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成改霞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3):4301-4302
三焦之名首见于《内经》,《内经》论述了三焦的部位和功能。但由于论述的不够明确,遂使后世医家对于三焦的概念与功能争论纷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中医三焦辨证探讨狐惑病的机理。方法:从狐惑病的发病部位、经络循行,涉及的脏腑心、肝、脾、肺、肾和胃、胆等进行理论探讨,并用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与结论:运用三焦辨证理论,辨析狐惑病,治疗上焦肺胃病多采用轻清疏散之法,如菊花、桑叶、蝉蜕、鱼腥草等;中焦脾胃病变多采用清热除湿之法,如厚朴、滑石、车前子、白豆蔻、藿香等,湿热并重则二者兼用;下焦肝胆病变多采用清泻火热、清热利湿之法,如栀子、柴胡、龙胆草、车前子、猪苓等;后期肝肾阴虚火旺者多采用滋阴降火,益精补肾之法,如当归、生地黄、麦冬、玄参、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等。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三焦和三焦经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竞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18-20
三焦和三焦经实质的探讨孟竞璧(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古代医学家在两千年前,通过临床实践,以及对人体解剖、生理功能、食品营养吸收、代谢和排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采用宏观的分析观察、归纳整理以及逻辑推理性思维,进行理论性创造。... 相似文献
14.
15.
16.
18.
(一)三焦之名,始见于"内经".焦,根据《周礼》释义是"鐎"字省文,有器之义.《素问·六节脏象论》也肯定三焦为器,它说:"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仑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衡之《周礼》释义,焦为鐎字简写,为盛羹之具,有流可以转注.从而测知三焦的实质是一个装盛和转注液体的大器.关于三焦的"有形"和"无形"的争论.是从《难经》开始的.《难经》创三焦为无形之说后,继之者王叔和、孙思邈、滑伯仁,辨之者陈无择、张景岳、虞花溪、喻嘉言.后此诸家,各自其说,一直延及至今,尚未获得结论.然而正确解释《难经》对三焦的原意,则源得澄而流自清矣.《难经》二十五难说: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从六腑三焦的功能与部位三焦的协调性出发论治脾胃病,主张辨证时首辨六腑三焦是否通畅,其次辨部位三焦之中焦是否和健,以燮理三焦、补益中气为主要治法,方用小柴胡汤、三仁汤、丹参饮、四君子汤加减,旨在通三焦、祛痰湿、调气血、安脾胃、调脏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