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人参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对10个产地的血人参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的方法进行鉴别。结果:各产地血人参药材在性状、显微以及薄层色谱方面基本没有差异。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作为鉴别血人参药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产明七、竹节参、珠子参均来源于人参属植物包括1个种,5个变种通过对口药材的性状、显微和薄层层析等方面的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资源保证药材质量提供了依据,且综合特征表现出的异同,支持了形态分类对人参属植物类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人参(Panax ginsengC.A.Meyer)是名贵中药,传统的人参鉴别主要依靠外观性状特征。近代,由于植物学,生药学的发展,鉴定药材的方法拓展到了从基源,显微,理化鉴别的层面、角度,从而建立了比较客观的品质评价体系。但是,这些检测技术方法很难从根本上代表人参药材变异的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人参质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药学》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为缓解《生药学》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等问题,笔者在《生药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了"雨课堂"教学工具。在此教学方法中,智能手机是学习的物理载体。在课前,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教师推送的预习资料;课堂中,师生可以实时互动;在课后,学生可以接收教师推送的复习和拓展资料。"雨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生药学的能动性和辅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中药鉴定学教材中冬虫夏草为例探讨说课思路,从课程分析、教学对象、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旨在提高该药材的教学效果,对中药鉴定学中重点药材的讲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药学为药学专业基础课。为改变目前生药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生药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以调整。教学内容力求做到"少而精",重点突出;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主动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对生药学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人参研究的日益深入,人参产品的价值愈加为人们所认识,更多的含人参的药物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人参生产、市场及有关法规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更新.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有关人参词源学、生药学(包括植物来源、药材性状、化学性质、种属鉴定)、种植与加工对活性成分的影响、国际市场及相关法规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人参及其衍生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西壮药"鲫鱼胆"的两种来源:紫金牛科植物空心花与木犀科植物青藤仔进行生药学比较,探讨两者间的异同点,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粉末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测定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鲫鱼胆"药材在粉末特征、薄层色谱特征、紫外光谱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药材的生药学对比研究,为识别这两种不同科属来源的"鲫鱼胆"药材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深入开展鲫鱼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是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3门课的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的中药标本.中药标本具有难采集、难制作及难保存的特点,而且在中药标本的采集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腊叶"标本易发黑、生霉、虫蛀,人参、虎骨等贵重药材更是难以采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瑶药材益母姜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建立益母姜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标准。方法采用经典鉴别方法,分别从益母姜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益母姜的原植物和药材形态、显微及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研究可作为益母姜药材品种鉴别、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课程《中药商品学》人参部分为内容,从教法和学法对说课稿进行了探讨,结合平时教学感受,通过“说课”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开展“说课”的确是一种有益的教研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娟娟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630-1632
在对历代本草文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三国时期《吴普本草》人参条中"叶小兑,核黑,茎有毛"的记载往往被后世本草所忽略,进一步引发对《吴普本草》中人参品种的思考。本研究运用文献学和生药学的方法,考证出现存的《吴普本草》乃残本,其残存的关于人参的记载,可能是指五加科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Nakai;其产地三国时期首推邯郸,即太行山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西洋参冠瘿组织与西洋参药材人参总皂苷含量及各人参皂苷含量的差异,为采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人参皂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紫外显色法测定西洋参冠瘿组织与西洋参药材中总皂苷含量;用HPLC法测定西洋参冠瘿组织与西洋参药材中人参皂苷Rb1、Rb3、Rc、Re的含量.结果:(1)培养27 d西洋参冠瘿组织总皂苷积累量达到最高,与西洋参药材总皂苷含量相当;(2)西洋参冠瘿组织中人参皂苷Rb1、Re的含量约为西洋参药材的50%,人参皂苷Rc的含量约为西洋参药材的80%,人参皂苷Rb3的含量远远高于西洋参药材,约为西洋参药材的16倍.结论:西洋参冠瘿组织可作为大规模生产人参皂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9,(4)
目的:对库区民间药材雪药(毛花点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临床安全用药和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按常规生药学方法对雪药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别,并以图文形式记录结果。结果:雪药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不同器官的显微组织构造鉴别特征明显。结论:首次报道了雪药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完善了雪药药材的生药学鉴别方法,该研究可为民间药材雪药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订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生药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跟踪和预测生药学的发展趋势,为21世纪初我国生药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工作体会,对21世纪我国生药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剖析?结果与结论:21世纪我国生药学的研究模式将发生新的变革,研究战略重心将出现重大转移,道地药材、绿色药材及其生产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中草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中药基本理论及其现代化等将成为21世纪初我国生药学研究的热点或前沿领域?同时包括生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重铸21世纪生药学辉煌提供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药附子形态结构计算机三维重建与动态显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了道地药材附子连续切片三维重建与动态显示,为计算机辅助生药学教学和鉴定提供了具有生动性和立体感的三维图像技术和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地方药材水蜈蚣的生药学鉴定及薄层色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基源、药材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水蜈蚣药材的生药学鉴定依据,为水蜈蚣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M005-M005
徐国钧教授,男,汉族,生于1922-11-17,江苏省常熟市人,我国著名生药学家和药学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成员。1945-07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一直从事生药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历任华东药学院生药学系代主任;南京药学院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学教研室主任;药用生物园主任: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系主任;中药研究所所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唇形科植物迷迭香进行初步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别方法。结果:通过对迷迭香药材茎、叶的横切面显微鉴别,茎、叶、花的粉末的显微鉴别,详细描述了迷迭香的生药学特征,找出了迷迭香的详细鉴别特征。结论:可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药材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功能真菌固体发酵的方法,提高人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将菌种M1与湿热灭菌后的人参药材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分别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药材发酵前后的总皂苷以及单体皂苷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检测。结果:M1真菌能够显著提高人参药材中人参总皂苷的水平,总皂苷含量在第12天达到最高,增长率为103.82%;六种单体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含量之和也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固体发酵的方法,通过真菌M1的生物转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人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