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释放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钢  路维嘉 《中成药》1990,12(12):6-7
对国内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释放度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一般从选择剂型、改进工艺、选择辅料等几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并介绍了释放度常用的测试方法和定量手段。认为释放度可以作为评价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考察剂型、工艺、辅料的合理性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王玉蓉  任天池 《中成药》1991,13(8):35-37
综述了10年来有关中药制剂体外溶出度的研究范围、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面的进展,以及用药物动力学、药理数据法对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单体化合物、有效部位、单味药和复方的口服缓释制剂均有研究报道,内容主要是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评价,也有制剂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以及药动学和药效毒理等方面的研究。随着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缓释制剂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药脂质体口服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质体(Liposome)是由脂质组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活性的双分子层封闭小囊。脂质体制剂进入体内,通过防止药物快速降解,延缓药物释放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脂质体作药物包埋,不但能提高药物的靶向定位作用,还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及降低毒副作用。近年来脂质体制剂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功效。口服脂质体因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将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制成口服脂质体制剂,在增效减毒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其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 制备研究 双参脂质体口服液由…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实验室工作成果,以中药活性成分口服吸收机制为出发点,提出通过改善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控制中药活性成分在胃肠道中代谢、改善中药活性成分的胃肠吸收和转运、发挥中药组合活性成分之间的有益影响等方式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实验室工作成果,以中药活性成分口服吸收机制为出发点,提出通过改善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控制中药活性成分在胃肠道中代谢、改善中药活性成分的胃肠吸收和转运、发挥中药组合活性成分之间的有益影响等方式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中药分散片及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主要综述了分散片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工艺设计、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特点、质量评价、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等。分散片具有携带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便于老人、幼儿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等特点,是目前药品开发口服片剂的首选剂型。  相似文献   

8.
口服自乳化释药系统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钱一鑫  唐景玲  孙进  张天虹  何仲贵 《中草药》2006,37(10):1441-1446
自乳化释药系统是提高强疏水性药物溶出的有效载体系统之一。中药作为国之瑰宝,在防病治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组合化学和高内涵筛选技术的进步,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药。然而诸多中药或化合物因其强疏水性及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而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以自乳化释药系统作为该类药物的载体,将会给这一类药物带来巨大的市场潜能。现系统地综述口服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内容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彝族药和中药的命名特点。方法:总结彝族药和中药各自的命名分类。结果:彝族药根据药物的形态、生长特点等主要分为7种;中药根据药物的功效、药用部位等主要分为12种。结论:彝药与中药在以药物的功效、药用部位、形态、气味等四方面命名都有非常类似之处,部分彝药和中药的名字是一致的。中药的命名依据更多,但从中可看出彝药命名的影子。而彝药的命名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彝医特色,体现了彝药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口服固体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斐  王东凯  陈修毅 《中草药》2005,36(7):1110-1112
近30年来,缓释制剂以其显著的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以西药为原料的药物缓释制剂,在处方设计,辅料及成型工艺,生物药剂学特性及药动学等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许多成熟的品种如萘普生缓释片等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相比而言,中药缓释制剂的开发却大大落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批准的51个缓释品种中只有一个中药制剂。随着中国进入W TO,西药仿制日趋艰难,开发中药市场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笔者从事中药缓释制剂研究工作实际,并通过查阅近10年的国内相关报道,拟对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特点、类型、药动学…  相似文献   

11.
王琪  郑晓  吴飞  王荣荣  林晓  冯怡 《中成药》2022,(2):498-503
中药大类成分中挥发油含量低,药效强,但因其具有易挥发、刺激性强等特点,常成为中药制剂稳定性不佳、口感差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常采用环糊精包合、固化吸附等制剂技术对含挥发油的中药制剂进行处理,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和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本文将从制剂工艺和评价表征的角度出发,对挥发油在中药口服制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水提醇沉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口服制剂中药液的澄清,但该法存在诸多缺点,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在除去药液中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并使药液澄清、成品稳定、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等,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十年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五十年代末期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无机盐等水溶性杂质,醇含量在80%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生药均含有人体所必…  相似文献   

13.
周悦  马丽霞  陈军  董洁  顾薇  潘金火  严国俊 《中成药》2021,(8):2126-2130
中药口服制剂的生物效应影响因素众多,除了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外,体内吸收代谢等过程也是重要因素.口服制剂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中药复方的肠吸收研究方法较多,依据其特征总体可分为体内法、在体法、体外法,但中药肠吸收评价方法仍以单一或多种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评价.本文总结了目前用于中药复方制剂肠吸收评价的方法,展望了从整体观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应用。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应用.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澄清技术在中药口服制剂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分散片进展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散片服用方便,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国外已有十余种品种上市。本文简述其在品种开发、制备工艺改进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半仿生提取法”制备中药口服制剂   总被引:103,自引:13,他引:103  
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设计了“半仿生提取法”制备中药口服制剂的新工艺。即药料先用一定pH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剂。论述了此种工艺的理论依据,并以芍甘止痛颗粒剂为例介绍该工艺研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缓释给药系统的剂型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其组分释放同步性研究正成为领域热点,而成分的繁杂又赋予了中药制剂组分释放同步性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对近年来的口服中药缓释制剂组分释放同步性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分析控制同步释放的技术主要有固体分散体技术、分层压片技术、多元包衣技术、渗透泵技术,释放同步性评价方法主要为相似因子法和相似因子-指纹图谱结合法。现阶段的同步释放控制技术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组分释放的同步性程度还不够高;释放同步性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但该体系仍不够完整和系统。开展中药制剂组分同步释放研究可效仿中药汤剂成分同步转运的优势,以最大限度地模拟原方疗效,同时还需比较释放同步性与非同步性的药效研究,以证实同步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药缓释制剂研究在追求良好缓释效果的同时,还应力求其多组分的同步释放,以期达到中药的整体、同步、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