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皮肤透析与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CR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1组120例(脱落12例)予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治疗,治疗2组120例(脱落14例)予轻松泡浴剂皮肤透析治疗,对照组120例(脱落10例)予药用炭片结肠透析治疗。3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Cr及尿UA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78. 7%(85/108),治疗2组总有效率74. 5%(79/106),对照组总有效率65. 5%(72/110),治疗1组、治疗2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组血清BUN、Cr、UA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1组血清BUN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组(P 0. 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和轻松泡浴剂皮肤透析均可缓解CRF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清BUN、Cr及UA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寒凝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CRF寒凝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肾衰宁治疗;治疗组30例予寒痉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及24 h尿蛋白定量,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BUN、UA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BUN、UA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汗法治疗CRF寒凝证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结肠透析治疗,治疗组应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SCr、BUN、UA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2. 2%,治疗组有效率为84. 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UA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分析降氮煎剂保留灌肠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8年9月—2019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04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2组。应用降氮煎剂保留灌肠与肾康注射液静点联合治疗者53例,作为观察组;单纯应用肾康注射液治疗者51例,作为对照组。同时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 0. 01);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Scr、UA、e GFR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5例、稳定4例、无效1例、显效率81. 13%、总有效率98. 11%;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稳定8例、无效5例、显效率52. 94%、总有效率90. 20%。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 0. 01),观察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降氮煎剂保留灌肠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CRF可有效延缓肾脏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腰酸乏力、食少纳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恶心呕吐"和"食少纳呆"的症状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倦怠乏力"和"腰膝酸软"的症状较对照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BUN、UA、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BUN和Scr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减轻慢性肾衰患者恶心呕吐及食少纳呆的症状,降低BUN及Scr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与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晚期慢性肾衰竭(CRF)短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30例CR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用西药并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结肠透析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仅加用结肠透析。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钾(K)、钠(Na)、钙(Ca)、磷(P)、二氧化碳(CO2)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电解质水平均有明显改善;SCr、BUN、UA有恶化倾向,但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积分及SCr、BUN、UA、K、Na、CO2水平没有明显改善,而Ca、P水平有明显改善。结论结肠透析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CRF较单纯结肠透析有更好的疗效,短期内可以作为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皮肤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结合皮肤透析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BUN、Scr、Ccr、皮肤瘙痒症状评分的改变。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Scr、Ccr、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皮肤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中药结肠透析,而对照组仅予手工中药直肠灌肠,1个疗程2周,4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肾小球率过滤(GF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a(L(a))及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6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2组血浆hs-CRP、L(a)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营养指标Hb、Alb、Pre-A的改善,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可改善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的疗效。方法:将辨证为痰瘀水停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 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29%(33/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 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大黄附子汤结肠透析治疗。对比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对照组BUN与Scr水平高于观察组,Ccr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U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予肾功能衰竭患者大黄附子汤结肠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且不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生脉承气汤配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CKD 3~4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结肠透析治疗,研究组加用生脉承气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Cr、BUN、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eG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钙、钾、磷、HCO^-、Hb、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均<0.05),研究组血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证候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SGA分布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且2组SGA评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生脉承气汤配合结肠透析治疗CKD 3~4期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肾功能指标,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R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血清SCr和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K、Cl及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CRF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泻浊法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泻浊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 43%,对照组为77. 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益肾泻浊法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性肾病在降尿酸和改善肾功能方面作用较单用非布司他更优,可延缓高尿酸性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温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另实施补肾温脾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头晕、乏力、腰酸、纳呆中医证候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 05);与同组治疗前相较,治疗后两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和头晕、乏力、腰酸、纳呆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P0. 05),且治疗后试验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头晕、乏力、腰酸、纳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P0. 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8. 37%明显高于对照组69.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 28%(7/43)与对照组9. 30%(4/43)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938,P0. 05)。结论:补肾温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不仅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明显降低其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化瘀组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期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健脾固肾化瘀组方。观察2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肾功能以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微量尿蛋白(m 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率过滤(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PRO、m Alb、Scr、BUN低于对照组,而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健脾固肾化瘀组方联合前列地尔对于临床前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肾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频促透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1例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7例,均予以常规降压、降脂、纠酸、纠贫的一体化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频超声透药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UN、Scr、ALB及HB。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Scr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促透加味解毒活血汤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对缓解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对降低患者血肌酐水平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2组护理后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护理后对照组营养不良-炎症(MIS)评分、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均 0. 05),观察组各指标则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 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护理后2组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肾功能,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化瘀泄浊法治疗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10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部和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以健脾益肾化瘀泄浊法为治疗大法的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SGA)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及微炎症状况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 0%,对照组有效率为5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SG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GB、ALB、TRF、PA高于治疗前,治疗组的HGB、ALB、P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益肾化瘀泄浊法治疗PD营养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肾化瘀降浊方对腹膜透析肾衰竭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0例初次进行腹膜透析且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血脉瘀滞证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行腹膜透析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益肾化瘀降浊方,每4周为1个疗程,共服6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Smad2水平变化,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中医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BUN、SCr、TGF-β_1、Smad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综合疗效和中医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6.7%(26/30),对照组分别为66.7%(20/30)和63.3%(19/30),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肾化瘀降浊方可通过降低血清TGF-β_1、Smad2水平延缓腹膜透析患者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及对血清脑钠肽和血尿酸的影响,为慢性心理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的血清脑钠肽(BNP)、血尿酸(UA)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变化,分析2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的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清BNP、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的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升高,血清BNP、UA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心力衰竭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明显降低其血清BNP和UA水平,改善心功能,中医证候以及心力衰竭症状恢复较好,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