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1989~1991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张泽森,杜福娴,刘守芝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是人畜共患病,为掌握其流行现律,预测疫情,我们对广州市1989~1991年构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分析如下:1.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根据医...  相似文献   

2.
双丰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谭慧明,肖朴,李玉莲,胡润奇,龚孝仁双丰县三塘铺、青树坪、甘棠等乡(镇)于1991~1993年发生大批有畏寒、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证实为钩体病暴发流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方法深入疫区了...  相似文献   

3.
昌平县钩端螺旋体病感染状况调查董翠珍,李文靖1993年笔者对部分健康人群、猪进行了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选择曾发生过钩体病的昌平县泰陵园村健康人群4~70岁140人为调查对象,采血3ml。同时对该县畜牧局沙河王庄屠宰场收购的健康猪均...  相似文献   

4.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戴正仁,陈大保,王天柱,胡旦元1993年7~8月.湖南省岳阳市春风农场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暴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现场调查到疫区察看访问,对凡有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疑似钩...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1958—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1958~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4)周健先,卢大琦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从1958年经病原学证实后在我省流行已有36年历史,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国较高(1)。为掌握流行规律,摸清传染源和流行菌群,我...  相似文献   

6.
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咽拭中肺炎支原体DNA的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1985~1992年钩端螺旋体病四次流行情况调查王丽娟,陈志林,纪谦泰,陶小润,黄捷通,冯开军1985、1987、1990年和1991年山东省部分地区由于暴雨而发生四次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流行。四次钩体病发生在2个地区4个县内,共报告...  相似文献   

7.
1978~1992年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何剑峰,冯邦强,杜志明,陈成申,张万里为了解不同时期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形式及地理分布特征,掌握疫情发展的可能趋势,现将1978年以来钩体病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并...  相似文献   

8.
1962~1991年鄞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浙江省鄞县卫生防疫站315040孙灵英,肖伟飞,徐来荣,周廉胜,傅小飞为了探讨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在我县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改进我县钩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将30年(1962~1991...  相似文献   

9.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吴冬宁1993年8月24日至9月18日名佳容农场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暴发流行。发病17例。波及5个大队,经采取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疑似钩体病的病例逐个进行流行...  相似文献   

10.
黄金英  孙小康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46-1848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对清远市1988~2004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全市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1·67/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5·31%;钩体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2)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25%和12·86%,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7·84%,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结论:清远市人群钩体隐性感染和鼠带菌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从人群中分离出赛罗群钩体以及从水禽类(鸭)血清检出拜伦群和致热群钩体抗体在广东省属首次报告。需继续对钩体流行菌株和流行特征进行监测调查,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免疫水平与发病关系的探讨浙江省兰溪市卫生防疫站(321100)应根唐为探索钩端螺旋体病(下简称钧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我们于1991~1993年在墩头、石埠两个乡开展了人群免疫水平与发病关系的调查。现报告如下。监测方法:选择曾在19...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源区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调查报告罗丕建(湖南省桃源县卫生防疫站415700)桃花源区系丘陵地带,辖6个乡68个村,人口83262人。1992年该地区发生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暴发流行,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1964~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趋势,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1964~2006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64~2006年钩体病共报告133 594例,死亡81例。除鲁北地区滨洲,其余16市均发生过钩体病,分布在89个县,占全省的66.92%(89/133)。发病时间为7,8,9月份,流行形式主要为雨水型,其次是洪水型,临床类型以流感伤寒型为主,主要流行菌群为波摩那群。带菌猪是山东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带菌率与雨水型、洪水型钩体病流行密切相关。结论20世纪80年代前钩体病在山东省流行较严重,年均发病率在13.50/10万,20世纪90年代后钩体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年均发病率在0.071/10万。  相似文献   

14.
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及控制钩体病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探讨洪涝灾区控制钩体病流行对策。方法选择湖北省仙桃、宜都市,公安县等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调查点,进行血清学等调查。结果近年洪灾频繁发生,钩体病传染源扩散较快,健康人血清隐性感染率较高,公安县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免疫水平较高,仙桃和宜都市以黄疸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免疫水平较高,健康人血清钩体IgG显著高于IgG抗体。健康人血清黄胆出血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61%,13.73%,11.68%,分别低于10年前平均水平20%~54%。结论首次定量调查健康人血清钩端螺旋体IgG和IgM抗体水平,奠定了我省健康人钩端螺旋体免疫水平测定、钩端螺旋体疫苗效果测定和钩端螺旋体病人诊断基础。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应采取接种钩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性流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沿江、沿淮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不同时期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情况的调查,在汛期前、洪涝灾害期间、灾后,对自然人群、宿主动物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主要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沿江地区1998年洪涝灾害期间自然人群钩体感染率为13.49%,高于灾后的2.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8,P〈0.01)。沿淮地区2003年洪涝灾区与非灾区自然人群钩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8%和5.35%。结论洪涝灾害能够对灾区钩体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该病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带菌率高低、洪涝灾害的规模、洪水持续时间、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与钩体病流行季节是否一致、易感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但传染源带菌率的高低是确定钩体病流行或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起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郭少冰,马任筹,杜恩娜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多见于北方。1994年6~7月,西南镇江心洲发生一起洪水型钩体病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内容和方法采用现场、个案和血清流行病来调查。结果1现场...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我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强度,我们分析研究了1952~1996年全省钩体病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全省各县市调查上报资料、疫情报告和浙江省钩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各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外捕鼠,鉴定鼠种,计算鼠密度,用背式法解剖取双肾分离培养病原体。二、结果:(1)流行概况:我省自1952年在临海市首发钩体病以来,到1996年的45年间,累计发病137570例,死亡91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9/10万,病死率为0.67%,年发病率波动在0.18~140.38/10万之…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1993年两起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张泽森,刘守芝,邱季春,黄源华,潘志明,刘树国,李泽宇,高文浩,何锐洲1993年3~9月海珠区新镇、从化县城郊镇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报告如下。1广州市卫生防疫站510800海珠区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重点流行区域流行病学概况。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对钩体病重点流行区域内健康人群和相关宿主动物进行检测;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抗体。结果对808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及727份鼠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发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7.30%(59/808),各调查点人群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7,P<0.05);水网及旱地间人群发病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8.068,P<0.01);鼠类阳性率平均为0.55%,其中褐家鼠为0.47%,黄胸鼠为3.17%。结论钩体病重点流行区域内健康人群和野鼠中存在钩体隐性感染,其感染幅度与该地区钩体病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1989~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唐继亮(湖南省卫生防疫站410005)近年来,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发病数居全国前列,病死率居全省急性传染病前五位以内,1993年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是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一个主要传染病。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