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洁  齐云萍  马佳 《海南医学》2009,20(2):143-144
1病例简介 患者:男,67岁,因血糖控制不佳1个月入院。有Ⅱ型糖尿病史10年,以运动、饮食治疗(未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可控制在6—7mmol/L间,近一个月来无特殊原因空腹血糖波动于8—9mmol/L间。有Ⅱ级高血压病史3年,一直服用波依定5mg,每日一次,倍它乐克25mg每日两次,血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5岁,离休干部。因“阵发性房颤15年,再发1小时”于2002年3月6日至3月25日住本院。给常规检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为明确诊断而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显示: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基础胰岛素48pmol/L,餐后胰岛素162pmol/L,为基础值的3.5倍,建议服用磺脲类药物0.5g,2次/d,α-糖苷酶抑制剂(拜唐平)50mg,3次/d,与第一口饭同服,但患者不愿接受。出院1周后,患者自觅偏方单味仙鹤草30~50g/d加水煎服,分3次服用。2年间多次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2005年1月人院体检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相似文献   

3.
《西部医学》2010,(2):378-378
血糖的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餐后血糖可暂时升高,但应不超过10mmol/L(180mg/d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1),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140mg/d1)以下。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即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1岁,因“自服黄酒1000ml 6小时,甲苯磺丁脲50片2小时”于2007年2月13日01:30急诊入院。患者因感情问题于12日18时许饮黄酒1000ml左右,先锋VI胶囊6片,于13日零时许自服甲苯磺丁脲片50片,约3时许家人发现其昏睡,但仍能唤醒,急送就诊。测血糖6.9mmol/L,予清水20000ml洗胃后收入病房。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3岁.19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用格列本脲(优降糖)、苯乙双胍(降糖灵)各3片/d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10 mmol/L.8年前因感冒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空腹血糖高达16.7 mmol/L,尿酮体(+++),收住内分泌科,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胰岛素治疗后病情好转而出院.出院后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160 mg/d治疗,测空腹血糖8~10 mmol/L.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的使用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将抑制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易感染并使切口愈合延迟,甚至开裂。一般要求术前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3岁。2型糖尿病史3年,因近2月余血糖控制不佳,于2007年3月10日来我院就诊,检测空腹血糖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4.0%(正常参考值4.2%~6.2%)。患者自述平时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其值多在7.8~10.2mmol/L之间,因HbAlc检测结果与患者血糖水平相矛盾,对患者进一步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贫血貌,乏力、心悸、食欲不振,伴月经过多,并有胃溃疡。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血常规:血红蛋白62g/L,  相似文献   

8.
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人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8—65岁,平均49岁;25例空腹血糖〉12.8mmol/L,尿糖(+++),14例空腹血糖〉8.9mmol/L,5例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2例降血糖药物治疗失败后改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仍维持在13.6mmol/L以上,尿糖(++)、尿蛋白(+)。其中28例在服用降糖药物后血糖仍未控制到正常水平,经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血糖水平降至6.1mmol/L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带状疱疹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4年来25例带状疱疹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血糖控制在7.0~11.1mmol/L21例,其中5d内疱疹干涸,9d内结痂疼痛改善者18例;Td内疱疹干涸,12d内结痂疼痛改善3例。4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11.1mmol/L,疱疹干涸时间大于8d,疱疹结痂疼痛改善均大于13d。结论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7.0~11.1mmol/L,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对带状疱疹并糖尿病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全科医学》2011,(2):71-75
[丁香园网友非文之]提供病例患者,男,85岁,患有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肌酐219μmol/L,尿素氮18mmol/L,目前格列齐特(达美康)80mg,2次/d控制血糖,近期血糖:空腹血糖5~7mmol/L,晚餐后血糖为10mmol/L左右。患者惠有高血压病,目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8小时1次皮下注射,调整剂量(12~26u)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6.5mmol/L。同时联合那格列奈,调整剂量是使餐后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那格列奈每餐30—60mg,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HbAlc及BMI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5.1±1.3)mmol/Lvs(12.3±4.2)mmol/L]。餐后2h血糖[(8.2±3.8)mmol/Lvs(17.5±6.1)mmol/L],HbAlc[(7.3±1.1)%vs(11.6±1.3)%],均明显下降(P〈0.01)。BMI[(25.8±4.1)ks/m^2 vs (25.6±3.5)kg/m^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控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辅助下切除胰腺钩突部胰岛细胞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72岁。因发作性意识不清3个月入院。患者于2004.年4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模糊、出汗、四肢不自主抖动,表情呆板,近事遗忘,持续数分钟至20min左右缓解。症状1-2周发作一次,一般在早晨发作。在当地医院就诊,多次查空腹血糖在1.1~1.4mmol/L,餐后2.8—3.75mmol/L。入院查体: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多次测血糖低于2.8mmol/L。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80岁,已婚。主因多饮、多尿、消瘦伴上肢不自主运动3周,全身不自主运动呈舞蹈样5天入院。既往无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病史。查体:T36.5℃,Bp19.95/10.64kPa,P100,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肥胖体质,两侧瞳孔等大正圆,颈软,两肺(-),心率100次/分,律整。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膝腱反射低下,无病理反射,肌张力减低,上下肢均可见舞蹈样动作。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9.4×10~9/L,N60%,L40%。尿常规:蛋白(+),尿糖(+++)。大便常规正常。空腹血糖17.6mmol/L,胆固醇4.6mmol/L,β-脂蛋白4680mg/L,甘油三脂0.94mmol/L。入院后服用甲苯磺丁脲每日3次,每次1g控制糖尿病。安坦、左旋多巴控制不自主运动。4周后空腹血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糖尿病住院治疗,入院前口服格列本脲2.5mg,每日3次,已1年余。入院后一般情况尚可,仍照旧服格列本脲,准备在血糖检测后再相应调整药物。入院第4日,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吵大闹、打人骂人等精神症状,给予镇静剂后开始安静,患者嗜睡逐渐昏迷。急查血糖为1.63mmol/L(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mmol/L),遂停服格列本脲,立即静滴葡萄糖液。  相似文献   

15.
神经损害:单纯动眼神经损害3例,动眼神经合并外展神经损害1例,滑车神经损害1列,合并面神经损害2例,合并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各1例。其损害与糖尿病病程、血压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关系,餐后糖峰值(16.5~35.6mmol/L、平均22.4mmol/L)明显高于空腹血糖(5~14.8mmol/L、平均9.2mmol/L),两者比较P<0.05,表明该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围术期血糖控制方法和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糖尿病患者TURP围术期血糖调控情况。结果:36例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12.6±1.8)mmol/L,经术前用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至6.0~7.8mmol/L后接受TURP,术中及术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水平。本组术中血糖7.2~13.8mmol/L。35例未发生感染等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出现感染,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经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可耐受TURP,并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磺酰脲类药物是促胰岛素分泌剂,在临床应用已有50余年,目前全球大约有2千万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酰脲类降糖药。此类药物通过关闭β细胞膜上的KATP通道促进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1954年研究发现,氨磺丁脲能有效降低那些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不久,人工合成了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甲苯磺丁脲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女性,42岁,确诊右乳腺癌后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行 TEC (表柔比星75 mg d1,多西他赛75 mg d2,环磷酰胺500 mg d3)方案化疗(21 d方案,共6疗程)。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首次入院及每次化疗前检测空腹血糖均正常。TEC方案化疗第6疗程前(第5疗程结束后18 d),入院查空腹血糖为5.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4%;口服葡萄糖耐量(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 OGTT )检查: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30 min:12.1 mmol/L,餐后1 h:13.0 mmol/L,餐后2 h:12.0 mmol/L;体重60 kg,身高158 cm,请内分泌科会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由入院的普通饮食改为糖尿病饮食,输注糖水时添加胰岛素拮抗。患者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注意饮食和体重控制,适当的运动。乳腺癌系统治疗半年后体重58 kg,再次复查OGTT:空腹血糖:4.9 mmol/L,餐后30 min:8.5 mmol/L,餐后1 h:7.4 mmol/L,餐后2 h:6.1 mmol/L。患者糖耐量转为正常,继续每3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每次均复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9.
小资料     
患者,男,80岁,因“脑梗塞后遗症,高血压病”于2002年2月8日收住院治疗并托老。入院后,经药物治疗,病情稳定,血压控制较好。4月1日、7月30日2次测定空腹血糖为4.9mmol/L、5.6mmol/L,早餐后2h血糖为7.2mmol/L、7.0mmol/L。4月3日、5月19日、7月31日3次测定血脂均在正常范围:TC:3.27~4.30mmol/L;TG:1.2l—1.73mmol/L;HDL—ch:1.08-1.13mmol/L。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多食10余年,于2009年5月26日入我科.患者于1996年妊娠5个月时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尿糖(+ + + +)、空腹血糖23 mmol/L,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经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产后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治疗,但未监测血糖,1998年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加重,查空腹血糖23 mmol/L,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1型糖尿病,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基础量为26 U,三餐前各追加5 U,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