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共现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关键词聚类分析法,以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内热针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内热针的文献,通过BICOMS、Ucinet、g CLUTO、Net Draw等软件对发表年份、作者、关键词进行数据整理及频次统计,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自2009年有内热针相关文献发表,之后文献数量呈线性上升趋势,2018年度发文量达38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高谦。结论:内热针疗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使用操作简便、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了内热针疗法在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疾病中的研究应用。并从传统中医学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两方面阐述了其治病机理。综观现阶段研究,内热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机制,已得到部分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但对机制研究仍不足。今后重点应进行机制作用的阐明,完善研究方法及评价体系,以提高内热针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浮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采用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对临床文献中涉及的疾病进行分类总结,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浮针临床应用和研究中的问题对浮针专家进行咨询。结果共纳入412篇浮针疗法临床研究文献,疾病谱统计结果表明浮针被用于治疗11个系统65种疾病,其中与骨骼肌系统相关的躯体痛症为其主要临床适宜病种。符仲华教授认为浮针临床医师应选择与肌肉相关的疾病作为主要的临床研究对象,并且采用规范化的浮针操作进行治疗。其次,浮针疗法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对浮针疗法的疗效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火针疗法,古称"粹针"、"燔针",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随着火针疗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治疗的疾病谱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采用主题词检索法检索近3年火针疗法临床研究期刊文献,获得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相关临床研究期刊文献242篇,统计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病种23种。本文就火针疗法在感染性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与异常经筋功能所导致的“筋纵”或“筋急”有关,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相关研究证实其发病及病理过程与膝周肌群功能退化、肌肉力学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内热针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疗周期短等优势。现基于经筋理论,试探讨总结膝骨性关节炎的内热针针刺方法,旨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探寻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浅针疗法的历史源流,追溯其历史演变过程,使人们对浅针疗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应用现状有完整认识,从而促进浅针疗法的进一步推广。方法:搜集整理有关"浅针疗法"的古籍记载及文献,对"浅针疗法"的历史源流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考究及分析。结果:发现浅针疗法由古代九针中的"缇针"发展而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革新,"浅针疗法"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浅针疗法是指将浅针尖抵于经脉腧穴皮表上而未刺入皮肤,通过指甲搔爬和推按针柄产生柔和、均匀的振颤刺激经穴以致其气,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目的疗法,在治疗失眠症、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各种眼疾等病症方面疗效满意。结论:浅针有别于针刺疗法,因未刺入皮肤,是一种安全、无痛、无创伤的"绿色"疗法,而目前仅在福建地区较盛行此疗法,因此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传统毫针刺法、针刀松解疗法及密集型内热针疗法4方面入手探讨中医针刺与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为临床与科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筋指的是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其无络属的相应脏腑,无运行血气之功,但可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本质为附属于经脉的筋肉连属系统。中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经筋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筋纵”有关,相关研究也证实其发病过程与膝部软组织功能退化、膝周力学失衡、软骨下骨质损坏及骨赘形成等因素相关。内热针是一种新型针刺工具,其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及“提针”技术发展而来。它以特制针具刺入软组织再配合现代恒温加热技术,具有刺激量大、温度可控、导热均匀的优势。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为解除膝关节局部神经卡压,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文章运用经筋理论指导内热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部位方面强调“以痛为输”,以疼痛之处作为针刺部位,选取足六经筋在膝周的筋结点进行治疗。在治疗方法上,通过内热针进行“解结”消除结筋病灶点挛缩、粘连的软组织,起到“以针代刀,以松治痛”的效果。文章基于经筋理论,总结探讨内热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认为采用内热针疗法可以松解筋结、散寒除湿、疏经通络、调畅气血,有效地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壮医针挑疗法是壮族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以"壮医"、"针挑"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5月31日以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文献,从历史沿革、理论研究、名医经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壮医针挑疗法的相关研究,阐述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舌七针疗法是一种采用毫针、电针、三棱针点刺出血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疗法,其临床疗效确切,但舌七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机理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详细介绍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相关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舌七针疗法选穴依据及其穴位释义、舌七针疗法具体取穴及操作、舌七针疗法适应症、舌七针疗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症、舌七针疗法不良反应、舌七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典型案例分析,初步探析"舌七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分别从单独运用莲花针拔罐疗法、莲花针拔罐疗法联合其他疗法,以及有关临床机理研究等方面做一综合概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治疗各科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头针疗法数据库,对近50年来头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头针疗法的科属、病种、进针方式、行针手法、头针各体系、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内科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外科、儿科。在各病种中,以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多。头针进针方式中,快速推进针体法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飞针进针法。行针手法以快速捻转法为主,频率多在200次/min。头针各体系中,应用频次最多的为焦氏头针,其次为国际标准化头针。头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其中皮肤科和妇科最为突出,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头针疗法在内科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多用快速推进针体进针方式和快速捻转行针手法,头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针罐疗法在国内的研究现状。通过整理近10年关于针罐疗法中留针拔罐疗法的应用现状的相关文献报道,发现针罐疗法中留针拔罐的临床应用较多,但质量不高,在机理研究方面关注度较低。提出目前针罐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进一步了解针罐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手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搜集期刊、医案、医籍中手针治疗疾病的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建立手针疗法治疗疾病数据库,对60多年来手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手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手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均有应用,在外科和内科中应用频次较高。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外科应用频次分别是132次(66.33%)、73次(50.69%)、67次(11.65%),内科应用频次分别是37次(18.59%)、59次(40.97%)、338次(58.78%)。期刊文献中,手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愈显率分别为:外科88.45%、内科78.06%、五官科89.96%、儿科90.65%、妇科60.61%、皮肤科67.73%;手针治疗各科疾病以双侧或者健侧手穴为主,手针配合运动疗法的使用频次为107次。医案文献中涉及34种疾病,以伤筋和腰腿痛较为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123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56种)。结论:手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均有应用,其中外科以伤筋、腰腿痛为主,内科以腹痛、哮喘为主,儿科以小儿遗尿、小儿腹泻为主,五官科以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乳蛾为主,妇科以经行腹痛为主,皮肤科也有应用;取单侧手部穴位治疗疾病愈显率较高;手针治疗外科疾病时多配合运动疗法;手针疗法在治疗各科疾病时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评价内热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组47例和温针灸组45例。取穴均以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为主,分别对患者采用内热针及温针灸疗法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率、有效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生命体征、相关血液指标及治疗环境满意度,对内热针及温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在治愈率方面,内热针组(20/47,42.55%)明显优于温针灸组(5/45,11.11%,P0.01)。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组(41/47,87.23%)明显优于温针灸组(31/45,68.89%,P0.05)。在皮肤损伤发生率方面,内热针组(6.9%)明显低于温针灸组(11.9%,P0.0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命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肌酶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环境满意度方面,内热针组(95.74%)高于温针灸组(80%,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对中风后肩痛有效,且安全可靠,在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治疗环境的满意度方面,内热针疗法明显优于温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壮医针挑疗法治疗内科疾病的相关文献,总结壮医针挑疗法临床应用研究情况和临床机理研究情况,并进行总体评价,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体征和症状,颊针疗法的镇痛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疼痛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近10年来颊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整理后进行回顾总结,全面了解颊针疗法在治疗临床痛证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提出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为促进颊针疗法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内热针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进行治疗,分析该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利用传统针刺疗法辅助功能锻炼,观察组利用内热针疗法辅助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SSRD)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6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SSR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年来浮针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近十年来浮针疗法临床应用的不同方案及疗效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今后浮针疗法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针灸疗法,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很多进展。结论:浮针疗法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均有很好的即刻效应和远期效应,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蜂针疗法是一种兼有针刺、温灸、药物协同作用的复合型针灸疗法,在RA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此文通过检索国内近5年的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13篇,总结了蜂针疗法在临床治疗RA的种类及疗效,并分析其选穴原则、刺法、治疗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以期为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