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太阴少阳合病型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及SAS)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SDS、SAS及DHI...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直接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方中寒凉药药品与药量都占了绝对优势,是以寒治热的方子。它治疗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是指可治疗恶寒重发热轻的症状而并非指所治疾病属阴寒之证。细读《伤寒论》148条原文,可知此为三阳合病治取少阳之意,胡希恕老前辈后期笔记认为此证津虚较甚,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比用小柴胡汤更贴切,六经的转归规律反证胡老晚年仍认为此方属少阳病类方。再加上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有缓下之药,可治"微结",这正好犯了厥阴病提纲所提到的"下之利不止"的禁忌,所以此方不是厥阴病类的方剂,而应归属于少阳病类方。辨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六经病类归属,对于先辨六经八纲再辨方证的经方临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笔者在"结胸病是恶性肿瘤的胸腹部转移"这个前提下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是伤寒本证,中是兼证,下是先讲癌症。所以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开始的128条"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之问,到第142条都是论结胸病的。其后第143条—第145条是论热入血室,从病位上予以区分鉴别。第146条的柴胡桂枝汤证是"心下支结,外证未去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药分析,认为本方证的主要病机是邪陷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并认为本方证并未兼有太阳表征及水饮内停,而太阴虚寒、阴津不足才是其兼证,因而本方具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主要用治邪入少阳、太阴虚寒、阴津不足之证。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条文中“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此为未解也”三处看法不一。本文通过搜集古今文献,结合《伤寒论》条文对其逐一分析,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为少阳邪热内蕴,脾阳受损,痰饮结聚兼郁火伤津,寒邪内陷肝经,郁逆而上冲。其功效为清少阳、护太阴、降冲气。  相似文献   

6.
<正>在《伤寒论》柴胡系列方证中,大、小柴胡汤我们耳熟能详,用起来亦得心应手,相反,提到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常感陌生,临床使用亦少,甚至有些医者从未用过。究其原因,不是该方证临床少见,而是在病机认识上,历代医家见智见仁,众说纷纭,让人难以准确把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伤寒论》教材将其病机诠释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而以此按图索骥的话,该方证在临床中确实不多见,且方中把牡蛎与栝蒌根的配伍解释为"逐饮散结",也不免让人有牵强附会之  相似文献   

7.
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温寒通阳,解结生津,具有寒热并用的特点,为厥阴代表方剂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错综复杂,呈现寒热错杂、正虚与邪实并存的特点.现引证相关经典原文结合临床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阐释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论述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从厥阴病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基础,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方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干姜、桂枝、甘草、括蒌根、牡蛎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清热散结,温阳化气,软坚逐饮之功能。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收效甚捷。故录于此,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 14 7条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主要论述了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症状和处方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在当今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 ,笔者试从理论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1 药物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熬 ) ,甘草二两 (炙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初服微烦 ,复服 ,汗出便愈”。方解 :柴胡配黄芩 ,取小…  相似文献   

10.
柴胡桂枝干姜汤新用辛文华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桂枝、黄芩、花粉、牡蛎、干姜、炙甘草组成,用治伤寒下后,邪陷少阳,阳气郁遏、水饮微结所致的“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诸症。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寒热错杂之顽症,...  相似文献   

11.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解读,历代医者百家争鸣,对于其条文的辨识主要存在(1)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2)少阳郁结偏甚兼有津伤;(3)少阳与太阴合病,兼有太阴之虚这三种观点,学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一文从解析仲景原文,思辨后,以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的分析更为贴切仲景之意。又分析其方药,把握方剂,用药之要点,同时详细解读牡蛎药性功效,指出其软坚散结,泄水渗湿之功,并附一临床验案选读,从而较为全面学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一经方。  相似文献   

12.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伤寒论》柴胡类方剂之一,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了其理论内涵,并逐步将本方运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之中,但对其病机的注解却各执一词。故通过搜集古今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不同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的见解,认为邪在少阳为诸多医家的共识,有表邪未解、津液损伤、水饮内停、气化不利、太阴虚寒等兼证的分歧。通过对导师李振华教授临床运用本方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邪在少阳兼津液损伤、太阴虚寒是对其病机最合理的解释,临床只要见到少阳太阴合病,皆可加减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总结古今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在病机、方解、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即只要抓住邪陷少阳、三阴机转这一主线,谨守病机,随证化裁,治疗上虚实兼顾,寒热并用,适时调整方中寒热药物比例及用量,师古而不泥古,举一而反三,就能应用自如,效如桴鼓。并强调指出,其临床应用不必拘泥于有无表证、水饮内停、津伤、阳损、痰结等兼证,从而扩大了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张长恩 《北京中医》2004,23(4):244-24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1],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2].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石玮  邹卓成 《河南中医》2006,26(2):17-18
《伤寒论》中以柴胡命名的方子共有六张,其中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争议最多。有从少阳兼水饮内结之说者,有执少阳兼表邪未解之见者,有持少阳兼津液内伤之论者,有作汗下邪陷、阴阳两伤之说者,有创邪陷少阳兼太阴虚寒之说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不揣固陋,通过研习诸家观点,结合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仲景之经方,原用治少阳病兼气化失常等证,现代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急慢性中耳炎、结膜炎、湿疹、头部疖肿、美尼尔氏综合征、阳痿、糖尿病、放疗后味觉缺乏症等。  相似文献   

17.
<正>《伤寒论》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表证内陷少阳,而兼饮停。盖少阳分司手足二经,胆与三焦皆属之,故水饮与邪热夹杂于三焦之故。笔者有幸入室江浙名家林丹峰,先生日诊近百之众,活  相似文献   

18.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各家的见解进行了评述后,认为柴胡桂林干姜汤证的病机应重视正气虚弱的一面,汗下后致津液受损,伤其脾阳,邪在太阳少阳两经,不存在水饮、痰等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1],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2].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