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根治心房颤动(房颤)的技术有了进展,但成功率仍不能令人满意.因其复发率高,存在严重并发症,标测复杂,成本高,近期推广普及的可能性不大.消融房室交界区,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放置心室起搏,可有效控制心室率,其技术简便,疗效可靠,但仅适用于心室率难以用药物治疗控制、症状明显、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心衰)的患.心脏多部位起搏、双心房起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疗效不可靠,实用性差.对大多数的房颤患,药物仍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房颤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少数不伴有心脏瓣膜损害及心脏扩大等器质性改变或其他疾病的房颤称为特发性房颤(也称为孤立性房颤)。顾名思义,特发性房颤是找不到病因的房颤。然而有些被称为特发性房颤的患却存在着被忽视的病因。本报道1例特发性房颤患,其病史长达5年,因欲行射频消融治疗住院,却发现与低钾有关。当纠正低钾后房颤随即消失。回顾诊断过程颇为曲折。本将初步探讨低钾致阵发性房颤的发病机制,并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在进入“起搏器”、“射频消融”治疗成为时尚的今天,心律失常患的病因治疗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脉冲发生器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识别可靠、全面、可信;心房起搏本身可减少慢鄄快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房颤的复发;起搏器的内置程序及心房起搏部位对预防阵发性房颤有一定作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CRT)术后尽量维持节律治疗,房颤后双室起搏比例降低,脉冲发生器的算法对提高真正双室起搏比例效果有限,房室结消融可以确保双心室起搏;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及CRT+除颤(CRTD)术后尽量维持节律控制,降低房颤时心室率,给予负荷量茁受体阻滞剂,开启鉴别房颤的程序;CRTD患者如发生持续房颤,应行房室结消融以保证双室起搏并避免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和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根据治疗目标,房颤的心律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心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两类。近来年,随着旨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手段(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早期阶段采用节律控制的治疗策略,因其不仅能够更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延缓心房重塑,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心力衰竭和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肺静脉作为房颤发作触发灶的发现,以及随后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进展,房颤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房颤发生的机制已从胚胎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等多个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从近年来临床研究,以及导管消融治疗的角度,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导管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包积液、肺静脉口狭窄甚至心房.食管瘘等均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引起膈神经损伤(PNI)却鲜有报道。现报道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出现右侧PNI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一例罕见的心房分离,探讨其发生原因有助于加深对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方法 心内电生理检查,常规导管放置,测定各部位不应期,诱发房扑、房颤.并对其进行标测,用经典方法消融房扑。结果 本例心房分离表现为右房房颤、左房房扑,心室受右房房颤所控制。射频消融后,房扑不能诱发,同时心房分离现象亦消失。结论 心房分离可能由心房之间不应期不同所致,左右心房自我保护性阻滞使各自节律得以维持。对于房扑始动的心房分离,可经射频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8.
加强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心房颤动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包括多种方法,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应用最广的手段,非药物治疗,如经导管射频消融发展迅速,外科微创迷宫术、植入性心房除颤器、起搏治疗也在研究、探索之中.虽然房颤治疗手段多样,但如何选择仍然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慢性房颤导管消融中规则房速的发生机制与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厦门心脏中心确诊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慢性房颤患者102例,采用递进式导管消融策略,分析慢性房颤患者在消融中发生规则房速的可能机制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102例患者中,4例(4.9%)在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转为窦律,3例(2.9%)在行碎裂电位消融时转为窦律,46例经碎裂电位消融及心房线性消融过程中转为规则房速(45.1%),47例(46.1%)仍维持房颤。规则房速的发生机制为局灶自律性(17.6%)、折返性(77.8%)、其它(4.6%),消融成功率为81.6%。结论慢性房颤递进式导管消融中,规则房速的发生机制多为大折返性,导管消融此类房速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脉冲发生器对房颤的识别安全、可靠;心房起搏可减少房颤复发;心室起搏增加房颤发生率,DDD起搏器术后开启最小化右室起搏程序算法,可减少房颤发生率。起搏器内置的预防房颤的算法及心房双部位、间隔部起搏对预防阵发性房颤有一定作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新发房颤屡有报道,对于合并房颤植入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基线心室舒张未径≤65 mm,术后QRS波时限≤150 ms,左房内径≤50 mm,或行房室结消融,恢复窦性节律的可能性大。房颤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误识别及误治疗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后应适当加强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导管射频消融近年成为心房颤动(房颤)较有希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其应用由阵发性房颤扩展至持续性房颤及部分永久性房颤.目前正展开的关于消融治疗应大力推广还是从严掌握指征的争论中,涉及消融较药物治疗其效益提高的程度以及药物治疗还有多大空间的问题,但国内尚未见将消融与药物治疗长期随访比较的报道,本研究为本院病例的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伴有房间阻滞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国内从1998年开始陆续有部分病例报道,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随访的时间都较短。本文报道了自1998年10月到2000年11月间在我院13例植入了双心房同步起搏器患者随访至今的结果,对双心房起搏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长期疗效及冠状静脉窦起搏左心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和评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蔡晓庆  张汉平  王菲 《心脏杂志》2014,26(1):121-122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当前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心律失常,其中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老年人[1],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导管消融作为当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手段,具有微创治疗、定向消融、风险较小等特点,较之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优势明显。但鉴于老年人心房电重构和解剖学重构更为严重,加之并发症多,出血风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房颤类型,因其起源点局限于心房及相邻大静脉的某些特殊部位而得名。据报道,约有90%~95%的局灶性房颤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肺静脉可以作为异位兴奋灶,在某种条件下白发放电。临床上使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去除这些异位兴奋灶,则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本文以左上肺静脉为代表,在心房及肺静脉不同部位行快速起搏刺激,并结合迷走神经作用,建立了与人类白发性房颤相似的新型动物模型,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更深入地探讨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成功电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环状标测导管指导下的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的指标为,窦性心律或心房内不同部位起搏时肺静脉电位消失、静脉与心房之间的电活动分离。在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常碰到较明显的静脉电位被成功消融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与单纯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296例)和试验组(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103例)。观察2组术后6、12个月时房颤复发情况,比较2组手术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2个月时,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4%对28.4%,P<0.05)。2组手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缓慢心室率、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较常见,有些患者症状较重,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一般需要紧急心脏起搏;对于完全眭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房室传导障碍的患者,单纯心房起搏无效,需要紧急心室起搏。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某些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效果较差,常用的经食管心房起搏不能将其终止。本研究采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心室起搏对入选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探讨一种方便、易行的临床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各种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植入型心房除颤仪、起搏治疗等在我国均有开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药物治疗,发展最快的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未来房颤治疗有下列发展趋势:①经导管消融治疗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复合术式将成为主流,多种新型标测系统将用于临床,循证医学的研究也将大力开展;②基因治疗将会成为房颤治疗策略的重要研究方向;③应积极研制既能使房颤律转复为窦律,且同时又可降低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有效、方便、出血副作用少的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9.
老年心房颤动不同方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老年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53例房颤患者,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60-83岁。按接受不同的经导管消融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组20例、消融典型房扑治疗房颤合并房扑组26例、消融房室传导加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持续性房颤伴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和(或)心力衰竭组7例。结果消融隔离肺静脉组中15例采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引导电隔离3~4根肺静脉成功,术后无房颤发作8例(53%),房颤发作明显减少4例(27%);采用电解剖系统引导下环双侧肺静脉线性消融隔离肺静脉5例,无房颤发作4例(80%)。消融房扑组26例典型房扑均消融成功,随访中15例(58%)无房颤发作,8例(31%)房颤发作较前减少。经导管消融房室传导组7例全部成功,4例行右心室、3例行双心室VVI模式起搏,随访中生活质量和(或)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房颤患者采用不同的经导管消融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房颤是正常的窦性起搏节律被心房不同部位的快速活动所取代,从而引起快速、不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和颤动,而非心房收缩。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并会引致心脏病的发生和死亡。近50年来,普遍被大家接受的房颤模型是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