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临床观察 ,依据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症状、舌脉 ,认为其症状类似《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胸满烦惊” ,其病机亦符合柴胡龙骨牡蛎汤的肝胆气郁、痰热内扰、虚实错杂之证。故以该方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自《伤寒论》第107条,原文如下:"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铅丹组成,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功.原方主治少阳病误下后,邪陷少阳,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壅滞,阳气内郁不得宣达而致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等.现代医者结合疾病症、脉,运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如失眠、焦虑症、癫痫、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胃病等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仲景用于治疗柴胡证误下后少阳之邪未解、热邪内陷、胸满未除,复增烦惊病证的方剂.<医宗金鉴>谓其"以错杂之药,而治错杂之病也".笔者随吾师谭子虎教授侍诊,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宣志红  于峰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147-214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始见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所治疗疾病多与精神情志有关,而由情志所致疾病的症状多较复杂,因此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出现的症状较柴胡类其他合方类方的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自《伤寒论》第107条,即"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经文论述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形成及临床症状,方药组成有柴胡、黄芩、人参、桂枝、龙骨、牡蛎、茯苓、半夏、大黄、铅丹、生姜、大枣。本方的病机是因伤寒表证误用下法,使邪气内陷,散于体内,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心神不宁,虚实夹杂,表里俱病。病变牵涉到较多脏腑,但重心仍在少阳胆,故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孙玉信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善于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临证上善于化裁应用古方,拓展新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孙玉信教授临床经常加减应用的经方之一。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良多。现将孙玉信教授临床加减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经验介绍如下,以窥其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方证论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原书中此条病证  相似文献   

7.
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出自《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由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等药物组成。现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涉及精神心理科、神经科、妇科、内分泌等多科疾病[1]。其病位主要涉及肝胆、心、脾胃等脏腑,病机主要以胆腑郁热、痰热扰心为主。现将陈冰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内科杂病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出《伤寒论》,原文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运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郁症、癫狂、痫症等病,收效尚属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适应证: 本方在临床使用时,当以胸满,烦、惊、谵语及小柴胡汤证为主证,但见一症,不必悉具。至于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是为次症。以上主证,临床各有具体表现。(一)胸满患者多诉胸闷痞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食,舌苔黄  相似文献   

9.
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柴胡、黄芩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人参、茯苓、大枣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去痰镇惊;半夏、茯苓化痰宣窍安神;大黄、桂枝破瘀血,通脑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疏肝利胆、调气和血、化痰解郁、镇惊安神之效。张士卿教授是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南  相似文献   

1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条病机为太阳表证误下后所致邪气弥漫、虚实夹杂、表里俱病的变证。伤寒时已八九日,本已暗伏内传之机,而反误下伤其正气,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关于此条提及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物组成,目前诸版本《伤寒论》及教科书,均指为小柴  相似文献   

1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少阳病篇中的著名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生姜、大枣、铅丹十二味药物组成,原方主治少阳病误下后“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之证候。笔者反复领略其功效,细细琢磨其配  相似文献   

1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用于治疗伤寒误下后,肝郁气滞、虚实寒热互见之少阳证,现代医家拓展了此方的运用范围,包括焦虑症、失眠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精神类疾病[2].  相似文献   

14.
刘钊 《光明中医》2012,27(2):349-34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107条,原文谓:"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结合药物组成,本方证主要是伤寒误用下法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和,胆热内扰心神.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条达气机以除胸满,龙骨、牡蛎、铅丹重震降逆以消烦惊,茯苓宁心定志兼利小便,大黄泄热和胃以助安神,桂枝通阳达郁而除身重.初看寒温并投,杂乱无序,实配伍巧妙.临床辨证得当,合理选用本方,常可取到意外疗效,兹举验案两例以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5.
刘喜德 《新中医》2014,46(9):202-203
<正>《伤寒论》第107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由柴胡、黄芩、大黄、人参、桂枝、半夏、茯苓、生姜、大枣、铅丹、龙骨、牡蛎组成,全方虚实兼顾,具有和解少阳枢机、清热镇惊安神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表里俱病,烦惊、谵语等症。该方用药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云:"柴胡引升阳药以升阳,大黄引阴药以就阴;参草助阳明之神明,即所以益心虚也;茯苓、半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患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依据《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指出运用此方时"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关键,以证选方,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可取得显著效果。为了提高顽固性失眠在临床的治愈率,现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临床验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古今中外医家对本方均有较深入的研究。笔者拟从临床文献的角度,对所收集的病案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收集1984年~2003年之间的现代期刊报道75篇,古今著作7篇,导师验案11例,以从中了解医家们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规律,掌握本方方证。  相似文献   

18.
郭恒林 《河北中医》2009,31(1):69-6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首见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药物组成:柴胡12g,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5g,半夏(洗)6g,大黄6g,牡蛎(熬)5g,大枣(擘)6g。刘渡舟认为本方证病机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三焦之气不和,  相似文献   

1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党参代)、半夏、龙骨、牡蛎、茯苓、桂枝、大黄、铅丹、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达邪,泄热化痰,镇惊安神之功效。原治少阳不和,气火交郁,心神被扰,神不潜藏之往来寒热,胸胁满闷,烦惊谵语,二便不利,身困重不能转侧等征候。《伤寒论》第107条说“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取得较好疗效,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绪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笔者常用方剂之一,根据个人的经验,本方为对神经症与神经症兼高血压之药方,效果都良好。“仿寒论”太阳病中篇、本方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所治之证,为属於胸肋少阳部位之病证也。本方的处方,在版本不同之伤寒论中,颇有出入,於一卷第七号汉方与汉药志上,大塚敬节氏曾有所论列,兹姑从略。本方的构成,其不同之点、兹举其主要者、如下:一、宋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黄芩、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