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的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通过性接触(包  相似文献   

2.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传播。人体感染HIV后,特异性侵袭T4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损坏,患者最终死于机会性感染或诱发的肿瘤。目前,AIDS不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已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所导致的一种传染病,病毒通过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或T4),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份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国内艾滋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死亡率极高.现对近年来国内艾滋病免疫方面的进展,作以简要论述. HIV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其靶细胞主要是CD4 细胞,包括T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星状细胞等.其中以CD4 T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难治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HIV感染人体后,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20世纪90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983年,从一名同性恋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了该病毒,研究证实这种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1986年7月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HIV感染期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切入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勃  王丹妮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71-57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免疫缺陷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严重慢性传染病。本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进而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或恶性肿瘤等而导致死亡。本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根本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1981年人类首次报告发现的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性接触、母婴以及血液传播3种[2-3]。由于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的间隔时间长,不但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临床中医护人员也存在重大威胁,使其对HIV阳性产生心理恐惧,为此我们制定了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措施,以杜绝院内HIV阳性感染发生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正>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李发枝教授根据艾滋病的临床特点,认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脾气虚损是艾滋病发病的重要环节,气虚痰瘀是艾滋病发病发展演变的关键所在,而最终导致的元气的虚损是艾滋病得以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治疗时注重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2.
1艾滋病概述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以CD4+T淋巴细胞的减少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为基本病理特征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医学界至今仍未成功研究出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方法,目前艾滋病的防治以控制艾滋病疫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主,临床治疗目的主要是延缓病程进展、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李发枝教授根据艾滋病的临床特点,认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脾气虚损是艾滋病发病的重要环节,气虚痰瘀是艾滋病发病发展演变的关键所在,而最终导致的元气的虚损是艾滋病得以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治疗时注重扶正祛邪相结合,治法上采取补中益气、养血化瘀、健脾滋阴等不同症候间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中HIV-1三大酶类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人体防御机能的缺陷(尤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机能缺陷),患者易于发生机会性感染以及肿瘤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当前,艾滋病的治疗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HIV可破坏免疫系统,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tm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其病程中常累及胃肠道。据相关文献报道,艾滋病患者合并慢性腹泻者达30%~80%,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临床前瞻性的随机平行对照,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难治性重大传染病。一旦感染了HIV,将导致CD4+细胞的大量死亡和功能丧失,继而使机体出现慢性进行性的免疫功能缺陷,终因并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致死。主要传播途经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病毒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人类感染该病毒后一般自然史将经过急性感染期(又称原发感染期)、无症状期(又称HIV感染中期)及AIDS期(又称HIV感染晚期)[1]。  相似文献   

20.
吴伯平 《中医杂志》1991,32(12):13-14
艾滋病是由一种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所致的疾病。这种病毒并不直接造成某个器官(或组织)的炎症或损伤,而是侵犯人体的重要免疫系统—T 淋巴细胞,尤其是选择性地侵犯 T 助手细胞(T_4),造成机体免疫机能极度低下,进一步导致各种病原体感染—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