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西安市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和改进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西安市儿童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30年动态变化,并与全国儿童体格发育指标变化水平比较。结果 30年来西安市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增长明显,头围、胸围略有增加。西安市儿童生长发育主要指标整体明显增长,增速大于全国平均增速。结论 30年来西安市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在今后妇幼保健工作中,应继续关注儿童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数等指标,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2.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幸福的纽带。在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对社会,对家庭都非常重要。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诸多因素中,疾病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本院儿科从1993年3月-2000年3月间对2746名0-7岁患儿的体重、身高、坐高、胸围、头围、上臂围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方法按《太仓市2012年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工作方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880名0~6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等5项指标测量,并与2005年9市城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太仓市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随年龄增长呈生长速度下降趋势,除12月龄组外,各指标均为男童高于女童,且已达到或接近2005年9市城区标准。结论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高,评价标准运用适宜。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头胸围发育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梅  章煜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3):110-113
[目的 ] 了解上海市 7岁以下儿童头胸围发育现状 ,1985~ 1995年头胸围相互变化的规律。 [方法 ] 选取同年龄、同性别、同城乡的 0~ 6岁儿童分 2 2个年龄组 ,每组 2 0 0例 ,分析头胸围的均数及标准差。 [结果 ] 1995年现状 :0~ 4个月龄的婴儿 ,胸围增长的速度大于头围 ,4~ 12月龄婴儿 ,胸围增长速度小于头围 ,1岁以后胸围增长速度又大于头围。头胸围交叉相对早的婴儿 ,体格发育优越。 1985年与 1995年比较 :头胸围交叉时间无明显提前 ,个别年龄组有延迟。 10年均值比较发现 ,胸围发育落后于头围发育。 [结论 ] 头胸围增长速度因年龄增长而变化。 10年比较 ,胸围发育落后于头围发育。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从出生到不满7周岁城区和郊区的汉族健康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和胸围,调查共分22个年龄组,共调查17 522人。 【结果】 生后前3个月体重每月增加0.99~1.16 kg,身高每月增加3.6~3.8 cm,此后增长速度减慢;城区和郊区的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平均值之间存在差异,集中于大年龄组。多数年龄组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平均值高于中国九市儿童平均水平,头围、胸围与中国九市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北京市城区儿童绝大多数年龄组体重、身高均高于WHO标准,郊区儿童较小年龄组大多超过了WHO标准,而较大年龄组多数与WHO标准多没有差异。 【结论】 北京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模式符合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的规律;儿童体格发育城郊差异仍然存在;总体上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北京市儿童体重、身高高于2006年WHO公布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按《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14 761名儿童进行现场测查,并将结果与历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福州市城区儿童的身高、体重与199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身高和体重普遍达到或超过WHO的标准。[结论]福州市儿童生长的长期变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郊区增长幅度大于城区,城郊差距进一步缩小。胸围增长幅度明显小于身长增长值,儿童保持细长体型。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1975、1985、1995、2005年4次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从出生到不满7周岁城区和郊区的汉族健康儿童,共分22个年龄组,城郊男女每个年龄组200人左右.结果 2005年北京市城郊区男女童的体重、身高较30年前均有明显增长,增长幅度分别在0.02~3.84kg和0.1~9.3cm之间,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近10年在2.5岁以上的较大年龄组存在生长加速的情况.男女童的体重和身高的城郊差异较30年前都有明显下降;近30年来北京市儿童体重、身高增长幅度较日本儿童明显.结论 北京市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30年前有明显提高;城郊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我市儿童出生体重超出九省市初生儿.随后各年龄组儿童体格发育处于较低水平.7岁以下男童体重及身高达均值率分别为44.98%.43.78%;女童则为44.06%.40.47%.经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儿童体格发育的因素有父母身高、母亲职业、入托情况、儿童营养以及反复呼吸道、肠道感染、贫血等疾病因素.提出促进儿童体格发育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1975-200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1975-2005年间我国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资料来源于1975、1985、1995及2005年中国9个城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调查点为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及昆明市的城区及郊区县.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刚初生至差1 d不满7岁的健康儿童,分22个年龄组,每市、每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儿童各150~200名.1975年样本量为158 400名,1985年样本量为152 874名,1995年样本量为157 362名,2005年样本量为138 775名.分析7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变化.结果 30年间,无论城、乡、男、女,多数年龄组儿童的平均体重、身高均有明显增长.其中12~15个月组体重增长0.76~1.14 kg,6~7岁组增长2.58~3.26 ks;12~15个月组身高增长2.7~3.8 cm,6~7岁组增长5.0~7.6 cm.胸围4个月前几乎无增长,4个月后略有增长;头围增长幅度最小,增幅在0.1~1.0 cm之间.1975-1985年、1985-1995年、1995-2005年身高、体重每10年的增幅逐渐变大,其中5~6岁城市男童体重分别增长0.58、1.02、1.67 kg,身高分别增长1.5、2.0和2.6 cm.身高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其中6~7岁组男童的城乡差别由1975年的4.9 cm降至2005年的2.6 cm;体重城乡差距的变化则为3岁前略有缩小,3岁后却逐渐增大,其中6~7岁组男童体重的城乡差异由1975年的1.14 kg增大至2005年的1.72 kg.身高、体重的地区差别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结论9个城市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呈快速增长趋势;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有逐渐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头围、胸围发育的现状、规律及在国内所处的水平.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 472名健康儿童,与2005年全国(九市)的0~6岁儿童头围胸围指标比较. 结果头围、胸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出生时头围大于胸围,0~4个月胸围的增长速度大于头围,4~12月胸围的增长速度小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的增长速度大于头围. 结论长春市0~6岁儿童头围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胸围稍大于全国水平.头胸交叉时间提前,出现在1个月.  相似文献   

11.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总面积304002km~2,人口有49920人,其中汉族占36.66%。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等)占63.34%。为了解和布克赛尔自治县城镇0~6岁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我们于1998年至2001年对该县两镇0~6岁儿童进行了体格发育调查,现将调查和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惠龙  黄小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2-2474
目的:为研究21世纪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制定2005年深圳地区初生儿体格发育衡量均值,并与其它城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直接观测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结果: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4kg、50.7cm、34.1cm、33.9cm、33.2cm;女性为3.24kg、50.3cm、33.9cm、33.6cm、33.0cm;男婴比女婴分别增加0.1kg、0.4cm、0.2cm、0.3cm、0.2cm,P<0.01。②2005年深圳户口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3kg、50.6cm、34.0cm、33.9cm、33.2cm;女性为3.25kg、50.2cm、33.9cm、33.7cm、33.0cm。③2005年深圳籍贯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25kg、50.4cm、33.8cm、33.8cm、33.1cm;女性为3.23kg、50.2cm、33.8cm、33.5cm、33.0cm。结论: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足月初生儿男婴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kg、0.3cm、0.2cm、-0.4cm、0.5cm,P<0.01;女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kg、0.5cm、0.4cm、-0.3cm、0.4cm,P<0.01。②深圳暂住人口和深圳地区总平均的男女体格发育五项均值完全相同;深圳户口部分均值略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深圳籍贯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明显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均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罗湖区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为政府制订儿童保健方针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本辖区5个社区与12所托幼机构,11241例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评估分析。【结果】男女儿童身高、体重的年增长速率基本一致,生后第1年生长速度最快,1岁以后生长速率减慢;男女儿童的体重、身高分别在1岁半、2岁后呈现性别差异(P0.05);深圳罗湖区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达到甚至略超过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儿童水平。【结论】深圳罗湖区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较好,但还需进一步推行儿童科学喂养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85年全国学生作质、健康调研资料,报告了中国十六个少数民族男大学生和八个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应用指标有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盆宽。结果表明:①、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南方少数民族;②、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育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李丽娟  赵钟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05-3608
目的:了解大理白族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按《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对2011年云南省大理白族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将结果与1988年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云南省大理白族儿童的体重、身高、头围、胸围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符合儿童的体格生长规律;与1988年相比有大幅度增长,结论:云南省大理白族儿童体格发育的长期变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丽水市区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评价儿保工作的成效,为今后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8年1~4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测量其身长、体重,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WHO推荐的标准比较. [结果]3岁以下儿童身长、体重均高于或接近于WHO标准,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结论]市区儿童系统管理成效显著,加强6~18个月儿童营养、防病指导是今后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按(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对2009至2013年5年来儿保门诊就诊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将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分别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和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组织的2010年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儿童体重、身长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符合儿童体格生长规律,第1年生长速度最快,女童1月龄一〈6月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2kg,身高平均增长2.6cm,6月龄~〈12月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27kg,身高平均增长1.46cm;2岁以后男女童体重平均每年增长约2kg,身高平均增长约7cm,男重大于女童。2009至2013年体格发育水平没显著变化。2010年7岁以下儿童年龄别体重及身高,低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除个别年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高于2010年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农村7岁以下儿童,除个别年龄组外,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受卫生保健服务、营养供给、家庭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7岁以下农村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及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方法:通过整群抽样调查江西省农村9238例儿童,所有儿童均由统一培训人员测量身高、体重,以WHO/NCHS标准为参数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计算年龄别身高Z值(HAZ)、年龄别体重Z值(WAZ)和身高别体重Z值(WHZ)。分别计算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患病率。结果:我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6月以内可达甚至超过WHO标准,6月龄后开始滞后。6月龄内儿童Z值主要分布在0~1和-1~0两个区间;6月龄后逐渐向左移,Z值主要分布于-1~0和-1~-2两个区间。儿童HAZ和WAZ主要分布在-1~0和-1~-2两个区间;而WHZ则以0~1和-1~0两个区间为主。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患病率分别是13.2%、13.0%和2.9%,出生后6月内营养不良检出率最低,以后随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加,生长迟缓率在18~24月龄时达高峰。结论:我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与WHO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提示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水平和加强健康教育,有效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7—18岁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洛阳市学生的生长发育现状变化趋势。方法:对5所小学、2所中学1999年与1989年学生体检资料中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年来洛阳市7-8岁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身高、体重、坐高、胸围10年平均增长值男生分别为1.91cm、1.81kg、1.10cm、0.40cm;女生分别为2.05cm、2.15kg、1.09cm、0.63cm。各形态指标发育曲线交叉年龄与发育高峰年龄提前,发育峰值与增长水平亦有所提高。结论:该市7-18岁学生各形态指标均呈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调查表明,我市儿童出生体重超出九省市初生儿,随后各年龄组儿童体格发育处于较低水平.7岁以下男童体重及身高达均值率分别为44.98%,43.78%;女童则为44.06%,40.47%.经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儿童体格发育的因素有父母身高、母亲职业、入托情况、儿童营养以及反复呼吸道、肠道感染、贫血等疾病因素.提出促进儿童体格发育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