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生殖器疣与癌中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元林  刘荣卿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48-149,T002
一种新建立的总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以检测多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别。结果: HPV DNA片段检出率:生殖器疣98%(98/100)、阴茎表皮肉瘤Ⅲ级80%(10/12)、宫颈上皮内启 80%(12/15)、阴茎鳞癌80%(16/20)及宫颈鳞癌90%(27/30);其中,95%(93/98)的生殖器疣中检出ⅢHPV6、11,而生殖器癌中HPV16伴同率为88%(38/43)。上述结果提示; PCR技术系检测病因疑为HPV的非典型增生及癌中HPV病原的有效方法,HPV6、11和HPV16分别为本地区生殖器HPV感染良、恶性病变中之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及斑点杂交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对95份尖锐湿疣标本作光镜观察的同时又做了斑点杂交及PCR检测,以比较其在诊断上的价值。一、资料和方法(一)病例:95例患者为我院性病门诊患者,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男39例,女56例。11份正常皮肤取自女性分娩侧剪外阴皮肤,18份新鲜宫颈组织取自子宫肌瘤手术病人,分别作病理检查,均证实无异常。(二)检测方法:1.光镜检查及斑点杂交与以前报道相同[人2.PCR[2,()PCR模板DNA:石蜡包埋标本,切4张10Pm厚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无水酒精处理,入100pl消化液,55C孵育3h,新鲜宫…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及转印杂交对尖锐湿疣复发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通用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产物斑点杂交技术,对15例复发及相应的原发尖锐湿疣(CA)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序列进行了检测和分型;同时还对35例原发CA周围外观正常皮肤组织DNA作了转印杂交分析。结果表明隐性感染是CA复发的非常重要原因,再感染也是CA复发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为双链DNA病毒,已发现60多型。近年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作为检测HPV的手段已广泛应用,然而如各型分别检测,则费用大,临床也难以开展。我们依据HPV各型均具有的保守系列,采用可同时检测10多型HPV的通用引物PCR技术(GP-PCR)[1,2],为尖锐湿疣(CA)患者提供了特异性强、简便和经济的检测新途径。病例和方法病例 48例CA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8~48岁,平均29岁,病程2周~1年半,平均5月。损害分布部位主要在龟头、冠状沟、包皮、阴茎体、阴唇、阴道及会阴肛门等处,损害形态主要有菜花状…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39例尖锐湿疣患者疣组织及其中5例患者血液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DNA,结果显示疣组织中HPV 6型的阳性率为76.92%(30例),HPV 11型的阳性率为12.82%(5例),HPV 6、11型同时阳性率为10.26%,HPV 16、18、31、33、52b、58型检测结果为阳性,5例患者血液中未检测到HPVDNA。检测结果表明:尖锐湿疣患者疣组织中HPV的总阳性率为100%,其HPV亚型主要为HPV 6型和11型,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二种HPV亚型的感染,PCR是检测尖锐湿疣HPV DNA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评价用直接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辅助诊断尖锐湿疣(CA)的价值及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在CA中的组织学分布模式。25例CA中,10例具典型组织学特征的CA均有HPV分布,主要位于表皮浅层,另11例缺乏典型空泡细胞的CA在颗粒层或棘细胞全层测得HPV.直接原位PCR通过标记生物素的寡核苷酸在扩增时直接掺入结合,再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能在石蜡切片上将病毒检测结果与组织学变化直接相比,有助于病理学家对可疑损害作HPV感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用于检测HPV感染的方法很多,我们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斑点杂交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一、临床资料17例尖锐湿疣病例均来自1990~1991年我院皮肤科和妇科外阴门诊,5%醋酸白试验均阳性。所有病例均取病损活检,经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二、方法(一)PCR1.寡核着酸引物的设计:根据已公布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寡核着酸引物序列,扩增4型HPV的高保守区E6区[‘·’]。由于尖锐湿疣主要是HPV6、11型引起,HPV6和11型的基因组E6区有同源序列,故将HPV6、11型设计了一对共同引物,引物…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以其特异、敏感和快速准确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以此为基础 ,结合核酸杂交、酶谱分型、DNA芯片等技术 ,使人乳头瘤病毒研究手段日益增多 ,检测方法逐渐完善。就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以其特异、敏感和快速准确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核酸杂交、酶谱分型、DNA芯片等技术,使人乳头瘤病毒研究手段日益增多,检测方法逐渐完善。就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采用反向杂交研究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提取尖锐湿疣新鲜标本的HPVDNA,采用PGMY09/11引物系统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在标记有37种HPV型特异性探针的尼龙膜条带上进行HPVDNA杂交分型。所有DNA模板采用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验证。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杂交结果显示201例标本HPVDNA均为阳性,共发现31种HPV基因型,其主要的HPV基因型名称及所占比例分别如下:HPV11(53.7%,108/201)、HPV6(43.8%,88/201)、HPV16(6.5%,13/201)、HPV52(6.0%,12/201)、HPV33和HPVcp6108(均为5.5%,11/201)、HPV42(5.0%,10/201)等。60.2%(121/201)的标本由单一型HPV感染,39.8%的标本由混合型HPV感染。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PCR结果显示HPV6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5.8%和56.2%,与杂交结果比较,一致性分别为98.5%和96.5%,资值分别为0.97和0.93,P值均<0.001。结论 至少有31种HPV基因型与尖锐湿疣相关。HPV11阳性率最高,HPV68、40、54、67、73、82、35、64和83在尖锐湿疣中少见,HPVcp6108在尖锐湿疣中首次发现,且阳性率较高(与HPV33并列第5位)。HPV26、69、70、71、72和IS39可能与尖锐湿疣不相关。尖锐湿疣中单一型和混合型HPV阳性率分别为60.2%(121/201)和39.8%(80/201)。  相似文献   

11.
温州地区尖锐湿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型别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通用引物(GP)及型特异性引物(SP)6、11、16、18对42例尖锐湿疣(CA)组织和48例对照组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CA组织五组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5.7%(36/42)、73.8%(31/42)、19.1%(8/42)、2.4%(1/42)、4.8%(2/42),多重型别阳性率为11.9%(5/42);对照组HPV阳性率为6.3%(3/48)。表明本地区CA以HPV6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2.
性病门诊患者HP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性病门诊患者HP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102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102例患者中HPV6/11型阳性率为27.66%,HPV16/18型阳性率为9.09%,分型结果以HPV6/11型为主,而HPV6/11型感染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中20~30岁阳性率最高;HPV16/18型感染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其中以41~50岁较高,男、女HPV阳性率分别为7.89%和23.4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PV6/11型是HPV感染的主要型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可作为尖锐湿疣诊断的指标,应加强对性病门诊患者的HPV检测。  相似文献   

13.
性激素与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性激素的关系,采用斑点杂交、免疫组化和放免测定等技术,检测了重庆地区47例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病变组织中HPVDNA、雌激素受体(ER)以及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结果提示:妊娠期HPVDNA含量、ER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余各组(P<0.001),健康组中无ER表达;HPVDNA含量与ER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P<0.001),与血清E2、P也呈正相关(P<0.001),与T无明显相关(P>0.05)。我们认为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孕激素在HPV感染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分泌物标本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436例分泌物中,总阳性率35.1%。其中6/11型101例次,16型52例次,18型43例次。尖锐湿疣治疗后3~6个月复查,男、女阳性率分别44.7%和46.8%。性伴或配偶患尖锐湿疣,受检男、女阳性率为30.8%和46.3%。非尖锐湿疣性病患者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7.9%和29.1%。自检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0%和38.0%。可疑CA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3.3%和39.5%。结论分泌物检测中HPV6/11型最多。非尖锐湿疣性病患者、性伴或配偶患尖锐湿疣、可疑尖锐湿疣和要求自检患者均可发生HPV感染,尖锐湿疣治疗后3~6个月仍有HPV残留,因这些患者均属于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应进行HPV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0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 300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65例,检出率是88.34%;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8.68%(182/265),多重感染达到31.32%(83/265).265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检测出21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HPV6(128例,48.31%)、HPV11(90例,33.97%)、HPV16(33例,12.46%)、HPV18(22例,8.31%)、HPV52(22例,8.31%)和HPV58(22例,8.31%).结论 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HPV11感染和高危型HPV16,HPV18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COX-2和Ki-6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指标K 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OX-2蛋白和K i-67蛋白在38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6/38)和0,表达强度分别为3.921±0.254和0.883±0.088,二者在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K i-67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和60.0%(9/15),表达强度分别为0.234±0.021和0.05±0.006,二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蛋白和K i-67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COX-2在CA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从100%(40/40)石蜡包埋尖锐湿疣组织中检测出HPVDNA。扩增HPVDNA显著地提高了检测速度及敏感性,以致从数张5~10μm厚的石蜡切片中3~4h即能得到结果;且PCR扩增产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PCR不失为检测HPV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为制定HPV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47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21种基因亚型检测。结果:347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330例,检出率95.10%,21种HPV亚型均能检测出。排名位于前6位的亚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6(36.31%,126/347)、HPV11(29.39%,102/347)、HPV16(13.83%,48/347)、HPV52(11.24%,39/347)、HPV58(8.07%,28/347)、HPV39(8.07%,28/347)。单一低危型感染占31.82%(105/330),单一高危型感染占27.88%(92/330),多重感染占40.30%(133/330)。不同性别中,单一高危型和多重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单一低危型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尖锐湿疣以HPV6、HPV11、HPV16、HPV52、HPV58、HPV39为主,对今后研发针对本地区的预防性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外耳道乳头状瘤人乳头瘤病毒DNA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明玉  朱文元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6):349-350,T002
研究了14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的15个皮损,组织病理学上所有病例均呈乳头瘤样增生,5例在棘层上方有少数灶性空泡细胞,空泡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其染色质周围颗粒和染色质间颗粒数增多,核小体易见,未发现典型的病毒颗粒。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发现所有标本均含有HPV6,未发现有HPVS、11、16、18、31和33。结果说明外耳道乳头状瘤是由HPV6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