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挖掘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应用ROST Content Mining分析工具,经文本格式转化、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对骨关节炎相关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骨关节炎是以肝肾亏虚为核心,兼夹血瘀、脾虚、痰湿等的虚实夹杂证。中成药以强筋健骨为核心,常用有正清风痛宁、白芍总苷、肿痛安胶囊、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丸等。中药以补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核心,常用有牛膝、当归、川芎、独活、红花等。结论本研究应用文本挖掘方法初步阐明了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和用药规律,可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 的临床文献及名医医案,探讨DCM 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PubMed 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DCM的文献及名医医案,并查阅河南中医药大学及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内有关DCM 诊治纸质材料,提取文献和医案中临床症状、辨证分型、用药情况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DCM 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到152 篇文献及195 篇医案,其中胸闷、心悸、乏力等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舌淡红、舌暗红、薄白苔,脉细、脉沉是最常见的舌象及脉象。发现与DCM 相关的病性因素10 个,以气虚、血瘀为主;病位因素6 个,以心、肾为主。共发现临床证候62 种,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水湿停滞、血瘀水停、心肾阳虚和痰瘀互结证最常见。涉及中药共计291 味,用药频次≥50 次的药物有48 味,黄芪是使用最多药物。结论:DCM 病性虚实夹杂,主要病位以心肾为主,临床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临床治疗以补虚、活血、利水等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期刊数据库1996年1月至2016年3月中药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证型、治法及用药信息,并对各指标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6篇,涉及患者1680例。纳入文献中23项研究(88.5%)认为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证,其中本虚证出现频次前3位为肝肾阴虚(15次)、脾肾阳虚(7次)、阴阳俱虚(5次),标实证出现频次前3位为肝阳上亢(12次)、瘀血内阻(11次)、水湿内停(4次)。26篇纳入文献所用中药共计109味,其类别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健脾利湿药为主;使用中成药的研究有6项,包括黄芪注射液3项、全杜仲胶囊、舒血宁注射液、黄葵胶囊各1项;使用中药复方的研究有20项,包括单一固定复方9项、基本方随证加减6项、分证论治5项。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以肝肾阴亏为主,标实以虚阳上亢、瘀血水停为主;中药治疗多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相关文献中中医证候及用药进行分析,应用Frequency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3篇文献。恶性胸腔积液属中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中医证型偏于实证15频次(45.45%),其中瘀水互结证8频次(24.24%),饮停胸胁证7频次(21.21%);偏于虚证18频次(54.55%),其中脾虚水停证6频次(18.18%),脾肾阳虚证5频次(15.15%)。治疗多遵循"以温药和之"的原则,以经方为基础,选用泻肺逐饮、健脾益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中药加减辨证治疗。结论目前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候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有必要开展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吉林地区80例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用药进行分析,为深入剖析帕金森病用药思路、药物选择及中医证候要素表的制定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并分析中医证候在帕金森病(颤证)中不同分期中的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80例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借助文本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归纳减重文献中的用药证治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中检索中药减重文献,从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方面对文献中所用中药进行分类并统计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及构成比,运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归纳整理减重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药物性味,组方药物药性偏向寒温性质,药味多属辛、甘、淡味;药物归经多归于脾、肝、胃和肺经;药物功效以补虚、解表、活血、理气、利水渗湿、清热为主;常用的药物配伍为:草决明、荷叶、山楂、丹参、虎杖、首乌;茵陈、淫羊藿、防己、川芎;陈皮、半夏、茯苓;车前子、大腹皮、夏枯草;芍药、当归、黄芩、川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枳实、厚朴;柴胡、枸杞、大枣;山药、薏苡仁;黄芪、葛根、黄精。结论:临床治疗肥胖组方用药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肝、脾、胃、肺经入手,多选用甘、苦、辛味的中药,寒温兼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明清时期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明清时期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中医证治文献中的哮喘药物进行分类,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明清时期治疗哮喘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甘草(6.89%)、半夏(5.15%)、杏仁(4.48%)、陈皮(3.32%)、麻黄(2.89%)、茯苓(2.89%)、人参(2.31%)、桔梗(2.26%);按归类则为化痰止咳平喘药(27.65%)、补虚药(19.65%)、解表药(12.57%)。[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哮喘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及特点,与现代治疗哮喘的药物有所不同,但"痰饮"仍是贯穿古今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肺癌的中医用药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治疗肺癌的常用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维敏感字频数统计方法等技术,统计分析常用中药用药频率及药物协同关系规律,绘制协同药物网络图,抽取其中三层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中药频数分析显示人参、黄芪等补益药物为治疗肺癌首要核心用药,中药协同关系分析显示治疗肺癌药物按照益气养阴、健脾化痰、解毒消积的规律分布。结论:常用中药用药规律与病因病机相符,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19-921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治疗耳鸣的常用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登录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中医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统计分析常用中药用药频率及药物协同关系规律,绘制协同药物网络图,抽取其中三层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中药协同关系分析显示治疗耳鸣药物按照健脾益气、滋阴补肾、祛湿化痰熄风的规律分布。结论:常用中药用药规律与病因病机相符,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规律以及中医药干预的治疗结局。方法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涉及结直肠癌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治疗结局(包括卡氏评分、中位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58篇,患者4291例,其中有中医治疗者2438例,有中医证型者1586例。最常见的5个中医证型为脾肾阳虚(33.5%)、气血亏虚(17.4%)、瘀毒内阻(17.3%)、脾虚湿盛(16.0%)、湿热内蕴(13.8%)。58篇文献共出现中药138味,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白术(50)、茯苓(46)、黄芪(38)、党参(35)、薏苡仁(32)。28篇文献报告了治疗结局的卡氏评分,25篇(89.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9篇文献报告了中位生存期,5篇(55.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2篇文献报告了客观缓解率,9篇(40.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15篇文献报告了疾病控制率,8篇(53.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易出现多脏亏虚的证候特点,扶正祛邪中药治疗在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慢性肾脏疾病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的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Cytoscape 2.7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常用药物为冬虫夏草、丹参、川芎、黄芪、附子、红花、牡蛎、蒲公英、大黄、茯苓等,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大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最常用药物为当归、白术、茯苓、益母草、雷公藤、黄芪、人参、三七、水蛭、地龙、丹参、川芎、红花,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当归、人参、三七,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最常用药物为连翘、赤小豆、麻黄、泽泻、雷公藤、大黄、丹参、白术、茯苓、白茅根、益母草、山药、党参、当归、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当归和益母草。结论:中医治疗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既有明显不同也有共同的中药药对,文本挖掘分析技术在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医治疗银屑病的核心药物及其组合关系。方法登录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挖掘中医治疗银屑病的核心药物及其组合配伍关系。结果具有组合配伍关系的单味药是组成治疗银屑病复方的常用中药;以生地黄为中心,依次牡丹皮、赤芍、丹参、白花蛇舌草、紫草、茯苓、土茯苓和甘草与之配伍,体现了治疗银屑病复方的配伍核心。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草药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总结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慢性咳嗽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处理数据,采用数据分层算法分析慢性咳嗽中医诊治规律。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157篇。慢性咳嗽伴随症状以咳痰、便秘、干咳、咯血、胸闷等较为多见,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常见证候要素有气虚、痰湿、阴虚、肝火、阳虚、风寒、湿热;常见证候有肝火犯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虚、虚实夹杂;常用方剂为止嗽散、麦门冬汤、二陈汤、麻黄汤、三拗汤、玉屏风散、半夏泻心汤等;单味高频药物有甘草、桔梗、半夏、陈皮、麻黄等。结论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可快捷、全面、系统地梳理慢性咳嗽临床实践中的中医诊治现状,总结慢性咳嗽中医诊治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64-666
目的: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胆结石药证对应规律。方法:在CBM数据库中收集中医药治疗胆结石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胆结石的证候及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结合人工降噪及数据清洗后,通过一维频次表及二维的网络图分析中医药治疗胆结石药证规律。结果:胆结石肝胆湿热、肝郁气滞为最主要证候,肝郁脾虚及气滞血瘀为常见证型。柴胡、大黄、金钱草、茵陈、鸡内金为治疗胆结石的核心药物,且与其他药物联用的频数也最高。定向挖掘结果显示治疗胆结石肝胆湿热证的药物与胆结石常用药物基本一致。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的文献中发现治疗胆结石的中医证、药的规律,为中医药规范化及中药组方研究,提供有益的方法学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讨青风藤用药规律。方法:在CBM数据库中检索、下载所有涉及青风藤的文献,通过清洗、降噪及关键词频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青风藤治疗疾病的规律,症状、证型的分布规律,中药配伍、中成药、西药、汤剂、针灸联用规律,并进行规律的可视化展示。结果:青风藤主要治疗以疼痛、肿胀、强直、畸形为主的病证,中医病证要素涉及风、寒、湿、热、痰、瘀、虚。疾病以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为主,涉及多种风湿类疾病以及慢性肾炎、肝炎、心律失常等。中药应用方面,青风藤多与祛风除湿类、养血活血类、通络类、温经类及补肾类中药合用。此外,青风藤多与雷公藤多苷、活络丸等调节免疫、通络药物联用。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系统、全面、准确总结青风藤的用药规律,为拓展该药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规范化肝郁证证候特点及其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从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720余部进行检索,规范化后得到频数在5%以上的肝郁证症状18个及药物22味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特征根等于1的情况下提取8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2.08%及61.57%。最大方差旋转后,得出在古代文献中肝郁证共包含肝气不舒、胃肠不适、脾气虚、热象4组症状,以及理气、化痰、清热、活血4组药物。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肝郁证证候及用药特点与现代所用标准相吻合,提示数据挖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肝郁证证候和用药的主要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乙脑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乙脑中药、中成药、西药及西药与中成药联合应用规律,并利用Cytoscape 2.8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中药以生地黄、板蓝根、大青叶、生石膏、黄芩等清热解毒药最为常用;中成药以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等应用为多;西药以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为基础,常常与其他抗病毒药、脑细胞营养药、激素类等药联合应用,这些西药也经常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等中成药联合应用。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疾病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银屑病的中医证候要素,总结辨证论治经验。方法:选取94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编制证候要素调查表,全身症状采用中医诊断辨证内容,辨证治疗,以中药内服为主,每次1剂,早晚分复,饭后半小时口服,根据患者意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或)阿维A治疗,出现较大面积银屑病者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最少8周。结果:频数前10位全身症状为苔薄、黄苔、无汗、畏寒、急躁易怒、苔腻、苍白、喜热饮、乏力、滑苔;出现例次超过10次以上的全身证候药物类型,从高到低分别为气虚、阳虚、气郁、血瘀、湿热、寒湿、血热;第8周,PASI、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稳定时低于第8周,不同时间段皮损积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痊愈2例(2.13%),显效32例(34.04%)、有效35例(37.02%)、无效27例(28.72%)。结论:银屑病中医证候以内虚、气郁为主,兼血热、湿热、寒湿、血瘀等证,中医辨证采用方剂内服、外敷治疗效果肯定,但痊愈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癫痫中西药用药规律及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中西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癫痫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挖掘癫痫的中西药用药规律及中医证候特征。通过一维频次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显示。结果癫痫常用西药为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地西泮,中成药为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乌梅丸、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等。联用时的常用中成药为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常用的西药为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地西泮、丙戊酸钠。常见证候为肝肾阴虚、肾阴虚、痰迷心窍、阴虚、痰火扰心。结论文本挖掘技术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癫痫病、证、药的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