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廷墨 《智慧健康》2022,(30):106-110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共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氨溴索+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氨溴索+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临床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更为确切,可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氧疗依赖性与气管插管率,且还可改善血气指标,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研究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儿科2016年度收治的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此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通气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儿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儿,治疗质量,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以及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差异非常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的通气治疗和护理措施相比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显著,不仅可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还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的一种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6%VS 72.72%),(P<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NIC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CO_2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P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67.65%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合并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较常规机械通气而言,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和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RR、HR、MBP等指标。结果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P<0.05)。结论对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与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年11月-2017年12月因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疾病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行组间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试验组采用无创CPAP与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P感染情况的差异,并分析影响VAP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试验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PaO2、S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则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危重病例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原发肺部疾病、头部位置、胃内容物吸入、鼻饲、受体拮抗剂使用、丙种球蛋白使用为VAP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VAP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株。结论临床中针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采用无创CPAP与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多项临床症状,疗效显著。而针对VAP危险因素分析可为后续治疗、预防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照组应用面罩吸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口/鼻面罩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干预效果及对患儿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为及时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广元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头罩或鼻导管进行常规吸氧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70. 0%明显低于研究组患儿的9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型新生儿肺炎,可以使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降低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方式,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度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只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组的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可知观察组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达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爆发概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非常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于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有较好的效果,与常规的治疗措施相比,更具安全性,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缓解期患者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广西江滨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呼吸衰竭缓解期且仍需留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62例.对照组接受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B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h和12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RR、HR、MBP等指标。结果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P〈0.05)。结论对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卫功文 《工企医刊》2011,24(6):21-22
目的 观察无创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28例,分析应用前后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25例经过NCPAP治疗明显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1),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刨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促进AOP患儿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6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SIPPV组) 34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枸橼酸咖啡因基础上采用同步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枸橼酸咖啡因基础上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如果未获得任何效果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作为抢救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9. 5±2. 8) 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的(12. 0±2. 6) d,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23. 5%和因无创通气失败须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26. 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5. 5%和51. 5%,早产儿生发基质及脑室内出血发生率14. 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9.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儿在喂养不耐受、有创通气时间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与NCPAP比较,NS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呼吸暂停虽未能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但仍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指的是不经过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而是通过鼻罩、鼻塞或面罩等无创伤的方式将患者和呼吸机相连接,经呼吸机给予压力支持而完成通气的方式,临床主要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气管插管拔管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正压通气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和经鼻高频通气等。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支持措施中,常被优先考虑,旨在减少有创通气带来的相关损伤及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因此,加强对无创通气的理解及认识很有意义,本文就以上几种常用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指呼吸机通过口/鼻面罩与患者相连,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与有创通气相比NIPPV可以减少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但在临床上,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从而限制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回顾分析我院呼吸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68例因呼吸衰竭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病人.通过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了解影响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的因素.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102例轻、中度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采用头罩吸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经鼻CPAP无创呼吸机给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儿2 h后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治疗后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PO2)和pH值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可行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PO_2、PCO_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天内重新插管、鼻部损伤、腹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方式相比,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的治疗方式更具优越性,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对患儿的伤害性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曹杨  万雪媛 《医疗装备》2021,(7):110-1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接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试验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48 h后的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4、48 h后,两组的OI均高于治疗前,FiO2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OI高于对照组,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缩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可有效改善期通气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疗法对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持续无创正压通气疗法)与观察组(1∶1间歇无创正压呼吸疗法)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 h后的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H值、PaO_(2)水平均上升,PaCO_(2)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1∶1间歇无创正压呼吸疗法可有效改善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