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笔者对我院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 ,经手术证实的 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B超声像图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2例 ,男 31例 ,女 2 1例 ,年龄 2 1~ 58岁 ,平均 36.5岁。左侧腰腿痛 2 0例 ,右侧 1 5例 ,双侧 1 7例。使用仪器为 Performa、 SONOL INE Prima超声诊断仪 ,凸阵探头频率为 3.5MHz。患者先俯卧位或弯腰屈膝侧卧位经背侧扫查 ,探头置于腰椎正中线旁 1 .0~ 1 .5cm与矢状面成 1 5度角倾斜 ,纵向扫查 L1 ~ S1 椎管 ;然后患者仰卧位经腹扫查先将探头加压置于腹正中线沿脊柱纵切寻找腰骶关节作为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3.
B超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验证其实用性,我院1997~1998年将临床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行B超及CT检查对比,并监测其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中男8例,女8例;年龄38~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再次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4年至1995年间再次腰椎间盘手术29例,其中在我院第一次手术19例占28%,由外院转入10例;复发时间2月-11年,平均102±424月。结果: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初次手术髓核摘除不彻底,多间隙椎间盘突出遗漏或再突出,腰椎管狭窄未解除及疤痕组织粘连压迫等。结论:初次手术前应明确所有诊断,术中应尽量彻底摘除核组织及解除椎管狭窄,要注意避免过分扩大减压导致脊柱不稳;二次手术时应从正常部位向粘连瘢痕部位细心分离,在直视下操作,在摘除髓核及椎管扩大减压同时避免损伤硬膜、马尾神经及神经根  相似文献   

5.
13年中共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年龄60岁~76岁,平均65.4岁。其病理特点为腰椎退行病变发生根管狭窄的基础上髓核突出使神经受压。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根性疼痛或麻痹、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间歇性险行。此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进路以半椎板、全推板切除为宜,疗效满意。为了取得较好疗效,提出了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脊髓造影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主要适用于椎管内疾病的定位诊断。我们应用脊髓Isovist造影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及合并椎管狭窄者进行诊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0例 ,女 18例。年龄 2 1~ 68岁 ,平均 4 5岁 ,其中 31~ 55岁 64例 ,占 94 1% ,病史中均有明确外伤史 ,病程 1个月~ 7年 ,68例经查问病史及物理查体均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 2 脊髓Isovist造影 取Isovist 10ml,缓慢而连续地注入蛛网膜下腔 ,在可控可视X线下观察 ,造影剂影像形态变化 ,抓摄异常征 ,一般观察摄取前后位、侧位、左右侧斜位 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5年间治疗106例,采用开窗38例,半椎板切除57例,全椎板切除11例,术中应用环锯开窗、钻取髓核,保留棘突,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的连续性,自体脂肪片覆盖硬膜囊.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优73例,良28例,可5例,差者无,优良率为95.3%.结论严格掌握术武适应证定位准确,减压彻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用环锯开窗、钻取髓核安全、快捷、彻底,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张国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96-249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措施。结果患者手术情况均较为顺利,随访1年,治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患者在预后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陶冶  蒋萍 《四川医学》2012,33(7):1204-1206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方法对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42例患者均采用MED手术。全部42例患者随访2~26个月。结果对42例患者进行评估,参照Macnab评定标准,35例优,6例良,1例可。结论在明确诊断,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熟练运用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3年,优49例,良2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2例,椎管内血肿患者1例,无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患者在手术前要明确诊断,医师应对伴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手术尽可能选用硬膜外麻醉,尽量减少用药量,使其能在短期内达到可承受手术的要求为宜。  相似文献   

11.
8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总数的47.4%。男49例,女33例。年龄28~70岁,平均46.3岁。9例全椎板切除,35例半椎板切除,38例椎板间开窗手术。术后73例经1~5年随访,优46例,良23例,进步4例。优良率达94.5%。本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是一组混合症状,确诊需要靠CT扫描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进路以半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为首选。手术的关键不但要彻底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而且要使神经根完全减压,并强调术后的稳定治疗。这对于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35年来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2076例,其中手术治疗1154例,术后症状再发而再次手术治疗43例.分析本组再手术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侧隐窝狭窄并发;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初次手术时定位错误;漏诊位于侧隐窝的小突出;双间隙突出。再手术的指征:初次手术后又出现顽固的持续性疼痛,伴有根性神经体征或怀疑突出物在椎管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7例患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157例,平均随访(6±0.5)个月,优良率91%。结论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五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206例,全部病例均经CT定位确诊,采用腰椎自动牵引床、推拿按摩、中药塌渍、椎管内注药及静脉给药,配合功能煅练。[结果]19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治愈148例,显效3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43%。[结论]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使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得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推拿为主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34例患者以、弹拨、按揉等手法为主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腰痛量表积分变化。结果34例中,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82.35%,总有效率达91.17%;腰痛量表积分治疗前为7.59±1.99,治疗后为19.15±3.48,治疗前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牵拉颤腰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牵拉颤腰复位法治疗。[结果]38例中治愈27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1.6%。[结论]牵拉颤腰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自动式经皮椎间盘切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新疗法的优越性;方法局麻下经皮穿刺进入病变部位,扩大治疗通道后,采用国产APLD治疗系统,对100例110个椎间盘进行髓核切吸治疗;结果髓核切除平均重量2.085g,平均手术时间45min。术后立即见效,经1~14个月随诊,优良率94%;结论通过与经典的开放手术比较,认为该疗法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效可靠,无并发症。是当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回顾109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阐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指出应重视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保守治疗对于大多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手术治疗应更为慎重,正确地起居活动是预防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烧山火"手法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烧山火"手法深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针刺方法针刺夹脊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烧山火"手法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