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科》2017,(4)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患者在ICU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时管路细菌污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监测结果分为污染组与非污染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VAP的发生情况、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管路细菌污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呼吸衰竭患者在ICU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的发生率高达46.7%;污染组患者VAP发生率(21.43%)与病死率(17.86%)均显著高于非污染组(6.25%,4.69%),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显著长于非污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在ICU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时管路细菌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会明显增加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死亡风险,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对重症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ICU收治的重症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治疗后的转归情况,分析临床治疗体会。结果研究对象治疗后PaO_2和FEV1/FVC%显著增高,PaCO_2和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67例(95.71%),死亡3例(4.29%)。死亡原因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ICU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救治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机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ICU诊治的老年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都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呼吸泵衰竭改善会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只有在符合撤机标准时予撤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8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AP、RR、pH、PaO2与PaCO2值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狭窄、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2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作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并不影响患者的血气指标,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道护理管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气道护理管理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后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临床对重症监护室患者VAP的预防效果,降低临床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尹汉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3-4304
目前,临床医师已广泛采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和呼吸停止的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关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即是主要并发症之一。VAP是指在患者机械通气(MV)48 h后或停止MV或去除人工气道48 h之内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1〕。VAP是重症监护病房内主要严重的获得性  相似文献   

6.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92例重症患者;偶法分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施以基础性常规护理以及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重症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率(4.35%)同对照组(34.78%)显著(P0.05);观察组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等同对照组重症患者比降低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患者施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大幅度降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显著缩短,优化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重症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22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110例)和B组(110例),分别采用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确定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再次插管率、死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肺部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用于重症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确定可显著缩短有创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再次插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干预用于呼吸机治疗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预防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实行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30例患者为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分泌物量、人工气道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口腔分泌物量多于常规组,且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VAP发生率为6.90%,低于常规组的26.67%(P<0.05).结论 使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实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流出,缩短其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概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选择。方法:老年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2组都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呼吸泵衰竭改善后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只有在符合撤机标准时予撤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86.8%(P0.05)。治疗后2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RR)、p H、动脉氧分压(Pa O2)与CO2分压(Pa C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狭窄、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呼吸改善作为节点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不影响患者的血气指标,可提高疗效,缩短患者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1,2])。VAP是重症医学科(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3]),在国内外ICU内的发病率为9%~40%,病死率高达24%~76%。并发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人体气道模型,通过观察体位,分泌物粘稠度,潮气量和流速对气囊上滞留物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丹  阮汉利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287-1288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肺结核并呼吸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治肺结核占66.7%,发病诱因为肺结核活动(66.7%),肺部感染(22.9%),气胸(6.3%),喀血(4.2%)。I型呼衰占62.5%。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占29.2%,经常规治疗77.1%(37/48)缓解,18.8%(9/48)死亡,并发MOF者死亡率57.1%。结论肺结核并发呼衰诱因以结核活动及肺部感染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以免发展成为MOF。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宇 《内科》2008,3(2):166-167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1)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为特点,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二氧化碳血症。(2)70例重症肺结核中以肺部感染为诱因者32例(45.71%),其他诱因为咯血14例(20.00%)、病灶进展13例(18.57%)、气胸11例(15.71%)。(3)70例均合并呼吸衰竭,其中Ⅱ型呼衰63例(90%),Ⅰ型呼衰7例(10%)。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3例(47.14%)。(4)经常规治疗70例中有51例缓解,19例死亡。第一次呼吸衰竭至死亡时间平均为2.6年,并发MOF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呼吸衰竭,肺感染为最常见诱因,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及早发现肺内感染及呼吸衰竭,及早应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69例肺结核全肺切除的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9例病人中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6例,支气管残端瘘3例,术后病灶向对侧播散2例,术后失血性休克(胸腔广泛渗血所致)5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2例,胸腔内大面积渗血死亡2例。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1%(18/69),治愈好转率94.2%(65/69),死亡比例5.8%(4/69)。结论 全肺切除仍是治疗某些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结果表明:肺结核化疗效果不满意(包括耐药因素)、术中操作失误及术后管理不当仍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全肺切除术后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结果98例合并肺部感染73例(74%),Ⅰ型呼衰63例(64%),Ⅱ型呼衰35例(36%)。结论呼吸衰竭是肺结核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结果:54例合并肺部感染40例(74.1%)。I型呼衰35例(64.8%),Ⅱ型呼衰19例(35.2%)。结论:呼吸衰竭是肺结核严重的并发症,需加强营养支持、基础疾病治疗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etralogy of Fallot (TOF) with absent pulmonary valve (APV) represents an extreme form of tetralogy where pulmonary insufficiency and mild annular stenosis often results in massive pulmonary arterial (PA) dilatation. The aneurysmal left and right PAS often compress the adjacent trachea and bronchi, leading to airway obstruction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n infancy. Between 1991 and 1997, 11 patients underwent a single stage repair of TOF and APV using a valved (10 patients) or nonvalved (1 patient) homograft conduit and PA reduction arterioplasty. There was one (1/11 [9.1%]) perioperative and one (9.1%) late death. Both deaths were related to airway complications.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and ventilator-dependency due to underlying tracheobronchomalacia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termediate follow-up shows a high incidence of reintervention for conduit stenosis and/or insufficiency and tracheobronchial compression. These infants also required multiple hospitalizations for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secondary to their tracheobronchomalacia. Stenting of the right and left main bronchi with balloon 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is a new experimental therapy that has been useful in two recent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despite satisfactory intracardiac repair. It may provide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herapy to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cheobronchomalacia. Complete repair with a valved homograft conduit and reduction pulmonary arterioplasty in infancy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is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infants with TOF with APV. With this approach the patient outcome is essentially determined by their airway status and airwa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临床常用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3—12月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143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71例,继发性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组)72例。检测并分析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SOD、超敏C反应蛋白(H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 呼吸衰竭组的SOD水平为(524.16±225.97)mg/ml,低于肺结核组的(725.34±325.63)mg/ml;HCRP水平为(68.51±43.6)mg/L,高于肺结核组的(56.07±39.56)mg/L;ESR水平为(50.05±29.03)mm/1h,高于肺结核组的(37.13±27.58)mm/1h;NT-proBNP水平为(882.19±182.36)ng/L,高于肺结核组的(360.26±73.9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0、1.78、2.69、22.78,P值均<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的SOD水平≥300mg/ml时,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是SOD<300mg/ml时的89%(OR=0.89;95%CI=0.76~0.92);肺结核患者的NT-proBNP水平≥80 ng/L时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是NT-proBNP<80ng/L时的1.21倍(OR=1.21;95%CI=1.12~1.28)。SOD、ESR、HCPR、NT-proBNP在预测肺结核患者是否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SOD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862,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93.1%,临界值(cut-off值)为478.51mg/ml。NT-proBNP的AUC值为0.764,敏感度72.5%,特异度82.7%,cut-off值为340.20ng/L。结论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血浆中SOD及NT-proBNP水平对患者是否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2006年间收治的伴呼吸衰竭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84例患者入选,死亡8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d(1~177d),50%患者死于入院30d内。死亡组的结核多耐药率、多脏器衰竭、院内获得性肺炎及APACHEⅡ等多项指标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多次复治病例,晚期及粟粒型结核,院内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脏器衰竭。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病死率,很多因素影响其愈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多学科协助团队(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2018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所有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200例,将2017年96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窒息风险评估+传统救治模式(止血、开放气道、生命体征监护、气管插管、支气管动脉介入手术等);将2018年104例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窒息风险评估+MDT救治模式(组建MTD团队,制定日常及紧急情况会诊、急救流程)。采用SPSS 20.0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的时间、咯血再发生率、咯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性,采用χ 2检验或t检验、U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MDT救治后,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的时间[100.0(88.5,119.2)h]、咯血再发生率[2.1%(2/97)]、并发症发生率[3.1%(3/97)]、住院时间[(8.8±2.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8.0(229.3,300.0)h、14.6%(12/82)、13.4%(11/82)、(15.4±4.3)d](U=131.000,P=0.000;χ 2=8.276,P=0.004;χ 2=5.582,P=0.018;t=31.067,P=0.000)。结论 在确保紧急救治的基础上对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实施 MDT救治,能明显缩短救治成功的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咯血再发生率,减少咯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琪 《内科》2007,2(1):27-29
目的分析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151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程、血糖、并发症、痰菌等)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6.35%,其发生与年龄、病程、血糖高低及同时存在的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有密切关系(P〈0.05或0.01),而与性别无关;肺部感染类型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主(占39.07%),其次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51例中痊愈和显效106例(占70.19%),死亡19例(12.58%)。结论定期行胸部X线检查,控制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抗生素应用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