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关联规则,对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的150例(595诊次)病案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方剂595首,共涉及中药380味;治疗心悸最常用的药物16味(支持度为30%)、高频药对9对(支持度为40%)、高概率的多药物组合3组(置信度为70%)。临床表现以心悸和心律失常为主,部分病案可见不寐、胸痞和乏力症状;治疗心悸病的基础方药是炒党参、灵芝草、生白果、景天三七、生地黄、炒白术、丹参、脱力草、苦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重用淮小麦,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重用生黄芪。针对症状用药规律有:治疗不寐加用淮小麦、五味子、熟地黄;治疗胸痞加用景天三七、灵芝草、生地黄;治疗乏力首选脱力草、景天三七、灵芝草。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病的经验相符合,基本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药用特色。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总结柯友辉教授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1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柯友辉教授门诊就诊且符合诊断标准的200例痤疮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挖掘,对常用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对其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柯友辉教授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新处方。结果:共计纳入首诊处方200首,涉及药物133味,柯教授治疗痤疮的常用药为柴胡、香附、蒲公英、连翘、川芎等;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居多;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20条高频药物组合,18条关联规则。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核心组合20个;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新处方4首。结论:柯友辉教授在治疗痤疮时,总体用药以苦寒为主,主归肝、心经,集中体了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祛风解毒等治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马红珍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0年1月-8月其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四诊及中药处方,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组方规律、探寻新方及常见证型组方特点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171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39味,统计分析示用药频率在40%以上的分别为黄芪、茯苓、防风、牛膝等17味中药,药物组合频次前6位的分别是黄芪-茯苓、黄芪-防风,牛膝-黄芪、黄芪-炒白术、黄芪-山药、防风-茯苓,挖掘出41个核心组合和新方6首。结论:马红珍教授治疗IgA肾病调节“肺-脾-肾”轴,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消瘀泄浊等法适时祛邪,注重整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何泽云教授治疗CKD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何泽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泽云教授治疗CKD病例336份,处方1110张,采用SPSS 17.0及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 12.0分别对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单味药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白茅根、山药、黄精、熟地黄、黄芪,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别是补益类药物(总频率达49.6%);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依次白茅根-山药、白茅根-麦冬、白茅根-黄精、白茅根-熟地黄、白茅根-黄芪、山药-黄精、山药-熟地.结论何泽云教授以培元固本,健脾补肾为基本治疗大法,辅以固精、滋阴、泄浊之法论治CKD,数据挖掘方法对于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为中医治疗CKD用药筛选及中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组方用药特点。方法 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20和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91个,包含中药104味,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多属苦、甘、辛;多归肝、肺经。前10位高频中药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丹参、鸡血藤、甘草、玄参,主要为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揭示常见用药组合为:连翘-牡丹皮-生地黄、生地黄-牡丹皮、牡丹皮-赤芍,生地黄-赤芍等;将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分3个聚类效果最好。结论 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为要,同时注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药兼顾病机,缓急并举。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马红珍教授治疗稳定期狼疮性肾炎的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四诊、诊断及治疗通过excel预处理后建立数据库,以此数据库为基础,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聚类法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统计频次分析马红珍教授用药规律:药物四气的分析显示使用最多的为寒性、温性和平性药;五味分析表明使用最多的是苦味、甘味和辛味药;药物使用频次最多的是黄芪、牛膝、茯苓、丹参、大黄、川芎、山药、山茱萸等,同时根据辨证分析得出3首常用处方。结论:马教授治疗稳定期狼疮性肾炎主要从“肝、脾、肾”三脏出发,重视“调和阴阳”,强调“及时攻邪”,将“以平为期”的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刘大新教授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刘大新教授门诊的特发性耳鸣患者538例,提取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 25.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特发性...  相似文献   

9.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对内源性核物质免疫耐受的丧失,从而导致全身自身免疫,造成全身多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狼疮性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一种,也是SLE最严重的器官损害表现之一[1]。狼疮性肾炎是现代医学病名,其临床表现包括SLE的一般症状,又有肾脏损害的表现。根据其特征性表现,归属于中医“水肿”“肾着”“肾脏风毒”“虚劳”等范畴。马红珍教授为浙江省名中医,师从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叶氏内科传人李学铭教授,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该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伴或不伴蛋白尿,归属中医尿血溺血水肿虚劳等范畴.马红珍教授是浙江省级名中医、叶氏内科流派传人,师从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学铭,从事肾脏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门诊合理用药分析中,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抽取、清理、转换数据、最终装载入库,通过设置最小支持度与最小可信度,得到关联规则,并对重要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解释,找出医院门诊用药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将结果应用于医院合理用药管理中,真正做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分析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组方特色和用药规律,总结其临证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康教授门诊治疗的间质性肺病患者病案,提取所有患者处方药物,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中医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宋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病的学术经验及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1 114首,涉及药物203味。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单味药物为浙贝、桔梗、苏子,总结出核心药对3个、药组3组,并得出治疗间质性肺病的核心处方,由前胡、苏子、浙贝、桔梗、半枝莲、半边莲、虎杖、蛇舌草、鱼腥草、紫草、茜草、甘草组成。方中前胡、苏子、浙贝宣肺降气、化痰平喘,桔梗、半枝莲、半边莲、虎杖、蛇舌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散结,紫草、茜草走血分,有解毒祛瘀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结论]宋康教授在治疗间质性肺病时以"痰""毒""瘀"为切入点,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瘀、化痰止咳平喘为主,重视固本祛邪、调畅气机,并擅用药对,精于配伍。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help selecting appropriate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experimental stud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e rules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selec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re analyz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PD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iques. Methods: Literature about PD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was searched and select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MEDLINE. Then the data from all eligible articles were extracted to establish the databas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for PD. The association rules o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ules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selection. Results: Totally, 168 eligible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184 acupoints were applied. The total frequency of acupoints application was 1,090 times. Those acupoint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ead and neck and extremities. Among all, Taichong (LR 3), Baihui (DU 20), Fengchi (GB 20), Hegu (LI 4) and Chorea-tremor Controlled Zone were the top five acupoints that had been used. Superior-inferior acupoints matching was utilized the most. As to involved meridians, Du Meridian, Dan (Gallbladder) Meridian, Dachang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and Gan (Liver) Meridian were the most popular meridians.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for PD treatment lay emphasis on the acupoints on the head, attach importance to extinguishing Gan wind, tonifying qi and blood, and nourishing sinews, and make good use of superior-inferior acupoints matching.  相似文献   

14.
对在传统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下产生的关联规则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入兴趣度并结合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的自适应寻优技术和兴趣度更好地筛选出关联规则。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数据挖掘为手段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经穴应用规律特点。方法 参考万方(Wanfang Data,WF)、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CNKI)、维普(China Se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VIP)、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并从中摘取2008年1月-2019年3月以来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以数据挖掘的手段对针灸临床取穴规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2篇文献:(1)常用主穴39个:中极(8.9%)、关元(8.8%)、三阴交(8.0%)、次髎(7.8%),使用频次累及537次;(2)腧穴关联度:中极-关元(56.3%、84%)、次髎-中髎(40.0%、100%)、肾俞-膀胱俞(37.5%、83%)、上髎-下髎(33.8%、93%);(3)腧穴分布:腰骶部(45.3%)、下腹部(30.9%)、四肢(21.0%)、头面部(2.8%);(4)常用经脉:足太阳膀胱经(235,43.8%)、任脉(137,25.5%)、足太阴脾经(69,12.8%);(5)处方多由5~8(51.2%)个腧穴组成;(6)针灸方法以单纯针刺(30.5%)为主。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十年临床文献分析,总结出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以中极、关元、三阴交、次髎最为常用,中极-关元、次髎-中髎、肾俞-膀胱俞、上髎-下髎的关联程度最高,腧穴分布多集中于腰骶部和下腹部,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常见,单纯针刺为主要针灸方法,采用局部(病位)(腰骶部)及远端(四肢)相结合的取穴方式,为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选经选穴提供相应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名中医何若苹辨治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探讨其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以期指导临床。[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何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案资料,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熵聚类等方法,分析总结何师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组方规律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录入条件的病例105例,共计192份处方资料,涉及中药165味,其中使用频次50次以上的有21味,主要为补益类及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类中药,药物性味以甘平为主,主入脾、胃、肺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处方由黄芪、枸杞、女贞子、猪苓、茯苓、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猫人参、苍术共9味药物组成,内含“枸杞、女贞子”“猪苓、茯苓”及“白花蛇舌草、猫人参”三组常用药对。基于熵聚类获得5首候选新方。[结论]何师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以“扶正祛邪”原则为指导,重视补益脾胃、扶助正气,祛邪以清热利湿为主,恢复肠道气机,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张萍青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并为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张萍青教授门诊的113例子宫腺肌病病例,共640份医案,将患者临床信息录入临床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频数、药性药味、归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频数≥100的36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640份医案共用中药196种,累计用药频数11 630次,其中频数最多者为丹参,其后依次为忍冬藤、赤芍、仙茅、苁蓉、仙灵脾、蒲公英、阳春砂、鳖甲、熟地。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温”,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为“甘”。聚类分析将药物聚为5类,提炼出5对药对或药组:丹参与赤芍;地鳖虫与水蛭;皂角刺与鳖甲;仙茅与仙灵脾、苁蓉;忍冬藤与蒲公英、蛇舌草。[结论]张萍青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瘀毒为标,本虚标实,治疗上以扶正为本,温补先天为主,清化热毒、祛瘀止痛,且用药集中,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检索年限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针灸治疗DN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针灸处方110个,现代针灸治疗DN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肾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胃脘下俞;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选取以五输穴为最多;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背腰部。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效聚类群,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得出肾俞和足三里同时出现的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DN遵循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从病因病机论治、局部取穴和随症取穴相结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不断引入中医药研究中,在探索分析中医药知识和规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关联规则在中医病因病机、病症、证候及药物之间关系,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古今医案类方研究以及针灸处方、中药药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