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材》2016,(12)
目的:研究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刀豆蛋白A(Con 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AST、TNF-α、IFN-γ及肝组织SOD、MDA、Caspase-3、Caspase-8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渣驯正丁醇部位能显著降低Con A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NF-α、IFN-γ及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活化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结论: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对Con A致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抗氧化活性、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离得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小鼠热板试验筛选其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藏荆芥醇提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明显减轻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延长热板小鼠的痛阈值(P0.01、0.05)。结论:藏荆芥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主要集中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蒙药玉簪花的不同萃取部位筛选出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对蒙药玉簪花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炎活性考察。结果:玉簪花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可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P0.05)及角叉菜胶作用3、4h后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度(P0.01,P0.05)。结论:蒙药玉簪花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可能是玉簪花抗炎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檵木花各提取部位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冷水浸拘束法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和幽门结扎法致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白檵木花各提取部位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结果:白檵木花正丁醇部位组小鼠胃溃疡溃疡指数和大鼠胃溃疡溃疡指数均极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说明正丁醇部位组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此外白檵木花其他提取部位对实验性胃溃疡也有一定的疗效。结论:白檵木花各提取部位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胃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250mg·kg-1APAP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做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T、AST、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肝细胞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与模型组比较,渣驯正丁醇部位中、高剂量组能够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ALT、AST和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P0.05)。结论:渣驯正丁醇部位中、高剂量组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两种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藏药坐珠达西的抗溃疡作用。方法用高、中、低剂量组(300,150,50mg/kg)对大鼠进行灌胃,观察坐珠达西对大鼠药物性溃疡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作用和大鼠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的影响。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以及二甲苯和棉球植入致炎症模型考察其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坐珠达西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消炎痛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P0.05),坐珠达西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幽门结扎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P0.05),坐珠达西对大鼠胃酸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对大鼠胃液分泌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对胃液p H有一定的碱化效应。对醋酸及甲醛所致小鼠疼痛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和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干重(P0.05或P0.01)。结论坐珠达西具有明显的抗溃疡、镇痛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禹州漏芦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耳肿胀的抗炎及其抑菌作用,进而对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对禹州漏芦进行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各部位浸膏,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11 g·kg-1)和不同溶剂萃取部位高、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考察禹州漏芦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用划线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考察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禹州漏芦三氯甲烷萃取部位的高、低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均高于60%(P0.01),其他部位的抑制率较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5种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最低,正丁醇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最低,均为312.5 g·L-1。结论:禹州漏芦抗炎的有效部位是三氯甲烷萃取部位,抑菌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为禹州漏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瓜子金提取物及其不同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进行抗炎实验,对瓜子金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个萃取部位进行镇痛和抗炎实验.结果 瓜子金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比较癃清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肿胀进行抗炎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比较癃清片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二氯甲烷和正丁醇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癃清片醇提物、水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作用,同剂量之间比较以醇提取物活性较强。癃清片正丁醇部位(0.23g/kg、0.46g/kg)能明显降低二甲苯致炎小鼠血清中PGE2、MAD、TNF-α含量,醇提正丁醇部位(0.46g/kg)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该部位(0.12g/kg、0.23g/kg、0.46g/kg)能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足的时间,该部位(0.23g/kg、0.46g/kg)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结论:癃清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活性,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可能是其一个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0.
张慧  海广范  栗志勇  张婷  吕洁丽 《中成药》2014,(12):2491-2497
目的研究白芷抗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和小鼠注射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溶液所致内毒素血症模型,考察白芷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部位的抗炎、抗内毒素血症作用。结果白芷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抗内毒素血症作用最强,其色谱峰为欧前胡素(8号峰)、氧化前胡素(9号峰)、异欧前胡素(12号峰)及两个未知成分。结论 10批不同产地白芷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均能明显延长内毒素血症小鼠的存活时间,说明白芷抗内毒素血症谱效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太白米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模型,对太白米生药材、粗提取物及正丁醇、氯仿、石油醚、水等4个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结果:太白米正丁醇提取部位(5g生药/kg)可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P0.01)、抑制小鼠肉芽肿(P0.05)、降低扭体次数(P0.05)、延长扭体潜伏期(P0.05),其余部位活性弱或基本无活性。结论:太白米正丁醇提取部位为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北柴胡正丁醇部位保肝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以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高、中、低剂量(20,10,4 g·kg-1)同时预防给药7d,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不同剂量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建立并分析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HPLC色谱图.结果: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是以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为主要成分的柴胡总皂苷,可有效抑制造模小鼠血清中ALT,AST的升高(P<0.05),同时可提高造模小鼠肝组织中SOD的活力,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结论: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于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化学成分以柴胡皂苷类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沉香药材中发挥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得到沉香醇提液,依次萃取得到其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各部位;运用热板法、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考察各部位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筛选得到沉香镇痛有效部位;运用UPLC法分析沉香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入血成分,探讨其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沉香醇提液及其石油醚部位对热板法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沉香醇提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对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所对应的成分为Aquilarone E。结论沉香醇提液的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是沉香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正丁醇部位发挥作用的物质可能是Aquilarone 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并筛选孝扇草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孝扇草醇提物进行初步分离;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筛选孝扇草抗炎作用有效部位;采用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实验,筛选其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结果: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为5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各溶剂萃取剩余部位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均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可能是其抗炎镇痛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极性部位的藏茵陈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作用和抗小鼠CCl_4肝损伤作用。方法:采用斑马鱼动物,以体视荧光和非荧光显微成像法,观察藏茵陈活性成分抑制其体节间血管(ISV)生成的效果;采用CCl_4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结果:藏茵陈水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组能够抑制斑马鱼ISV的生长,也可使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藏茵陈抑制斑马鱼新生血管生成的部位和保肝的有效部位有一致性,活性部位均集中在大极性部位——水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说明藏茵陈抗肿瘤的活性部位可能在大极性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龙船花水与醇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对小鼠胸腺与脾脏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阳性药组(阿司匹林,0.2 g/kg,脾脏与胸腺指数此组除外)、龙船花水煎液组、龙船花醇提液组(70%乙醇)、水-乙酸乙酯组、水-正丁醇组、醇-乙酸乙酯组、醇-正丁醇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与阳性药组外,其余每组均以2.925 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分别采用二甲苯致炎法测定小鼠耳肿胀度与抑制率和角叉菜胶致炎后小鼠第0.5、1、2、3、4、5、6小时的足跖肿胀度与抑制率;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理,记录并计算小鼠的胸腺与脾脏指数。考察龙船花水与醇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的抗炎作用及对小鼠胸腺与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对比,龙船花水与醇提取物及其相应乙酸乙酯与正丁醇有效部位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度与致炎后第1、3、4、6小时的足跖肿胀度(P0.05或P0.01),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耳肿胀与足跖肿胀;龙船花醇-乙酸乙酯组,水-正丁醇组,醇-正丁醇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的胸腺指数(P0.05或P0.01);龙船花水-正丁醇组可显著升高脾脏指数(P0.01)。结论龙船花提取物及其相应乙酸乙酯与正丁醇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黑面神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与其抗慢性皮炎-湿疹疗效的关联性,为探索黑面神的有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面神不同极性部位进行分离,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建立慢性皮炎-湿疹小鼠模型,观察黑面神不同极性部位对小鼠耳肿胀的改善作用。结果:黑面神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多于氯仿部位和剩余水层部位,且这两个部位抗慢性皮炎-湿疹疗效亦优于氯仿部位及剩余水层部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黑面神抗慢性皮炎-湿疹作用的效应物质主要来源于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其高效液相色谱及相关峰数据可用于衡量黑面神的抗慢性皮炎-湿疹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的时间为指标 ,探讨香丹注射液抗缺氧作用功效的有效部位.方法 用极性由小到大的5种溶剂依次萃取香丹注射液,所得各提取部位组及其部位组合组给小鼠ip给药,观察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的时间.结果 正丁醇和水提取部位组对小鼠常压缺氧存活的时间延长作用强度等同全方;正丁醇提取部位与水提取部位组合组与全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香丹注射液抗缺氧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存在正丁醇与水的极性区间.  相似文献   

19.
蜣螂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活性部位的筛选(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本草学的指导下探讨蜣螂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筛选其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丙酸睾酮致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以前列腺指数、小鼠前列腺病理组织学结果为评价指标,考察蜣螂不同提取部位对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并采用大孔树脂吸附与透析技术对有效部位进行初步分离。结果:蜣螂乙醇提取总部位(20g生药/kg)、三氯甲烷萃取部位(20g生药/kg)、萃取剩余部位(20g生药/kg)能明显减小造模小鼠前列腺指数,降低腺体增生程度,所得有效部位多肽含量达83.6%。结论:蜣螂乙醇提取总部位、三氯甲烷萃取部位、萃取剩余部位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活性组分为多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水黄皮根抗实验性胃溃疡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大鼠无水乙醇胃黏膜损伤模型和小鼠利血平型胃溃疡模型,观察水黄皮根乙醇总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胃黏膜的影响。结果: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都能明显抑制无水乙醇和利血平对胃黏膜的损伤。其对无水乙醇模型的损伤抑制率分别是86.4%,85.4%,11.5%,对利血平模型的溃疡抑制率分别是37.8%,33.8%,19.7%。结论: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明显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作用最强的部位是醋酸乙酯萃取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