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柿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柿叶黄酮类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宁  丰杰  姚波 《中医药学报》2007,35(2):49-51
本文综述了柿叶的药用有效成份——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柿叶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柿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柿叶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f.)的叶。临床报道用于止血、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前报曾介绍从广西产柿叶所含酚酸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琥珀酸、茛菪亭等8种结晶性成分。现继续报告从该酚酸性部位中,又分离得到2种有机酸成分,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及原儿茶酸。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柿叶中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柿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经体外活性筛选,考察化合物清除DPPH和ABTS能力。结果:从柿叶中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1-羟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1)、2-(2-羟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2)、羟基酪醇(3)、原儿茶醛(4)、原儿茶酸(5)、C-藜芦酰乙二醇(6)、3-(4-羟基-3-甲氧苯基)-1,2-丙二醇(7)、乙酰对羟基苯乙醇(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2,4-二羟基-6-甲基苯乙酮(10)、香豆酸甲酯(11)、4-烯丙基儿茶酚(12)。化合物3、5、7、12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7~36.0和3.6~6.1μg/mL。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构型化合物,化合物1、2、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5、7、1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柿叶鉴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甄汉深  张三平  唐维宏 《中草药》1998,29(9):627-629
为更好地利用柿叶这一资源和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性状、显微、化学、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对柿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用于柿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柿叶的药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7.
柿叶止血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柿叶为柿树科柿树(Disopylos kaki L.f)的叶,临床上用于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实验证明柿叶可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明显减少离体兔耳血管灌流量。柿叶含有黄酮苷、有机酸、酚类等化学成分。柿叶止血的有效成分尚未见报道。我们通过对柿叶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并结合药理实验,进行了止血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柿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松 《河北中医》1997,20(1):63-64
  相似文献   

9.
柿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柿树科柿树(Disospylos Kaki L.f)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柿的应用,早载入《本草衍义》等祖国医药典籍.柿子有清热、润肺、止渴作用.柿蒂的药用已载入 药典,用于治疗呃逆.柿叶已被制成中成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柿叶入药见于清代叶桂·《本草再新》中.对于柿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已屡有报道,现就所及义献加以综述,供研究借鉴.1 化学成分解放军58医院药厂根据中草药化学成分预试方法和部分采用外stasotto氏、Dragen—droff氏、Curts和Harrio二氏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柿叶含有黄酮甙、鞣质、酚类、树脂、内酯香豆精类化合物、糖类、挥发油、有机酸、叶绿素.1960年中冲太七郎报告从柿叶D.Kaki中分离得到紫云英甙(As-tragalin).1979年日本shinoi Fumayama分离紫云英甙和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2种黄酮类物质.马桂荣在此基础上建立柿叶黄酮甙的定量分析方法.松蒲信从柿叶中分离得到桦木酸(Betu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熊果酸(ursolicacid).周法兴从柿叶酚酸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琥  相似文献   

10.
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总黄酮含量(mg·g-1)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溶剂量及提取次数和时间3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将柿叶最粗粉用25倍80%乙醇提取4次,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率.结论 此工艺有效成分提取率较高,重现性好,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柿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晏亦林  杨桂兴  李云秋 《中药材》2003,26(11):811-812
目的:研究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乙醇用量对柿叶总黄酮的提取均有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柿叶用70%乙醇提取3次,溶剂用量依次为8、8、6倍,提取时间为2、1、1h。  相似文献   

12.
柿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柿叶为柿科柿属植物柿DiospyroskakiL.的新鲜或干燥叶,其入药始见于明《滇南本草》记载“经霜叶敷臁疮”,《本草再新》记载用于“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主要用于止血、降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胃溃疡出血、肺结核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内脏出血病症[1]。其化学成分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柿叶乙酸乙酯部位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柿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异鼠李素,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芦丁。[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西产柿叶进行质量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柿叶的质量标准,提供柿叶定性、定量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广西产柿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柿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醋酸铵溶液(80∶2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4 nm,柱温25℃。结果:通过对广西产柿叶进行薄层定性鉴别实验;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齐墩果酸在0.230~2.30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0%,RSD=1.8%(n=6);熊果酸在0.430~4.30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2.1%(n=6)。结论:实验中多批次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柿叶薄层鉴别和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柿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萃取、聚酰胺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柿叶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分析(1H,13C-NMR和MS)及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柿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R,9R)-3-oxo-a-ionol[3-D-glucopyranoside(1);corchoi...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柿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为柿叶药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浸膏得率、黄酮纯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得到柿叶黄酮粗提物,并采用酸水解法、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确定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柿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1h;萃取法纯化的黄酮纯度高、得率高。结论:建立的柿叶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7.
柿叶茶的妙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媛 《家庭中医药》2007,14(9):72-72
柿叶茶与传统的红茶、绿茶、花茶不同:不合茶碱、咖啡因。晚上喝浓茶不会因兴奋引起失眠和增加心脏、肾脏负担,不加任何香花、香精、人工合成添加剂,为纯天然无公害绿色健康饮料。  相似文献   

18.
柿叶临床新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临床40余年经验,将柿叶临床新用整理如下: 一、病毒感染(风温) 周×,男,35岁,1987年10月,因发冷发热而住院10天,各项理化检查均正常。发热原因不明,而请中医会诊。诊见:患者高热、体温39℃,神清,精神疲乏,发热而恶风,汗闭,口渴,时头痛。脉沉细,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质淡苔白腻。西医诊断:病毒感染、发热待查。中医诊断:外感风热。热为阳邪,风热之邪伤人,必见发热。以紫草10克、石膏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  相似文献   

20.
柿叶为柿科植物柿树Diospyros kaki L.f.的新鲜或干燥叶片[1]。研究证明,柿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氧化、软化血管等作用[1-3]。目前已有成药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等[4]。然而,到目前为止,柿叶的质量并无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