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种牛痘的先驱 邱熺邱熺(公元1773-1851),字浩川,清代广东南海(今佛山市)人。邱氏早年于澳门从商,时逢传染性极强的天花病肆虐。天花病能夺命,  相似文献   

2.
何克谏(公元1633——?),字其言.号青萝山人,广东番禺人。何氏出身明代名门望族.早年习儒致仕.明朝亡後随父兄隐居番禺青萝山中,以采药、行医、着书终其一生。何氏的着作有《生草药性备要》和《增注备载食物本草》。  相似文献   

3.
刘芳 《中医研究》2006,19(2):50-51
岭南位于我国最南端,北枕五岭,南濒大海,主要包括广东、海南两省以及广西省的一部分,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岭南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及大小岛屿等,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临海,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其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与我国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群,由于生活习惯、人群体质的差异,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证候和防治方法有其特殊性,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医家风格和医疗特色。从而决定了岭南地区的医学及其文献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色彩。岭南医学历史虽有两千年之久,而最近3百年发展为最快,且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从研究前贤的生平中学习,从模仿先哲的行止中提高,将是年青中医人成长的捷径。现将研习近现代岭南骨伤科名医何竹林先生之生平事迹公诸同好,希望对有志于中医骨伤科学习与教育的年轻医师、教师,有所裨益。忆岭南名医何竹林,思骨伤医师成材路,愿吾辈,早日实现——从医者到医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现代岭南名医治疗喘证的临床组方原则及用药特色。方法:收集岭南名医治疗喘证案例51例,提取方药信息,利用Excel 2010、SPSS 25.0等予药物频数、用药类别、聚类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频数分析:甘草、半夏、苦杏仁、茯苓、五味子等33味药物为高频药物。前4味常用岭南特色草药为陈皮、桂枝、鱼腥草、枇杷叶。药类频数居前5位的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2)聚类分析:C1:干姜、细辛、白芍、桂枝、五味子;C2:白芥子、莱菔子、桃仁、厚朴;C3:白术、党参、茯苓、甘草;C4:紫菀、桔梗、百部、半夏、陈皮、苏子、款冬花;C5:麦冬、黄芪;C6:黄芩、葶苈子;C7:冬瓜子、芦根、鱼腥草、薏苡仁;C8:麻黄、石膏、苦杏仁;C9:栝楼、桑白皮;共9组药物组合。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岭南名医治疗喘证的常用药物、类别及不同组合,为现代中医治疗岭南地区喘证病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岭南地区(广州市)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对广州市三所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月发病人数与同期9项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平均气压、最低气温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成为对该类疾病的未来流行情况有参考意义的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近代杰出中医临床家梁翰芬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梁氏临证重视察脉,诊小儿指纹尤有独到心得;以妇科见长,认为调经为妇科之要,自创舒运调经汤等方;注重收集民间验方,擅用鲜品中药;提倡中西互补,救治危证,为近代岭南开明中医.  相似文献   

8.
易说岭南     
中国文化的自觉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回归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用易来解说中医学,可以使中医学摆脱现代性的种种困惑,使传统文化的治学精神给中医学带来新的能量。本文以易释医,以新的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还原。从易的角度通贯岭南的气候,地域特点,进而讨论其对岭南人体质禀赋,脾胃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河南省新密市黄帝时期的名医———大鸿名鬼臾区,进行考证。方法:从文献记载、遗迹、遗物、民间传说入手,对大鸿的籍里、族属、功绩、葬地等作以初步考证。结果:部分还原了上古名医鬼臾区的面貌。结论:在河南省新密、禹州具茨山一带大鸿当年活动过的地方,遗留有大鸿山、大鸿城(寨)、大鸿庙等大鸿遗迹。说明大鸿名鬼臾区曾在此活动过。通过考证大鸿故里当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大鸿山一带。  相似文献   

10.
近代岭南名医陈伯坛传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伯坛乃近代岭南伤寒派著名医家,笔者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调研搜集到重要资料,概述了陈伯坛不平凡的一生。内容涉及其家庭环境、师承渊源、弃儒从医的成长过程,乃至后来在广州、香港等地行医、教育经历,及其见解独到、影响巨大的著作和乐善好施、豪爽直率的性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黄岩,字耐庵,一字峻寿,清代嘉应(今广东省梅州)桃源堡人。生平淡于名利,习儒喜好为诗,又兼读医学,嗜岐黄书。以医名闻于世,除《眼科纂要》外,尚有《医学精要》见存。《眼科纂要》著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共八卷,8万余字,分为上下二册。,全书撮为歌括,十之七八,或歌或诗,论药均以“某某药要歌”为题,论症有“认症歌”、“五脏补泻药要歌”等,内外障之四十八论,则俱用“望江南”之调,朗朗上口,简醒明净。其学术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在这样的忙碌中,转眼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这时傅青主已经七十三岁了。这一年,康熙皇帝为笼络收买知识分子,施行怀柔政策,让各地推荐选拔有学之士到北京应试,录用授官。傅青主被逼无奈,抱着必死的信念赴京,却意外平安归来。  相似文献   

14.
谭玮璐 《国医论坛》2014,29(1):28-29
杨群玉教授在应用岭南草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据环境及体质特点,暑月热病选用狗肝菜、水翁花;食滞咳嗽选用芒果核、东风桔;关节痹证选用千斤拔、半枫荷;瘰疬痰核,选用风栗壳、夏枯草;湿热下痢选用救必应、石榴皮、火炭母;肝热积滞选用独脚金。  相似文献   

15.
拉祜族医药概论(连载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梁子居,广东南海人,生卒年月不详,民国时期广州名医、中医温病学教育专家。梁氏擅长内、儿、妇、温病各科,医寓康公直街居仁堂。曾任广州城西方便医院医席,也曾先后执教于广东中医专门学校、广东光汉国医专门学校、广东保元国医学校,主讲温病学[1]。任教于广东保元国医学校期间,为该校编著《广东保元国医学校温病学讲义》(以下简称《讲义》)  相似文献   

17.
梁玉瑜为清末岭南诊断学名家,以舌诊见长,创见良多。注重舌体的脏腑、经络的联系,重视察舌色、舌质、舌苔及异常舌态,形成一套集舌象、病机、用药对应的综合、立体的舌诊治疗方案,值得后世借鉴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回到山西后,傅青主继续在民间游历,一边诊病,一边联络有识之士。他在这一时期的诊病活动是可以从他的诗作中看出来的,他与老百姓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走到一个村子,就给人看病,也不收诊费,然后这家给他点饭,那家给他些水果,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学问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岭南名医对于脾胃病湿热证的用药经验。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岭南名医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的相关文献,阅读筛选文献后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经验分析。结果共收集99条处方,182味中药,常用药物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平,苦、辛、甘,归脾、胃、肺经。最常使用的五味药物是:甘草、厚朴、茯苓、黄芩、半夏,常用药对“黄芩,甘草”“半夏,茯苓”“半夏,厚朴”“甘草,茯苓”“白术,茯苓”。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由“甘草、厚朴、半夏、柴胡、黄芩、枳壳、郁金、白术、茯苓、茵陈”十味核心药物组成的关联网络,聚类分析获12首新方。结论岭南名医在治疗脾胃病湿热证时,善用苦寒、辛温、甘平,入脾胃经的药物,祛湿清热并重,以清利湿热,理气健脾,因地制宜为法,分消湿热,调理脾胃,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医是如何妙手回春?是什么样的信念令他们终其一生,淡薄名利,济世为民? 作者以亦庄亦谐的手法再现了古代中医大师一生的心路历程,用新的视野研读这些大师的医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窥中医药殿堂的途径,妙趣横生的故事使我们学到切实有用的中医药知识,让我们在迭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到可歌可泣的高尚医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