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乳糖饮食干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方法两组接受常规疗法的同时,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观察组停止含乳糖饮食,给予去乳糖饮食,均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治疗3天后观察大便性状、次数及常规检查。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84.4%,对照组为47.8%;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7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常规的低乳糖饮食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腹泻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乳糖饮食干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 方法 两组接受常规疗法的同时,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观察组停止含乳糖饮食,给予去乳糖饮食,均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治疗3天后观察大便性状、次数及常规检查. 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84.4%,对照组为47.8%;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7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常规的低乳糖饮食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腹泻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糖饮食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5例,2组根据脱水程度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液)或静脉补充电解质,利巴韦林10~15mg/(kg·d)口服或静滴抗病毒及止吐、退热等综合疗法。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治疗组给予去乳糖饮食,采用去糖奶粉喂养。观察72h临床疗效及总病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优于对照组(78.1%),P〈0.05。治疗组总病程(5.6±1.3)d短于对照组为(7.1±1.6)d,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极易发生乳糖不耐受,低糖饮食能有效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乳糖饮食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腹泻患儿90例。随机分为暂停食乳类食品,代之以去乳糖配方奶粉饮食的观察组和继续原乳类饮食的对照组。二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二组治疗前进行大便RV抗原检测(ELISA)均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二组止泻时间分别为观察组(5.30±1.19)d,对照组(6.47±1,56)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去乳糖饮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选择2001年8月~2004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儿230例,诊断标准及分型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全部患儿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42岁。②大便次数≥5次/日,稀水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5个/HP或少许脂肪球。⑧大便细菌培养阴性。230例患儿经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酶标法,试剂盒由上海名典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因,感染后患儿出现轻重不一的腹泻,临床以泻稀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大便次数、量较多带少量粘液,无腥臭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发热、呕吐和上呼吸道感染,重者伴有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应用抗菌素治疗又无明显效果。我科对2001年10月~2002年1月秋冬季腹泻流行中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粪便乳糖检测,对乳糖强阳性腹泻患儿给予101无乳糖奶粉进行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去乳糖饮食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正常饮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去乳糖饮食。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0.6%(P<0.05)。平均止泻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5.5±6.2)h和(27.8±6.6)h(P<0.01)。结论去乳糖饮食佐治轮状病毒肠炎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炎琥宁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炎琥宁。补液,思密达,合理喂养,禁用抗生素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有效率,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方面差异显著。结论:炎琥宁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者28例。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的随访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所有患儿实施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正常。在急性期表现出轻微脑电图异常的患儿1例,于疾病恢复期有效转为正常。所有患儿头 CT 未发现异常,在随访过程中未表现出惊厥再发的患儿。结论:患儿在出现轮状病毒感染阶段较易合并出现无热惊厥的现象,此种现象诸多表现良好,临床可以获得较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是耍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秋冬季,常造成流行,俗称“秋季腹泻”,但全年亦均有散发。轮状病毒可导致严重的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至今仍无明显的特效治疗方法。轮状病毒感染是耍幼儿腹泻最常见的原因,秋冬季是其发病的高峰期,常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致失水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常规采取降温、止吐、补液、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基础治疗上,进行抗病毒、胃肠粘膜保护剂、抗感染等治疗;针对不同的肠外并发症兼顾保肝护肾、营养心肌、脑细胞等综合治疗.结果 54例患者经治疗后除1例因心衰死亡外,均经治疗后痊愈,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腹泻患病率高,有明显季节性和年龄特点,预后较好,合并肠外系统损害时,要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轮状病毒肠炎患儿2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采用炎琥宁静点,对照组选用利巴韦林静点,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74.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68,P〈0.01)。结论: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热毒宁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71.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2.88±1.03)d,对照组平均疗程(3.73±1.60)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4):791-791
在腹泻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约占40%~60%,位居小儿腹泻首位[1].轮状病毒肠炎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深入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小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儿科2005年收治的6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乳糖检测及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性肠炎对肠腔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乳糖强阳性腹泻不愈患儿给予干预的效果。方法 轮状病毒检测采用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轮状病毒抗原,乳糖检测采用乙酸铅氧化铵法测定粪便还原糖,应用无糖奶粉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90例患儿粪便乳糖阳性68例,占75.6%;病毒滴度越强粪便乳糖阳性越多;病程越长乳糖阳性反应越强,阳性率越高。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腔乳糖酶严重受抑,导致乳糖不能消化吸收,继发乳糖不耐受是腹泻不愈的常见原因,应用无糖奶粉进行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微波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96例患有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研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实施微波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小儿氨基酸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氨基酸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补液、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保护胃肠黏膜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的小儿氨基酸,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和总病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χ2=8.10、χ2=11.65,p<0.01;两组的止泻时间分别为2.23±0.72(天)、3.81±2.58(天),总病程分别为5.38±1.52(天)、7.24±1.87(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氨基酸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或减轻腹泻所致的生长停滞,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杨晓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814-81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一般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流行,年龄在5个月~2岁的小儿易发,该病起病急,潜伏期1~3 d,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色淡黄、质稀薄如水样或蛋花汤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可伴有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纳差、呕吐等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A组和B组,B组仅行常规治疗干预,A组则加以妈咪爱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当中对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行以妈咪爱联合思密达共同治疗的方式,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