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1岁,主因"发作性意识障碍2 d"于2017年10月16日收住神经内科。患者2017年11月14日9∶00乘车途中突感头晕,伴视物模糊,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9∶40送往当地医院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约半小时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呈嗜睡状,颅脑CT:右侧顶叶、右侧小脑半球陈旧性梗死灶,未见出血灶,考虑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可能性大,12∶00予以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意识清楚,14∶00患者出现烦躁,间断胡言乱语,问  相似文献   

2.
<正>丘脑的供应血管存在多种变异,Percheron动脉为十分少见的一种变异形式,因该动脉闭塞导致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而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双侧丘脑梗死多导致患者出现丘脑三联征(急性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垂直凝视麻痹),而早期以TIA形式起病的病例罕有报道。现报道1例以TIA形式起病的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双侧丘脑血管解剖及梗死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  相似文献   

3.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隐源性卒中的重要原因[1].丘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但双侧丘脑梗死相对少见,丘脑的供血存在多种变异,Percheron 动脉是 1973 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ercheron首次提出并命名,指双侧丘脑穿通动脉起源于同一侧大...  相似文献   

4.
丘脑梗死是一种少见的脑卒中类型,仅占所有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11%,旁正中区卒中约占所有丘脑梗死的22%~35%。Percheron动脉闭塞可导致双侧丘脑卒中,国外报道其常见病因是心源性栓塞,而近年来,国内多个小样本病例报告提示同时存在非心源性栓子所致,栓子主要来源于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近端。  相似文献   

5.
Percheron动脉(AOP)是丘脑旁正中动脉的一种解剖变异形式,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AOP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报道1例AOP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病例,其特点是双侧丘脑梗死呈进展性,但早期弥散加权成像未随卒中进展而出现相应弥散受限信号,多次复查后方出现与症状相符的影像学表现。通过本例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探讨AOP梗死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双侧丘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其特殊的血液供应特点,使其临床表现多样。丘脑旁正中区域最易受累,且常为对称性,研究认为Percheron动脉闭塞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报道了1例双侧丘脑梗死的患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初步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变化,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5 h于2014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 h活动中出现意识不清,跌倒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Percheron动脉梗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总结4例Percheron动脉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均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后出现智能障碍及眼肌麻痹,按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4例磁共振Tt及T2加权像均见双侧丘脑旁正中碟形长T1长T2信号,3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示双侧丘脑旁正中以及中脑高信号,其中1例中脑为“v”字形高信号。结论以卒中样形式起病,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MRI示双侧丘脑旁正中见碟形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及中脑“V”字征有助于Percheron动脉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双侧丘脑梗死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对双侧丘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以突发意识障碍急性起病,既往有房颤和糖尿病病史。头颅CT证实双侧丘脑新发脑梗死。经抗凝、降糖、促醒等对症处理后,其意识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突发意识障碍的具有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应注意与双侧丘脑梗死鉴别,以便尽早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双侧丘脑的对称性病变可能提示为血管性疾病、感染、炎症及肿瘤等疾病,在头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很难进行区分定性。本文通过对1例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报道,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不典型病例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1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缘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抖动,伴口吐白沫、唇舌咬伤,无尿便失禁,同时伴意识障  相似文献   

10.
正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AOP)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变异类型,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ercheron首次提出并命名,AOP闭塞导致双侧丘脑旁正中部梗死累及或不累及中脑,也称AOP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0.1%~2%,临床特征复杂多变初期很难确诊,预后常遗留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报道1例AOP梗死病例的诊疗过程,并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改善其预后。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入院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1岁,因突发头晕、步态不稳1周于2018年3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于家中活动时突发头晕,跌倒在地,当时未伤及头部,扶起后自觉站立时明显头晕,步态不稳,卧位时头晕可明显减轻,无明显视物旋转感,四肢活动基本正常,无肢体麻木感。发病后第2天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症状逐渐加重,站立行走困难,言语略含糊,遂入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患病以来无发  相似文献   

12.
双侧近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6岁,教师。嗜睡起病,3 d后出现言语混乱,于2001-03-07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查体:PB 180/100mmHg(24/13kPa),神志恍惚,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说话文不切题,有错语,无主动语言。人物及地点定向力差。对人及周围事物有虚构,如对同室患者说话声音很熟悉。并认为是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和已教过的学生。有梦境感及幻觉,常能听到别人和自己说话,并与之对话。  相似文献   

13.
14.
<正>患者男性,70岁。因意识模糊3 d,于2013年1月17日入院。患者3 d前清晨因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症状持续不缓解至我院就诊。发病过程中无恶心、呕吐,无小便失禁等症状。既往体格健康,饮酒20年(100 g/d)、吸烟30年(20支/d);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后诊断与治疗经过体格检查:血压128/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发现~[1],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APO)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占缺血性卒中的0.1%~0.3%,占丘脑梗死的22%~35%。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垂直凝视障碍、认知障碍等,临床易与其它双侧丘脑病变混淆,需鉴别诊断。本文总结9例APO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5年吉林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解剖变异致双侧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2例经颅脑MRI确诊的双侧小脑梗死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其头颈部血管,从而了解后循环血管的形态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例1经DSA证实左侧椎动脉较细,远端管腔闭塞,通过右椎动脉代偿供血原左侧PICA供血区但欠充分,双侧PICA共同起源于右侧椎动脉。病例2经CTA证实右侧椎动脉较左侧明显细且远端显示欠清,MRA示双侧PICA共同起源于左侧椎动脉。结论 2例双侧小脑梗死患者均存在一侧椎动脉优势供血,且双侧PICA共同起源于该侧椎动脉。在该解剖变异基础上一侧椎动脉发生病变时可出现双侧小脑梗死。因此,在临床中出现双侧小脑梗死时临床医师不能忽略这一解剖变异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5例,记忆力下降5例,头晕伴恶心、呕吐2例,9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颅脑MRI示双侧丘脑长T2信号,5例MRV示直窦血栓形成,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期回流时间延长。结论 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比较罕见,易被误诊,望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例1,男性,51岁,因突发头晕、视物重影、嗜睡10 d入院。患者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四肢无力,摔倒在地,当时无意识障碍,家属诉当天下午出现睡眠时间长,睡眠深,呼之能应,反应迟钝,肢体反应差,不伴头痛、呕吐,无二便失禁,到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到我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144/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3岁,因“发作性头晕1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6月12日入院。患者每次发作时间数秒至1分钟不等,伴轻微恶心,症状可自行缓解。近1个月发作频繁,并言语不利,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多年,应用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3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反应迟钝、智力障碍、精神改变,无运动障碍,其中2例伴眼球运动障碍。MRI显示双侧丘脑和中脑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1例FLAIR成像呈现中脑V字征;1例MRA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主要由后交通动脉延伸,P1段发育不良,即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按照脑血管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改善。提示典型临床表现、丘脑旁正中区对称性DWI高信号和FLAIR成像中脑V字征有助于早期诊断Percheron动脉梗死,单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可能是Percheron动脉梗死的潜在先天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