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深刺颈夹脊穴合牵引治疗,和单纯牵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疗效性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的方法治疗,选取颈部和肩背部阳性反应点;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主穴取天柱、风池、曲池、外关、C4~C6夹脊穴、阿是穴,配穴取阴郄、膈俞。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后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首次治疗后,两组间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84.1%(37/44),优于对照组的65.1%(28/43,P0.05)。结论: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首次治疗后的即刻疗效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疼痛评分(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ASCS)、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ESCV)。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F-36、VAS、CASCS、ESCV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其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输刺结合痹祺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一科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输刺结合痹祺胶囊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β(IL-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SCS、NDI、NPQ、VAS和炎症介质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刺结合痹祺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聚集,从而缓解颈肩部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P 0.05),且治疗组愈显率(75.0%)亦显著优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颈三针为主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颈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1.
罗莎  勾芳 《四川中医》2013,(2):123-124
目的:扣刺双上肢三阳经配合颈部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双上肢三阳经扣刺,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对照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镇痛效果、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镇痛效果、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循经扣刺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麦肯基力学疗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麦肯基力学疗法(Mckenzie);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NDI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麦肯基力学疗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PQ、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评分(PRI)、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局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埃塞俄比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选取风池、大椎、肩井、病变神经根出口处颈夹脊穴、病变经脉所过穴位进行针刺,留针30 min;对照组选用干扰电治疗仪(型号:LGT-2800V2),选取颈肩上肢敏感压痛点放置电极,20 min/次,两组均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VAS评分比较和颈椎病症状量表比较。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6%和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埃塞俄比亚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颈牵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后的追踪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肌力测定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上及改善肢体握力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沿腋神经走行取穴针刺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沿腋神经走行取穴肩井、肩贞、肩髎、肩髃、曲垣、天宗、肩胛部激痛点等,激痛点采用合谷刺法,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Hz;对照组根据《针灸治疗学》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常规针刺,颈夹脊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1Hz。两组均留针30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以及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优于对照组的71.8%(28/39,P0.05)。结论:沿腋神经走行取穴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的针刺颈夹脊等穴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电针疗法基础上加予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PQ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NP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田小刚 《新中医》2017,49(3):123-12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饮食、精神、睡眠以及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