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整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整骨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整骨手法进行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评分(PRI)、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以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PPI)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3.3%和90.0%,对照组分别为26.7%和73.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整骨手法是一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膝顶旋提后伸扳肩法和仰卧抱胸压肘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门诊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A组采用膝顶旋提后伸扳肩法整复,B组采用仰卧抱胸压肘法整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法均能有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各有特色也各有一定局限性,临床工作中掌握多种手法并适当加以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掌按脊柱复位手法治疗产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产后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掌按脊柱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C)量表、Oswestry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RC及OD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NRC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RC及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PF、RP、BP、VT、SF及MH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PF、BP、SF及MH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灸配合掌按脊柱复位手法是一种治疗产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与理疗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组、偏振光组和磁振热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的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关节活动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2个疗程后PRI、PPI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手法复位组PRI、PPI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3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治疗1个疗程(P<0.01);手法复位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1)。手法复位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偏振光组和磁振热组(P<0.05)。结论采取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优于理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政 《国医论坛》2006,21(6):27-27
目的:观察加味旋复花汤加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原因性腹胀的疗效.方法:将109例胸椎原因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的同时,加服加味旋复花汤;对照组单用手法复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原因性腹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新的组合疗法。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热敏灸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TDP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两组均每星期治疗5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包括不足2个疗程痊愈者)。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的积分变化,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RI、VAS、PPI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PRI、VAS、PPI积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率为57.1%(24/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5%(11/40,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P0.01)。结论热敏灸配合手法复位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很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四川中医》2021,39(9):146-149
目的:观察腰椎旁间隙注射银杏叶+黄芪注射液配合改良腰椎斜扳法对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椎旁间隙注射银杏叶+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为6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度、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简化McGill量表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腰部前屈、伸展、侧曲、旋转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活动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JOA腰椎功能评分中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总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评分均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周围环境评分与总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腰椎旁间隙注射银杏叶+黄芪注射液配合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确定,不仅可缓解患者疼痛,还能改善腰部活动度及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小定点整脊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小定点整脊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双氯芬酸钠,50mg/次,1次/d。治疗组30例针刀,患者俯卧位,胸椎处压痛点,局麻,4号针刀垂直皮肤表面刺入,缓慢进针逐渐到达至浅筋膜,试探性针刺,刺中背皮神经则出现疼痛剧烈,在此处用针刀切割松解筋膜,同时将筋结、筋束等一并切开,1~2次/周。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MPQ评分(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MPQ评分(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对照组釆用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并采用NRS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强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强度NRS评分治疗前后不同疗程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进  解娟 《河南中医》2016,(12):2159-2161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防治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中频脉冲电疗及口服美罗昔康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四联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微调手法、小针刀疗法、垫枕疗法与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NDI)与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DI与SF-36评分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电针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和中医科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外用,治疗组用电针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Fricton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rict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ricton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各项评分、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改善TMD患者的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且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抱颈提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后施以抱颈提胸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2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能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后再施以抱颈提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能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电针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2组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可以纠正患者错位的小关节,恢复腰椎内外平衡,明显减轻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佐琴  吴勇  刘艳琴  李淑英 《新中医》2020,52(11):105-107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均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能有效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孙玮琦  吕永飞  马燕迪  葛青叶 《新中医》2020,52(13):100-103
目的:观察低温热塑板材结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创伤后关节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创伤后关节挛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温热塑板材塑形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复位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B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BI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关节肿胀程度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复位质量优良率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为4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0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热塑板材结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创伤后关节挛缩疗效肯定,效果优于单纯中医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与功能状态的临床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PRI、VAS、PPI评分及Mc Gill总分)。结果 2组第1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评分、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第2疗程后上述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第1疗程(P0.01)。组间比较:第1疗程后,治疗组临床评分、PRI、PPI评分、Mc Gill总分(PRI+VAS+PPI之和)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PRI评分、Mc Gill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评分、VAS及PP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日常功能;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隔姜灸加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姜灸加手法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分别按相应方案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治疗前后症状、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症状、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进行隔姜灸加手法干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和常规俯卧位冲压法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棍点理筋正骨手法疗效优于常规俯卧位冲压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颈椎、胸椎、腰椎小关节紊乱提供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00例脊柱小关节紊乱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推拿手法、针灸、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以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为评价指标,比较总有效率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可产生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2%,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