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低剂量双螺旋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的扫描参数。方法 50例正常或轻度鼻窦炎年龄1~15岁儿童按扫描参数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第1~3组电压120 kV,电流分别为100 mAs、50 mAs、30 mAs;第4组电压100 kV,电流30 mAs;第5组电压80 kV电流30 mAs。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Nemenyi法比较各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第2~5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第1组的CTDIvol比较分别减少50%、70%、82%、91%。5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之间有显著差异性(χ2=54.15,P〈0.0001);其中,第2~4组与第1组、第3~4组与第2组、第4组与第3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别(χ2=0.19、2.32、0.83、1.19、0.23、0.38,P〉0.05);第5组与第1~4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别(χ2=40.88、35.55、23.74、30.09,P〈0.01)。结论儿童鼻窦低剂量双螺旋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是可行的,扫描参数低至100 kV,30 mAs,CTDIvol 4.6 mGy仍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单排螺旋CT副鼻窦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对比,观察三种不同低剂量对副鼻窦图像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低的扫描条件。方法:对60例可疑鼻窦疾患的病人进行常规冠状CT扫描,然后选择鼻道窦口复合体区两个典型层面分别用30mAs、50mAs、70mAs进行低剂量扫描,对CT图像进行评分,以确定其质量。使用SASS14.0软件包进行分析,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记录并分析单次CT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单排螺旋CT副鼻窦不同mAs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mAs组病人的辐射剂量:200mAs扫描每层扫描的辐射剂量为15.6mGy,而70、50及30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5.5、3.9及2.3mGy。结论:单排螺旋CT副鼻窦扫描可以用30、50、70mAs的低剂量扫描,受检者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虽然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图像仍保持较好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 ATCM)及其参数在腰椎螺旋CT容积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连续搜集本院进行腰椎螺旋CT检查患者50例,随机分为5小组,记录受检者体重指数(BMI),分别接受以下5组不同参数组合CT扫描:第1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405 mAs,120 kV;第2~5组均采用智能毫安秒技术,噪声值(NI)分别为21 HU、25 HU、25 HU、25 HU,管电流范围分别为100 ~710 mAs、100 ~710mAs、40 ~ 300 mAs、40 ~ 300 mAs,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20 kV、120 kV、100 kV.进行以上参数扫描同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对获得容积再现(VR)重组及batch重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IQS),并测量各组参数下L3~4、L4~5、L5~S1椎间盘中心水平腰大肌的标准差(SD)值.对所获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参数组间BMI无统计学差异.各组CTDIvol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CTDIvol值为第1组的56.63%、40.03%;各组DLP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DLP值为第1组的55.29%、39.78%.各组VR及batch重组图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VR重组图像评分在第1~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5组图像评分与各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batch图像评分中第1组、第2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各组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腰大肌的S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第1~4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采用NI25 HU、管电流范围40~300 mAs、管电压120 kV可降低43.37%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亮  付佳臻  李武   《放射学实践》2009,24(1):94-96
目的:评价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8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kV、90mAs及120kV、260mAs各扫描4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准直1.5mm,层厚6mm,重建间隔6mm,床速11.7mm/r,扫描时间0.75s。分别比较2种扫描剂量产生的总mAs、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作t检验。由3名医师采用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0mAs、260mAs组扫描的CTDIw分别为17.28mGy、49.85mGy,DPL分别为245mGy·cm、711mGy·cm。经t检验,90mAs组的CTDIw、DLP明显低于260mAs组(P〈0.01)。满足诊断需要的低剂量扫描图像所占比例(98.6%)与常规剂量扫描(99.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35%,而且图像不影响诊断,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及脑梗死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在随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成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行CT扫描,初诊时采用常规剂量组即A组(130kV、240mAs),复查时使用低剂量扫描条件,管电压使用110kV ,即B组(110kV、150mAs)和C组(110kV、100mAs)。并通过双盲法对三组图像的优良率及噪声值进行评价,比较图像质量。并记录三组图像的CTDIvol值和DLP值,对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B组和C组的CTDI‐vol值分别为24mGy、16mGy ,分别较 A 组(56、7mGy )下降约58%、72%,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B组和C组图像噪声值均略高于 A 组,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110kV、150mAs、110kV、100mAs)在成人脑梗死、脑出血复查中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低剂量CT扫描的最佳参数,降低扫描辐射剂量。方法选取颅脑CT检查的新生儿150例,随机等分成5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层厚、层间距6mm,管电流分别使用250、200、150、100、50mAs行全颅脑CT扫描,统一于左基底节层面测量各组CT值及标准差(SD)。对5组剂量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噪声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1)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CTDIw(mGy)及DLP值明显下降,50mAs组仅为常规剂量组的20%;(2)50mAs组扫描图像质量等级以较好和一般为主,100mAs及以上各组以好、较好为主,mAs降低,图像质量也下降;(3)50mAs组图像噪声较大,但颅内正常结构及病变组织显示尚清,且可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使图像质量得到提高,基本不影响诊断。结论50mAs低剂量新生儿颅脑扫描的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不影响诊断,且由于辐射剂量显著降低,有效地保护了新生儿。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CT扫描结合迭代算法重建行颞骨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颞骨低剂量CT扫描结合迭代算法(iDose 3)行颞骨成像的可行性及其最佳参数。方法:以成年尸头为研究对象,应用飞利浦256层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在电压120 kV、100 kV和80 kV时用不同的管电流时间乘积进行颞骨扫描,从250 mAs 开始,间隔30 mAs 逐次降低,直至图像较差不能满足诊断时终止扫描,重建算法采用iDose level 3,滤过函数Y-sharp(C)。两位医生采用5分制评分标准对16个解剖结构进行评估。比较所有图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100 kV+70 mAs+iDose level 3+Y-sharp(C)”的成像组合是良好显示解剖结构的最低剂量组合,有效剂量约0.15 mSv。结论:颞骨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100 kV+70 mAs+iDose level 3+ Y-sharp(C)”是最低剂量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支气管低电压扫描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数.方法 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对120例中等体型具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分组进行肺部不同电压CT扫描,电压分别设为80kV、100kV、120kV,Ⅰ组为固定100mA组,Ⅱ组以不同电压扫描的同时启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参考管电流分别提高到为180mAs、130mAs、100mAs,其他参数均相同,在工作站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对支气管级别、最小支气管管径显示、支气管边界清晰度及密度分辨力均未见明显差别;80kV组噪声略高于其他两组,100kV组与120kV组噪声未见显著性差异,而CTDI其中8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65.53%,10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33.08%,剂量补偿后图像噪声略有改善.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120 kV扫描方案相比,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及100 kV,适当给予管电流补偿,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多层螺旋CT肺支气管成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低电压在幼儿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64层CT ATCM胸部扫描的幼儿(≤2岁)48例,其中A组(管电压100 kV)30例,B组(管电压80kV) 18例;并与既往采用固定管电流条件下的低剂量扫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C组(100 kV/60 mAs)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3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CTDIvol为(1.11±0.19)mGy,B组CTDIvol为(0.99 ±0.11)mGy,C组CTDIvol为(2.38±0.00) mGy;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DR约51.07%,B组相对C组DR降低约58.20%.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低电压联合ATCM技术在幼儿胸部扫描中可以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临床采用低剂量的多层螺旋CT对育龄男女的骨盆进行扫描,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需CT扫描的84例骨盆疾病患者病例。患者临床进行1次常规剂量(210 mAs)的扫描后,分别用低剂量(50 mAs,25 mAs)进行加扫。对患者的权重CT剂量学指数和CT图像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25 mAs剂量进行扫描时,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是常规剂量的11%,扫描图像的质量和常规剂量结果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50 mAs的剂量扫描时,CTDIvol是常规剂量的22%,扫描图像的质量和常规剂量结果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低剂量(50 mAs)对育龄男女骨盆进行扫描,不仅能确保患者骨盆影像的质量,又能减少患者扫描中所受的辐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窦多层CT(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鼻窦图像,计算其平均对比噪声比(CNR),以此值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扫描参数(kV及有效mAs),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和迭代算法(iDose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可以符合诊断需求的参数组合。结果 冠状位图像的CNR高于水平位图像(t=-6.86,P<0.05)。120kV、100mAs/层、iDose5算法与常规扫描参数FBP算法所得图像CNR相当;100kV、6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满足对炎症的诊断,100kV、8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同时满足对炎症和外伤骨折的诊断,有效剂量可分别降低82%和75%。结论 使用iDose算法对鼻窦炎症及骨折的诊断,可以在保证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迭代算法对超低剂量CT肺部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方案对胸部仿真体模行CT扫描。超低剂量方案:管电压分为80和100 kV组,每组分别采用10、15、20、25、30 mAs扫描。常规低剂量方案:120 kV、30 mAs。各方案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和迭代算法重建(迭代组)。比较各方案的肺组织噪声和有效剂量(E)。结果 管电流和管电压一定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8.070,P<0.05)。管电流一定时,80 kV时FBP组的肺组织噪声均高于100 kV时FBP组,80 kV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100 kV时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39~7.841,P<0.05)。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比,各超低剂量方案FBP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80 kV时10、15、2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100 kV时15、20、25、3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0~23.028,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15、20、25、30 mAs的E较常规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75.9%、71.0%、79.8%、70.4%、60.3%、50.2%、40.0%。结论 超低剂量方案(100 kV、10 mAs)迭代算法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当,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及其参数在腰椎螺旋CT容积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搜集本院进行腰椎螺旋CT检查患者50例,随机分为5小组,记录受检者体重指数(BMI),分别接受以下5组不同参数组合CT扫描:第1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405 mAs,120 kV;第2~5组均采用智能毫安秒技术,噪声值(NI)分别为21 HU、25 HU、25 HU、25 HU,管电流范围分别为100~710 mAs、100~710mAs、40~300 mAs、40~300 mAs,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20 kV、120 kV、100 kV。进行以上参数扫描同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对获得容积再现(VR)重组及batch重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IQS),并测量各组参数下L3~4、L4~5、L5~S1椎间盘中心水平腰大肌的标准差(SD)值。对所获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参数组间BMI无统计学差异。各组CTDIvol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CTDIvol值为第1组的56.63%、40.03%;各组DLP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DLP值为第1组的55.29%、39.78%。各组VR及batch重组图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VR重组图像评分在第1~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5组图像评分与各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batch图像评分中第1组、第2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各组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腰大肌的S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第1~4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采用NI25 HU、管电流范围40~300 mAs、管电压120 kV可降低43.37%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 SAFIRE 重建的双能量 CT 扫描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进行常规 CT 平扫及双能量动脉期扫描,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管电压分别为100 kV 和 Sn140 kV,管电流分别为117 mAs 和109 mAs,图像重建采用 SAFIRE 迭代重建技术,值选3;对照组管电压分别为100 kV 和 Sn140 kV,管电流分别为189 mAs 和165 mAs,1.0 cm,图像重建算法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技术,其余参数均相同。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评分,利用 Kappa 检验比较观察者间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2组患者平均 CT 值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噪声及信噪比(SNR)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 分别为4.705、4.403,P 分别为0.0008、0.0007);2组对比噪声比(CNR)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20)且无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为(10.801±0.594)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270.317±5.439)mGy·cm,有效辐射剂量(ED)为(1.594±0.031)mSv,对照组 CTDIvol 为(18.870±0.356)mGy, DLP 为(464.560±1.577)mGy·cm,ED 为(2.741±0.009)mSv,实验组 ED 较对照组降低约41.8%,且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双能量扫描中,低管电流联合 SAFIRE 迭代重建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肺部低剂量螺旋CT放射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评价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比。方法 :对肺内结节用 2 0 0mAs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 ,扫描参数为 :12 0kV ,层厚 10mm ,扫描间隔 10mm ,螺距 1 5。选取不同层厚 (5mm、10mm)分别用 2 0 0mA、4 0mA、30mA、2 0mA、10mA扫描 ,记录各组每次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mGy)及mAs。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P <0 0 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 0 0mA常规剂量组之CTDIW及毫安秒值与低剂量各组 (40mA、30mA、2 0、10m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以 2 0 0mAs常规剂量为标准 ,其余低剂量组 4 0mA ,30mA ,2 0mA ,10mA毫安秒及CTDIw分别降低了 80 %、90 %、95 %。结论 :用 2 0mAs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毫安秒及CTDIW仅仅相当于用 2 0 0mAs的 1/10 ,辐射剂量降低了 90 %。 2 0mA是肺部扫描的最佳剂量 ,具有辐射量小、敏感性强、性价比高的特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decreasing mAs on image quality and patient dose in sinus C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educing mAs on the diagnostic quality of images and the radiation dose to the orbi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inus CT. We studied 40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paranasal sinus CT for inflammatory disease prior to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 Four groups of 10 patients were scanned at 200 mAs, 150 mAs, 100 mAs and 50 mAs, respectively. Orbital radiation dose was measured using thermoluminescent dosemeters. Images were reviewed independently by two observers who were unaware of the mAs setting used. Image quality was evaluated using a semi-quantitative scoring system for six anatomical structures. The osteomeatal complex, uncinate process, infundibulum, frontal recess, middle turbinate and optic nerve were assessed as: clearly demonstrated (2 points); demonstrated but not clearly visualized (1 point); or not seen (0 poi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hown between any of the four groups in terms of image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scoring system used in this study. Mean radiation dose to the orbit was reduced by 77%, from 13.5 mGy at 200 mAs to 3.1 mGy at 50 mAs (p<0.05). CT of the sinuses can be performed in patients prior to FESS at greatly reduced mAs without loss of diagnostic quality of the images. This is important in reducing the radiation dose to the le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牙齿正畸患者低剂量扫描策略。方法:试验分两步:①选取360名行颌面部CT扫描的受检者,随机均分为上颌组和下颌组。设置不同kV(120,100,80)、不同mAs(200,100,50,30,20,10)组成18组扫描参数,对照组为120 kV、200 mAs,选出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最低有效剂量对应的扫描参数kV、mAs值;②选取20名牙齿正畸患者应用第一步试验结果做上、下颌牙列和牙槽骨的螺旋扫描,进行横断面重建和VRT重组。结果:①80kV,20mAs组对应的有效剂量为0.011mSv,较对照组降低了9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②80kV、20mAs扫描后的横断面和VRT图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层MSCT低剂量扫描在牙齿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的保护患者和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