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便异常出现于多种疾病,但其病因病机却各不相同。补中益气法为中气亏虚、元气下陷之病变而没,凡临床诊断符合病机者,就可根据本法选用方药。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对脾胃气虚下陷的病机作了重要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李氏认为,元气为健康之本,脾胃乃滋养元气之源,主张用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胃内伤诸证,强调补中益气以使脾气上升、元气充沛,则病可自愈。李氏创制的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气虚下陷等证,  相似文献   

2.
<正> 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之所由生。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明确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胃病则五脏六腑失其化源,而五脏六腑的病变也必然会累及于胃。所谓“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相似文献   

3.
人身之本有二,人受身于先天,先天者肾也,调护于后天,肾藏精,脾统血,脾为生化精微之源,精微者全身气血之源。脾气不旺,而易受邪,宋代李果所著《脾胃论》曰: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其对后世内伤诸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由内而生,这是李果学说的基本论点。脾胃不健,则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可导致阳衰、阴竭、气虚、血亏、食滞、痰浊、积滞、水湿等不同疾病。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转输,脾胃之气衰竭,人即死亡。古稀之年,天癸…  相似文献   

4.
<正> 赵老主要学术观点是:重元气、重脾胃,主运化。临证时以正为本,邪为标,治外感主张标本兼顾,内伤杂病倡用“运化”以复元益气。不轻用苦寒、酸涩、凉腻以伤阳气,治法以补元益气、运化脾胃,温养肝肾为要旨,但亦不废育阴。元气是一身之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凡病皆因正气衰馁引起。倘不“慎风寒以护卫气、节生冷以护胃气,谨房帏  相似文献   

5.
白兆芝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中医内科疑难杂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临床擅长运用补脾益气法治疗疑难杂病,其补中益气升清法,补脾胃泻阴火法,健脾益气法,健脾升阳除湿法,补脾益气、化痰祛饮法,益气健脾、温阳散寒法等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的首方,其蕴含的“益气升阳泻火”立方原则是李东垣基本学术思想的体现。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立足五脏气化,重视五脏联系,五脏中皆有脾气,脾土一虚,则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肝木郁而化火,心火甚嚣妄动,肺金为火所克或奋起以复脾土之母仇,肾水泛滥而气机亦塞——从而影响五脏间的整体气化流动状态。以此解读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认为该方主治疾病之病机为“脾胃虚衰而元气不足,气火失调而升降失常”,发病以脾胃为本,常累及心、肝,甚则波及肺、肾,五脏相继受累;该方用药配伍以升发阳气、补益元气、苦寒清热为主,寓泻阴火于升阳、补气之中,令元气充足升降有序而阴火自除。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许慧娟 《中国针灸》1998,18(10):614-615
吾师施延庆主任医师对脾胃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衰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在临证时十分重视从脾胃论治,凡脾胃虚衰、中气下陷诸症均用益气升阳之法,益气穴与升阳穴相配伍,选用脾俞、中脘、足三里、气海、百会五穴,为统治脾胃气虚之良方,随症化裁、针灸并用,每获良效,兹举验案四则如下。1 泄  陆××,女,46岁,教师,1995年4月11日初诊。4年前因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经住院治疗后,症状基本好转出院,尔后遇劳累辄发腹痛便泻,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症状。近二年来工作繁忙,泄泻反复发作,时脘腹不适,经本地区医院作胃…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大倡脾胃之重要,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为健康之本,脾胃内伤,元气衰惫则百病由生。治疗上常用甘温药物顺其升发之性补益脾胃,创制补中益气汤等名方;同时重视用针灸调补脾胃。然而,这一点却鲜为人知。鉴此,笔者根据李果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对其补脾之针灸用穴,治法,作一初步探讨。1.补土伸元气法:取足阳明胃经合土穴足三里,采用推而扬之的针刺补法,以伸展、充实脾胃下陷之元气。《脾胃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中说:“皆先由喜、怒、悲…  相似文献   

9.
试论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的地位曹宏指导郭孝月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10.
脾胃乃元气之本原,升降之枢纽。脾胃伤则元气衰,由此可产生全身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这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正如他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所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故其在治疗上特别强调脾胃之气的生长、升发。观《东...  相似文献   

11.
李果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独重脾胃,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病理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则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李杲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病理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则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在《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中力倡甘温除热、益气升阳,为后世医家治疗内伤病奉为圭皋。其思想对当今医师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健康之源。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在李氏看来是人体气机升  相似文献   

15.
《易经》有言“大哉坤元”,说天地万物以土为最,盖土能生万物也。中医认为脾胃属土,具土之德性。在生理上突出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泉”;在病理上突出强调“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治疗上突出强调健脾养胃扶土乃一切治法之中根本大法,“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大医”。笔者以脾胃学说指导临床,以扶上健脾养胃治疗多种慢性疑难杂病,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上下交损治其中慢性疑难杂病可见心肾亏损,水火不济,阴阳俱虚,气血精津皆明显不足的状况,治疗颇为棘手。补L则…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症,是上腹痞胀、泛酸、嘈杂等证的统称,包括西医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等病。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元气又非胃气不能滋之,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则疾病由所生,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调理脾胃甚为重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的名著《脾胃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书中论述“脾胃与元气”、“脾胃为升降枢纽”等生理观点 ,提出了“火与元气誓不两立”、“升降失常”等病理概念 ,在调理脾胃方面 ,应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 ,特别强调“升阳”的重要性。我师陈连起教授在临床治疗杂病中 ,集各家之长 ,灵活运用理、法、方、药 ,其中用“升阳益胃”法亦收到了显著疗效。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主要表现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 ,食则胀满。陈教授认为 :本病多为脾胃虚…  相似文献   

18.
曾斌芳教授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由生。脾胃中洲枢机不利,则四邻八达皆受影响,各种疾病随之而生。本病以脾胃虚弱为本,寒湿、湿热、瘀血、气滞为标,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以四君子汤加减从虚从实分而论治,尤其提出冲气上逆所致脾胃病的常见特点及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在其代表作《脾胃论》提出了较完整的脾胃学说的理论 ,创立了一系列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 ,被后世称为“补土派”。李氏创立的升阳益胃法为内伤杂病的证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升阳益胃法理论基础脾胃元气论是东垣脾胃学说的一个中心内容。他认为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根本 ,而元气之升发又源于脾胃之气。《内外伤辨惑论》说 :“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升发诸阳上升之气 ,此六者 ,皆饮食入胃 ,谷气上行 ,胃气之异名 ,其实一也。”因此 ,东垣提出的元气包括真气、胃气、谷气、卫气、荣气、清气、阳气、三焦之气等。分而言之 ,则成为各自…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临床上遇到的很多疑难杂病是由气机的升降失司所致,调理升降之枢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补中益气汤作为调理脾胃升降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便是在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心悸、复发性口腔溃疡、胸痹三则棘手病证入手,进一步阐述临床治疗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调整升降之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