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胃肠同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主受纳,肠主传化。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故“降”是胃肠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一旦邪气犯胃,气失通降,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湿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病因引起的种种胃肠疾患。此乃正邪交击,气机壅滞之实滞;若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于中,则属于虚中挟滞。所以胃肠病不论寒热虚实,“滞”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治疗虽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多以开其壅滞,调其升降为目的,都要着眼一个“通”字。胃气得通,浊邪得降,则清气自升,脾胃将养,此即所谓“以…  相似文献   

2.
胃肠同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主受纳,肠主传化。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故“降”是胃肠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一旦邪气犯胃,气失通降,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湿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病因引起的种种胃肠疾患。此乃正邪交击,气机壅滞之实滞;若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于中,则属于虚中挟滞。所以胃肠病不论寒热虚实,“滞”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治疗虽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多以开其壅滞,调其升降为目的,都要着眼一个“通”字。胃气得通,浊邪得降,则清气自升,脾胃将养,此即所谓“以通为补”。  相似文献   

3.
金实教授干燥综合征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实教授从医40余年,对干燥综合征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临床用药等方面较系统总结了金师经验,重点阐述了肺不布津,脉络滞涩是病理关键,肺失宣布、阴虚络滞为主要病机,生津润燥、宣肺通络乃治疗大法,本病主要证候为阴虚络滞证,金师创增液布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验之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建立审因、辨病、辨证与对症四维论治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向,应对艾滋病的复杂性,构成艾滋病完整的诊疗体系。具体包括:以病机为靶点开展辨病论治;以病因为靶点开展审因论治;以主症、相关病症为靶点开展对症治疗;以证候为靶点开展辨证论治。四维论治不是将四者混为一谈,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全面认知,追求理论和临床上的系统化、一体化,也就是追求综合性诊疗。四维论治并不是否定四者的独立性,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认知,追求理论与临床的规范化、具体化,也就是要进行精准诊疗。走出"证候""辨证论治"作为艾滋病唯一研究方向的误区,是学术进步之必须。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为清代温病名家叶天士的临床实录,是学界较为公认的能代表叶氏学术思想精髓和经验的文献。笔者从《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所载医案入手,总结叶氏对腹痛的认识和辨治规律:注重区分病因,可分为有形之因、无形之因,以腹痛之因指导腹痛之治疗大法,结合八纲、脏腑辨证。病位在脏者,总以肝脾肾三脏为主,脏有五行相克相侮,治疗时须兼顾此,在腑者乃肠或胃,须知腑病以通为用。笔者将《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所载病案大致分为气机郁滞、寒邪内阻、中虚脏寒、络脉瘀痹、饮邪入络五种证型,治法上总以"通"法为要,分别予以辛温通达、温通散寒、温中补虚、辛香通络、辛通化饮的治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章老关于阴虚证理论的形成、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临床运用进行了经验总结,指出阴液在人体的重要性,人体因某些原因而产生阴血不足或阴液耗伤,是有其一定规律可循的,据《黄帝内经》"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理论,通过四诊、八纲、脏腑、气血辨证,具体分析正邪消长关系而辨证论治,总结出生津增液、补血、滋填精髓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扶正祛邪,协调阴阳的偏胜偏衰,恢复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帮助病人克服病邪侵害的治疗目的。临床上辨证为阴虚证的患者运用滋阴疗法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升、降、出、入是气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肺本身存在着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肺脏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也会对其他脏腑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全身气机。文章论述了生理状态下肺脏本身升降、出入之间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并对温病中温邪入肺后致肺脏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进而提出了辨治的思路,旨在进一步探讨研究升降出入辨证。  相似文献   

8.
风湿病是临床难治病,正气不足,五脏虚衰,风、寒、湿三邪侵犯人体,都会导致"饮"的产生和积聚,阻滞气机,"饮"留于肌肤关节,就表现出肌肤皮疹、关节肿痛等症状;"饮"留于血脉,则会出现血管炎、脉管炎等疾病;"饮"留于内脏,则出现肺间质性病变、肾功能不全等病变。因此,温成平教授认为"饮"的产生与风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温教授治疗风湿病,重在化"饮",通调水道,调畅气机,使脾阳运化得利,肝之疏泄有度。"饮"病又多以"温阳化饮"为主,使人体气机通畅,温煦脾阳肾阳。此外,还可用汗法、利小便法、下法来化"饮",如清热化饮、滋阴化饮、泻热化饮、轻缓化饮、通络化饮、泻下逐饮等,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致病原因颇多,概括起来不外病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导致脾胃纳和化,升和降、燥和湿的矛盾统一失调。临床症状表现虽纷繁,归纳一下,寒、热、虑、实四字统之,疗法数种,温、清、攻、补四字寓之。温者治其寒;清者治其热;攻者治其实;补者治其虚。胃脘痛的辨治要点胃脘痛的辨证 1、辨病邪(寒、热、食滞等):若遇冷饮或受凉之后,胃病加重或得温则适者属寒;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得冷则舒者属热;若嗳腐吞酸,恶心厌食者属食滞。  相似文献   

10.
闭经可分为血滞、血枯两大类。血滞属实证。是由邪气阻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所致;血枯属虚证,多由阴血亏少,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张景岳尝言:“经闭有血隔、血枯之不同,隔者病发于暂,通之则愈;枯者其来也渐,补养乃充”,又说:“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强调“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本病无论哪一证型,病久都会出现肾虚症状.故在辨治中,耍注意补肾。笔者在临床中分型辨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媛媛  张庆祥 《中医学报》2020,35(5):934-936
脉应指时的形象为脉象。脉中血液是由气统摄并以气为其运行之动力。医者可通过诊脉查探人体气机运动。气的运动即为气机,气机诊断为中医辨证之导向,因气机运动包括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变化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换,且气机运动维系着脏腑功能,遂能反应脏腑气机之常变。气血的变化是脉形成的基础,气血生理失常,则脉见病象。因此,脉诊可通过分析气机动向来诊断脏腑病变的病因病机及机体气血阴阳之盛衰。大凡疾病是由伤气而发,气机在失调但未至大伤之时可通过脉象体现于指端,这使脉诊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诊治中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人体诸窍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诸窍是遍布机体上、下、内、外、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机窍,诸窍的功能在于它是体内外物质、气机、信息、出入的枢纽,通过正常的开阖调控脏腑。在临证中调节诸窍的开阖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人体诸窍是遍布机体上、下、内、外、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机窍,诸窍的功能在于它是体内外物质、气机、信息、出入的枢纽,通过正常的开阖调控脏腑。在临证中调节诸窍的开阖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怒志会引起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从而诱发高血压等疾病。现代心理生理学研究发现怒志的变化能够引起血压的改变,表明怒志与高血压有密切联系。因此,怒志的调节对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气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在机体的组织结构等各方面都是基本相同的,那为什么唯有人类患有慢性病?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特有的直立结构是人类患有慢性病的内因;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人体直立结构导致血液竖向循环而减慢,头部供血尤其不足,内脏器官下垂,脊椎竖向排列受压。这些弊病是发生各种慢性病的根源。由于地心引力的存在,人体直立结构无法改变,所以任何手段都无法消除上述四大类弊病,人体发生慢性病的根源是始终存在的;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即做人体倒挂才能对人体反向调节,抵消人体直立结构的负面影响;把内因的作用抵消了,外因就无法通过内因起作用了,防控慢性病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原则,指出大气当是气机正常流动的一种状态,并从上焦之宗气、中焦之脾胃中气,下焦之肾中元气,以及阴阳交接的厥阴肝气四方面详细论述,提出运转大气不仅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原则,对于现代临床中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原则,指出大气当是气机正常流动的一种状态,并从上焦之宗气、中焦之脾胃中气,下焦之肾中元气,以及阴阳交接的厥阴肝气四方面详细论述,提出运转大气不仅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原则,对于现代临床中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营气与卫气由中焦脾胃化生,具有调节人体睡眠、调节体温、调节汗液排泄等作用。营卫和气血关系密切,其来源与气血一致,功能与气血相关。营卫调和则机体气血调畅,各方面机能正常,阴平阳秘,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营卫失和则气血失和,引发机体产生各种疾病。而营卫气血失和引起的各种疾病与水液代谢也有密切关系,营卫气血失和,水液代谢异常,或弥漫周身,或停聚一处化生为痰。基于营卫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营卫气血失和角度探讨痰的产生机制,从补益营卫气血、调和营卫气血运行方面论治痰引发的各种疾病,配伍相关药物,以期为临床从营卫气血角度治疗与痰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文本分析,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指出真气为人体依据自身DNA而合成的内源性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的先天之气.经气是经脉中运行之气,包括后天水谷转化而成的营卫之气和先天真气;正气包括经气和自然界随季节出现的正常物理因素;邪气是自然界的非正常物理因素和人体中的病理物质及异常微环境;宗气是人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