比剂MRI增强扫描。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本组8例后颅窝肿瘤患儿的MRI特征与临床表现,评价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价值,并对本组被误诊的患儿进行临床误诊原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按照后颅窝肿瘤组织病理学分型标准,将本组8例患儿分为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脑干胶质瘤(3例)、室管膜瘤(1例)及间变性室管膜瘤伴脑脊液转移(1例)。后颅窝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患儿常均以运动障碍、头痛、呕吐、咳嗽及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其MRI共同特征为:后颅窝内肿块影,累及脑干、第四脑室及小脑等后颅窝结构。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征与MRI影像学表现:1髓母细胞瘤(2例)临床特征:运动障碍、面瘫等症状;MRI影像学表现:小脑蚓部实质性肿块,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灶,肿块向下生长填充于第四脑室,伴有幕上梗阻性脑积水。2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临床特征:以运动障碍、步态异常等症状为主;MRI影像学表现:小脑半球结节,具有明显前移,可见囊变灶,呈大囊小结节表现。3脑干胶质瘤(3例)临床特征:以步态不稳、饮水呛咳、说话不清等症状为主;MRI影像学表现:桥脑或延髓肿块影,强化不明显,局部呈花边样或环形强化。4室管膜瘤(2例)临床特征不具有特异性;MRI影像学表现:第四脑室内肿块影,可见囊变灶,肿块经第四脑室侧孔及中间孔向脑室外生长的挤牙膏样特征,恶性室管膜瘤伴有脑脊液播散转移。本组被临床误诊的3例患儿中,1例为脑干胶质瘤,初诊时因其反复咳喘症状被误诊为迁延性肺炎。1例为脑干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初诊时因其运动障碍、头晕而被误诊为免疫性脑炎。1例为后颅窝间变性室管膜瘤,因脑脊液播散至胸、腰段髓外转移,而被临床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本患儿被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未及时进行脑部MRI检查之故。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在MRI影像学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患儿早期进行MRI检查,可降低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误诊与漏诊发生。MRI影像学检查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肾脏炎性假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告5例肾脏炎性假瘤的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就其诊治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肾脏炎性假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发热和患肾区叩击痛,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5例患者中有2例用诊断性抗感染治疗治愈;有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确诊为炎症,予抗感染治疗治愈;另1例经探查及冰冻活检确诊为炎性假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治愈。随访2~10年,未见复发。结论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应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动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前后的对比。抗感染治疗有效。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术中冰冻活检可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我院儿科1996年5月~2004年8月共收治以肺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全身系统性疾病382例,其中20例被误诊为重症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现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个月~15岁,其中4个月~3岁12例,4~7岁2例,8~15岁6例;病程1~20 d,平均5.6 d。2.临床表现、误诊和确诊情况:16例误诊为重症肺炎:9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轻型肺炎患儿,均为小婴儿,表现呼吸困难,口吐泡沫,双肺可闻及少许湿音和/或哮鸣音,心脏未闻及杂音;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4个月婴儿,表现咳嗽,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7.
肺部占位性良恶性病变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肺部占位性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以利于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收集2002-2010年就诊的肺部占位性良恶性病变中确诊为肺癌、肺炎或肺结核的病例共28例,针对其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肺癌21例,肺炎4例,肺结核3例.26例经病理证实,2例经抗炎后随诊确诊为肺炎.12例癌胚抗原升高,3例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升高,均为肺癌.28例中未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CT结果:14例正确诊断为肺癌;10例诊断不明确,由术后病理或抗炎后随诊确诊;误诊4例.4例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8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例诊断明确,为中心型肺癌.3例行PET/CT检查,真阴性2例,假阴性1例.结论 熟悉肺癌、肺炎、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注重试验性抗炎治疗及动态观察肺部影像学改变,积极应用痰脱落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恰当选用PET/CT、CT等影像学技术,重视定期随诊,必要时行外科肺活检,有助于提高肺部占位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徐俊华 《工企医刊》2005,18(1):19-19
初诊时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表现“怪异”。尤其在基层医院误诊率高,我院自1999年~2003年误诊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60岁以上5例, 40岁~59岁3例。吸烟者7例,有被动吸烟史者1例。误诊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近1年。 1.2 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1)以神经肌肉综合症为首发症状者6例,其中2例误诊为美尼尔症;2例误诊为脑血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检索1995-2013年18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肺放线菌病历,选取资料较完整的48例,以及确诊的肺放线菌病2例,共5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肺放线菌病发病以男性多见,好发年龄4050岁;>50.0%病程>2个月;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共35例占70.0%;常见的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痛及呼吸困难,分别占96.0%、92.0%、64.0%、40.0%、34.0%及22.0%;最易误诊为肺癌,共28例占56.0%,其次为肺炎11例占22.0%;胸部影像学特点:病变多位于左肺下叶16例占32.0%,16例累及多个肺叶,19例累及多个肺段、1例累及胸壁软组织及肋骨;23例影像学示胸膜增厚;患者分别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14例,占28.0%、电子气管镜活检11例,占22.0%及术后病理活检22例,占44.0%,找到放线菌明确诊断。结论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容易误诊,好发于吸烟、有肺部基础疾病者,最易误诊为肺癌和肺炎,对于临床疑诊为肺癌,虽经多次支气管镜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应警惕肺放线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洪春扣 《健康必读》2009,8(4):101-102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经验。方法对2例CT上误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例CT误诊的胰腺体尾部占位,手术病理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上抓住肿瘤大,易囊变,有钙化的特点,在排除相关肿瘤后,能够提示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