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8):744-74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12间收治的8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均行CT、MRI扫描与保守综合治疗,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存活56例(70.00%),其中恢复良好8例(14.29%),轻残10例(17.86%),重残20例(35.71%),植物生存18例(32.14%),死亡24例(30.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AI,其致残率较高;临床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且MRI诊断效果优于CT检查;临床治疗DAI时应准确认识其临床表现,把握诊断要点,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率。  相似文献   

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彪  郑志新 《安徽医学》2006,27(4):327-32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的DAI26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亡14例(占54%),植物生存3例(占11.5%),重残5例(占19.2%),良好4例(占15.3%)。结论DAI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目前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作出正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亚低温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以相对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15例(占36.6%),植物生存4例(占9.8%),重残8例(占19.5%),中残6例(占14.6%),良好8例(占19.5%).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诊断和治疗困难,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早期进行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和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等综合治疗可以相对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归纳、分析和总结42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交通事故32例(72.2%),坠落伤6例(14.3%),跌伤4例(13.5%)。死亡18例(42.9%),植物生存6例(14.3%),重残6例(14.3%),恢复良好12例(28.5%)。结论DAI是较重的颅脑外伤,常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所致,重型DAI诊断较易,轻中型表现不典型,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预后总体不佳。  相似文献   

5.
何强 《吉林医学》2011,(30):6409-6409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DAI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CT征象、GCS评分与预后关系。结果:46例DAI患者痊愈6例(13.0%),轻残10例(21.7%),重残7例(15.2%),植物生存6例(13.0%),死亡17例(37.0%)。结论:DAI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GCS评分对判断DAI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间一共92例临床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81.5%),其次为坠落伤(13%),其它(5.5%)。按GOS评分结果,治愈43例,中残10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2例,死亡17例。结论: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顾强 《海南医学》2008,19(2):29-3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治疗结果死亡28例(43.1%),植物生存10例(15.4%),重度残疾17例(26.2%),轻度残疾5例(10.8%),恢复良好3例(4.6%),伴随挫裂伤者43例(66.2%),cr发现出血灶者42例(64.6%).结论 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证实为DAI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以及MRI和CT检查资料.结果 对34例DAI患者行头颅CT检查和早期MRI检查,临床表现为池受压变小或者闭塞,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出血灶25例;直径<2.0cm,呈现斑点状,位于基底节区与皮髓质交界以及脑干、小脑等主要部位有18例;出现硬膜外出血并发症患者5例,出现颅骨骨折3例,硬膜下血肿4例.6个月后,良好15例(44.12%),中残11例(32.35%),重残5例(14.71%),植物生存2例(5.88%),死亡1例(2.94%).结论 CT诊断具有局限性,应用MRI进行准确、合理的诊断对DAI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于临床治疗的定位,可提高DAI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创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3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存活26例(76.47%),其中恢复良好及中残16例(47.06%),重残及植物生存10例(29.41%);死亡8例(23.53%)。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创伤中最重的一种,致残率及病死率非常高,本组病例均及时采取系统的综合治疗措施,积极救治原发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在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利  侯林生 《西部医学》2007,19(5):842-84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案及疗效,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病死率。方法对3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使病死率降到27.8%,预后良好1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3例(8.3%),植物生存1例(2.8%)。从而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与愈后密切相关,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及致残程度。而高压氧促进康复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对提高生存质量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斌  谭卫  黄斌  汪洋  冯屹 《华夏医学》2008,21(1):87-88
目的:探讨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4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分级本组患者恢复良好8例(17.4%),中残14例(30.4%),重残5例(10.9%),植物生存3例(6.5%),死亡16例(34.8%)。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应早期诊断和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以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重型DAI病人22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预后、临床分型,并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2例DAI伤者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中残4例,轻残7例,良好6例.伴脑干部位原发损伤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建议提出单纯性DAI及复杂性DAI的概念,特别是应该将原发性脑干损伤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3.
刘仲涛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06-1007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6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恢复良好23例(23%),中残21例(21%),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22例(22%),死亡34例(34%)。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兴隆 《中外医疗》2011,30(23):23-2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12例(18.75%)、中残13例(20.31%)、重残9例(14.06%)、植物生存7例(10.93%)、死亡23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恢复良好18例,占29.0%;中残13例,占21.0%;重残8例,占12.9%;植物生存4例,占6.5%;死亡19例,占30.6%。结论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CT扫描正常或脑内仅见点状高密度影,颅内无占位效应者可诊断为DAI。DAI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动态影像学检查。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DAI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91.2%,62/68).本组68例经治疗:良好18例,中残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2例.结论 DAI死残率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CT、MRI表现,目前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采取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可提高DA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罗飞 《中原医刊》2011,(4):58-6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58例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58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结论DM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学资料及早正确诊断,DAI病死率高,共轴空损伤严重程度、GCS评分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46-347
目的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及处理,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52例DA1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2例DAI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23.1%,其中23例高颅压型DAI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为39.1%,颅内压高的DAI患者预后差。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提高疗效,需重视DAI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后的结果,探讨原发性昏迷时间及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DAI伤者中以交通伤较常见(70%).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2例(68%),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1例.4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1例,植物生存9例,残疾12例,预后良好15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的35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并进行随访(3月~2年).结果 35例DAI患者中死亡7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4例,中残4例,轻残8例,良好8例.结论 DA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类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CT/MRI等检查.DAI患者死残率高,预后不良,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