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0岁,农民。怕热、心悸、消瘦4年,憋气、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于2003年7月收入院。患者1999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心慌、乏力,2个月内体重下降5kg。双膝以下可凹性水肿。伴大便次数增加,每日6~7次,不成形。无易饥、多食。当地医院查T1、T4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具体不详),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他巴唑30mg/d治疗。用药3d后WBC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7岁.因怕热、多汗、心悸3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4年8月20日入院.3年前,患者出现怕热、多汗、心悸等,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经他巴唑等治疗4个月后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9岁,因怕热、消瘦、手颤16年,心悸、胸闷、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3只入院.1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怕热多汗、消瘦、手颤,体重下降10 kg,于外院查甲状腺功能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间断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剂量约15 mg/d),症状缓解.1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糖尿病",未治疗.同时于外院行放射性碘治疗,停用他巴唑.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女,41岁.因渐进性双下肢水肿1年半,气短7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0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2月出现双踝部凹陷性水肿,伴麻木和无力,渐向近端发展.查血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诊断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予优甲乐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后表达干扰素-γ(IFN-γ)的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80例,采集患者治疗前和4联强化治疗2个月后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及表达IFN-γ的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结果:4联强化治疗2个月后,患者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均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IFN-γ的CD~+_4 T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IFN-γ的CD~+_8 T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后表达IFN-γ的CD~+_4 T细胞百分比降低,监测表达IFN-γ的CD~+_4 T细胞对于评估抗结核疗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肝癌ADC值与手术切除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随访观察2010年12月至2017年1月通辽市传染病院手术切除初发小肝癌且术前1周~1月进行1.5T或3.0T MR扫描检查的病例,选取术后复查MR发现肝脏新发癌灶或随访时间36个月复查MR肝脏无新发癌灶病例26例,应用GE AW4.6工作站测量病灶ADC和e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病例中1.5T MR检查患者15例,其中5例无瘤生存期≥36个月,6例无瘤生存期≥12个月且36个月,4例无瘤生存期12个月。3.0T MR检查患者11例,其中4例无瘤生存期≥36个月,4例无瘤生存期≥12个月且36个月,3例无瘤生存期12个月。1.5T MR检查患者无瘤生存期≥12个月且36个月和12个月组间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99.4%);3.0T MR检查患者无瘤生存期≥12个月且36个月和12个月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95%)。结论小肝癌ADC值和eADC值可用于手术切除术后无瘤生存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他巴唑致低血糖昏迷二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例1,患者女性,25岁,因怕热,多汗,心悸,烦燥3个月,伴发作性意识丧失1个月于1992年5月收入我院。1992年1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心悸,烦燥,多食,易饥,失眠,手抖等症。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口服他巴唑10mg3次/日治疗近3个...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技术对20例临床产后甲状腺炎(PPT),7例亚临床PPT及23例健康对照产妇分别检测了产后1年中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活化T细胞(CD3 HLA- DR )及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的动态变化。PPT患者产后3个月时CD4 T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月份,活化T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正常产妇产后3个月及6个月CD25 调节性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PPT患者产后3个月时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低于6个月和9个月时点。提示PPT的发生可能与CD4 T细胞亚群的减少和调节性T细胞的数目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5岁。因颈部肿块逐渐增大并双侧眼睑水肿4个月于1990年3月23日入院。患者自幼耳聋,近4个月并出现少言懒动。但无畏寒、发热,从无多食、多汗、怕热及心悸等。月经尚未初潮,父母非近亲婚配。体检:血压13/8kPa,心率88次/分。身高1.45m,体重35kg。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心绞痛、心肌梗塞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伴发心肌梗塞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病历摘要男患,52岁。1983年6月29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感到怕热、多汗、易激动,体重下降18公斤。自两个月前经常清晨4~5点钟出现胸痛而醒,伴左上肢酸痛,查心电图正常。入院前2小时出现持续性心前区剧痛伴冷汗,心电图示V2~3病理性Q 波及ST段抬高。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查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29岁,农民。病案号29185。因易饥食亢、心慌、心悸、怕热多汗、性情急躁、颈前增粗4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4个月入院。查体:T37℃,BP110/50mmHg,神清,双眼球略凸,甲状腺Ⅲ°肿大.质韧,血管杂音(+),手震颤(+),心率130次/分.律不齐,心界略向左扩大,无病理性杂音。双肺(-)。肝肋下2cm、质中,脾未扪及,腹水征(-),双下肢可凹性浮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心电图:房颤,右束枝传导阻滞。诊断为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家庭妇女,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胸痛4个月,加重1d"于2010年9月5日人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约38.0℃,伴咳嗽、咳白色痰,痰中偶带少许血丝,无臭味,量少,并出现右下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无气促,无盗汗.  相似文献   

13.
临床病例讨论第185例──闭经、纳差、心悸、水肿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农民。因心悸6年,气短、浮肿2月,1992年9月25日住院。6年前出现心悸,无气喘、胸痛和胸闷。伴怕热、多汗、手抖。曾就医诊断为“心动过速”,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国界医生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免费综合治疗关怀项目(以下简称项目)3年治疗结果及面临的挑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12月随访的432例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成年患者病死率为6.5%,失访率为2.8%.接受治疗9~15个月和21~27个月的患者,CD+4T细胞计数增长分别为147个/μl和246个/μl.2006年3月-12月进行的治疗依从性评估显示,95.9%的患者依从性≥95%.在接受HAART的30例儿童中,4例(13.3%)死亡,抗病毒治疗后9~15个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增长值为673个/μl;治疗后21~27个月CD+4 T细胞计数平均增长值为658个/μl.148例静脉注射吸毒者(IDU)或既往IDU接受了HARRT,其病死率和失访率与非IDU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91).结论 联合抗病毒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中期治疗结果.完全免费的关怀和治疗、对患者强有力的咨询和支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9岁.因全身酸痛伴发热4个月,活动后喘息2个月于2006年2月3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腹痛做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右肾积水及输尿管结石,并在当地医院做超声波碎石治疗,但腹痛无明显减轻,治疗后1周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下午升高明显)伴盗汗,发热时全身酸痛,无畏寒,咳嗽及胸痛等不适.2006年11月4日腹部超声复查显示原右肾积水较前减轻.X线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在外院曾抽出淡黄色胸腔积液约800 ml,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并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及泼尼松对症治疗.入院前2个月来患者活动后出现喘息、偶咳但无痰.曾在外院间断应用过多种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等)治疗无效.现仍间断发热,体温时可高达40℃而入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其母死于肺结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IV慢性感染者Vδ2 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与其频率、凋亡及HIV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门诊随访的HIV慢性感染者31例及健康对照者10例.31例HIV慢性感染者中,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患者10例(未治疗组),治疗3个月的患者10例(治疗3个月组),治疗6个月的患者11例(治疗6个月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δ2 T淋巴细胞频率、凋亡率及CD25表达情况,观察未治疗组、治疗3个月组和治疗6个月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关系,并分析CD25表达与Vδ2 T淋巴细胞频率和凋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HIV慢性感染者Vδ2 T淋巴细胞上CD25表达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增加,给予HAART 6个月可使其下调,但仍高于健康对照者.HIV慢性感染者Vδ2 T淋巴细胞上CD25表达具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其与未接受HAART患者的病毒载量相关性不显著.HIV慢性感染者Vδ2 T淋巴细胞频率与其CD25表达呈负相关,但其凋亡率与CD25表达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HIV慢性感染者Vδ2 T淋巴细胞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其异常免疫激活可能与其频率下降有关.6个月的HAART可部分降低其激活水平和凋亡率,但不能使其频率恢复.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合并布鲁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3岁.因发现抗-HIV阳性4年余,头痛1个月,发热2周入院.患者4年前体检发现抗-HIV阳性时CD4~+T淋巴细胞为269×10~6/L,开始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抗病毒治疗.复查CD4~+T淋巴细胞最高达572×10~6/L.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痛,为枕部及顶部持续性疼痛,曾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2周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39.5℃,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8.
例1.女,32岁,住院号18958,因甲状腺慢性进行性肿大13年,声音嘶哑3年入院。病初甲状腺肿块蚕豆大小,无红肿热痛,后渐增至鸡蛋大。近3年出现声音嘶哑。4个月来有低热、呼吸不畅、耳道堵塞感。无心悸、怕热、多汗、多食、大便稀溏或秘结等症。体检:T36.8℃,P60次/分,BP90/56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眼失明,眼球萎陷(“麻疹”后遗症),左眼正常。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鸡蛋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甲状腺扫描为“热”结节的甲状腺癌文献报告不多,近年来我们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文3例(住院号842818、852545、851819)中,男2例,女1例(例3),年龄在37~47岁之间。病程分别为10年、7年和2年。例3患者先有多食、怕热、出汗和心慌,就诊前1月发现颈部肿物;其余2例患者早期均无明显症状,其中例1近两年来肿物逐渐增大,1个月前出现怕热、多汗和心慌等症状,另1例(例2)患者发现颈部肿物7年,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探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差异及其与主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年6月一200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llo-PBSCT的67例患者,其中33例接受全相合,34例接受单倍体相合移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前瞻性检测移植前、后1、3、6、12及18个月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00例正常对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免疫功能的重建情况及其与主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67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个月CD_3~+、CD_4~+、CD_4~+/CD_8~+、3个月CD_4~+、CD_4~+/CD_8~+及6个月CD_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3个月及6个月CD_4~+高于正常对照组.(2)单倍体与全相合患者移植后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倍体移植重症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与未发生cGVHD的两组患者间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含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的PBSC单倍体移植,与常规方案进行HLA相合的PBSC移植相比,两组患者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总体无明显差异,移植后两组患者的重度感染率、白血病复发率及移植相关病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单倍体移植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