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治疗对胎婴儿的影响,明确妊娠期梅毒抗梅毒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7例妊娠期梅毒孕妇纳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规治疗组、非正规治疗组、未治疗组.通过对妊娠期梅毒孕妇治疗与否导致不同妊娠结局的观察与比较,综合分析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转归情况.结果:(1)正规治疗组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01).(2)正规治疗组与非正规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及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01,P<0.05).(3)正规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及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低于非正规治疗组(P<0.01).结论:通过对产前筛查出妊娠期梅毒后及早、足量、正规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流产、早产、死产和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对妊娠早期(<28周)发现的梅毒患者不必终止妊娠,通过正规、足量的抗梅毒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妊娠晚期发现的梅毒患者经过治疗也能降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34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畸形类型患儿的临床表现、产前诊断、手术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主要包括肛门闭锁、食道闭锁和食管气管瘘、先天性空肠或回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肥厚性幽门狭窄、膈疝。肛门、食道、肠道闭锁等以呕吐、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膈疝以呼吸费力、发绀为主要临床表现。产前B超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临床应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夫妻双方妊娠期间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产前咨询,正规产前检查,尽可能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期识别、诊断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早转入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进而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随访其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确诊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率达100%,28例获得随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3个月阴转率3.6%,6个月阴转率71.4%,12个月阴转率92.4%,骨损害恢复正常时间1年左右。【结论】早期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后及时正规的“驱梅”治疗,疗效佳,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迅  袁淑燕  郭小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44-144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防治的方法。方法:对28例产前孕母已诊断梅毒并治疗后娩出的新生儿与30例产后才诊断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前治疗组与产前未治疗组的新生儿在孕周、体重、皮肤损害、肝脾肿大、肺炎、胎盘异常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宫内规则治疗后,娩出的新生儿无症状,不治疗娩出的出现临床症状,不规则治疗、宫内治疗时间不足的可有可无症状。结论:对娩出时有皮肤损害、肝脾肿大、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盘异常、窒息等新生儿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做梅毒确诊试验和母婴传播性疾病的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均应治疗,青霉素治疗有效,规则治疗预后良好。建议孕期常规做梅毒筛查,使确诊者胎儿在宫内便进行早期驱梅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类型、临床特点、确诊方法,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对3136例新生儿疾病患者中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其中呕吐为主要表现,呕吐出现时间多为出生后1~7天,少数患儿表现为贫血、紫绀等.辅助检查中消化道造影可确诊.结论 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孕期监测、出生后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结合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8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1例,分别在1、2、3、6、12、24个月随访,1个月左右体重增加,黄疸消退;3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反应素试验(RPR)6个月阴转率为92%,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12个月阴转率为96%.结论:先天性梅毒临床无症状者应结合母子血清学清度情况对比,子RPR高于母4倍者应考虑先天性梅毒,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早期足量、正规治疗,定期随访是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组织人员学习有关知识,根据先天性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等,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及防范措施,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释药物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监测的重要性等。结果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医务人员亦未出现感染现象。患儿经正规治疗好转出院。结论给予先天性梅毒患儿正确的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及传染他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诊断方法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早期胎传梅毒28例为此次分析研究对象,将早期胎传梅毒年龄在出生1岁以内设定为A组,将早期胎传梅毒患者年龄为1~2岁设定为B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诊断,然后对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皮肤损伤、肝脾肿大以及骨骼受损的临床症状,A组和B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前经过实验室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各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通过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好转。结论对于早期胎传梅毒患者,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梅毒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例经临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先天性梅毒进行资料分析与随访。结果:临床痊愈6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先天性梅毒患儿生后早期经青霉素足量、足疗程治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总结28例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做好家长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保护皮肤,骨损害护理和正确做好出院指导。认为正规、全程、彻底的治疗与护理是治疗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不同孕期治疗与未治疗的妊娠结果。方法根据诊断时间及治疗时间将287例孕产妇分孕前治疗组、妊娠〈16周治疗组、妊娠≥16周治疗组、未治疗组等4组,比较各组妊娠结果、新生儿梅毒的发生。结果不同治疗时间不良妊娠发生率,妊娠〈16周治疗组为18.4%、妊娠≥16周治疗组为36.6%、未治疗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表现不良妊娠发生率,潜伏期梅毒17.2%、一期梅毒39.6%、二期梅毒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梅毒母婴阻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先天梅毒及需监视病例的诊断及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CS)及需监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07-2000-12我科收治的新生儿CS及需监视病例111例,结果 确诊新生儿CS81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累及多个脏器,依次为肢端掌趾脱皮、斑疹,肝脾肿大,体重低,呼吸困难,腹胀,梅毒性假麻痹、贫血、黄疸、血小板减少和水肿。梅毒血清学(RPR及TPHA)阳性,无临床表现30例,多为母亲孕期筛查出梅毒或在妊娠晚期感染梅毒且予以驱梅治疗 后所生新生儿,但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以青霉素治疗未发现不良反应,死亡13例,死因均为不可逆的严重多脏器损害,随访26例,体格发育无明显发觉,血RPR6个月时转阴15/22例(68.1%),12个月时转阴20/22例(90.9%),TPHA12个月时转阴10/16例(62.5%)。结论 新生儿CS诊断要依据母亲为梅毒患,临床典型早期CS损害及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对无症状患儿呈梅毒血清学阳性,但因梅素IgG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出现假阳性,应视为可疑病例,监视血清学变化,以青霉素治疗有效,没有不良反应,可疑病例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出现假阳性,应视为可疑病例,监视血清学变化,以青霉素治疗有效,没有不良反应,可疑病例也可用苄星青霉素肌注2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危险因素及影响贫血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明确诊断为IDA的280例1~5岁患儿临床资料(IDA组),并根据其外周血血红蛋白(Hb)水平将贫血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同时选取同期280例非贫血患儿为对照组。对可能的儿童IDA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IDA的危险因素及影响贫血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280例IDA患儿轻度贫血者134例,占47.8%,中度贫血者122例,占43.6%,重度及极重度贫血者24例,占8.6%。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孕期贫血、母亲未接受育儿指导、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既往病史及喂养方式是导致患儿发生IDA的危险因素。年龄、病程、母亲文化程度、孕周、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儿童既往病史、母亲孕期贫血、母亲未接受育儿指导与贫血严重程度有关(P0.05)。年龄、孕周、出生体质量、儿童既往病史是影响IDA患儿贫血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儿童IDA应着重以预防为主,应加大儿童营养保健知识宣教普及力度,定期培训基层儿童保健医护人员,同时制订符合我国儿童饮食特点及含铁丰富食物饮食方案,以降低儿童IDA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预防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PMTCT)模式的梅毒母婴传播控制效果。方法选取10600例于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检时间将2018年1月至9月的5300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基于PMTCT模式管理),将2016年1月至9月的5300例孕妇设为参照组(常规模式)。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分别为17、16例。研究组规范治疗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基于PMTCT模式管理对梅毒母婴传播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传梅毒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遂昌县2001-2007年34例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 结果34例胎传梅毒患儿,无症状和体征的隐性胎传梅毒占17.65%。结论胎传梅毒患儿临床表现复杂,以早产、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呼吸道症状为多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肝功能损害、胸片示肺感染、梅毒特征性骨损、蛋白尿和/或血尿、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多见;无症状和体征的隐性胎传梅毒占一定比例;总体转归多良好。  相似文献   

16.
林铿 《华西医学》2014,(7):1267-1270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分娩的5 224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孕妇均经过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再进行滴度检测和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28例。根据其是否经产前检查并治疗分为治疗组(79例)和未治疗组(4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而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P〈0.05);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静脉血做血清学检测(TPPA和TRUST),其TPPA均为阳性,TRUST阳性85例。结论孕前、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早期发现妊娠梅毒者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对降低流产、死产、胎儿畸形和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o assess whether treatment with metronidazole during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preterm birth, low birth weight, or major congenital anomalies, we conducted chart reviews and an analysis of electronic data from a cohort of women delivering at an urban New York State hospital. Of 2,829 singleton/mother pairs, 922 (32.6%) mothers were treated with metronidazole for clinical indications, 348 (12.3%)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nd 553 (19.5%) in the second or third trimester. There were 333 (11.8%) preterm births, 262 (9.3%) infants of low birth weight, and 52 infants (1.8%) with congenital anomalies. In multivariable analysis,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metronidazole treatment and preterm birth (odds ratio [OR], 1.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0 to 1.32]), low birth weight (OR, 1.05 [95% CI, 0.77 to 1.43]), or treatment in the first trimester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OR, 0.86 [0.30 to 2.45]). We fou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metronidazole treatment during the first or later trimesters of pregnancy and preterm birth, low birth weight, or congenital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技术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后女性盆底肛提肌的损伤情况,并分析产科因素与女性肛提肌损伤的关系。 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分娩的154名产后6~8周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组85名,经阴道产钳助产组15名,剖宫产组50名)进行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应用TUI技术观察产妇肛提肌损伤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肛提肌损伤组与肛提肌未损伤组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超声检查时体重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第二产程时间差异。 结果经阴道自然分娩组9名产妇发生肛提肌撕脱,损伤率为10.58%(9/85);经阴道产钳助产组8名产妇发生肛提肌撕脱,损伤率为53.33%(8/15);剖宫产组产妇无一例发生肛提肌撕脱。肛提肌损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长于肛提肌无损伤组产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0±30.10)min与(40.71±26.53)min比较,t=3.24,P<0.05];而肛提肌损伤组与肛提肌无损伤组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超声检查时体重指数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TUI技术观察下,经阴道产钳助产产妇的肛提肌损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及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肛提肌损伤与第二产程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19.
Maternal phenylketonuria (PKU)--a review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review points out the very high incidence of damage to the fetus in untreated maternal phenylketonuria (PKU). In classical cases, 92% of the offspring are mentally retarded, 73% have microcephaly, 40% are growth retarded at birth, and 12% have congenital anomalies. Less severe types of PKU and its variants and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low phenylalanine diet during pregnancy have a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these defects in their offspring. Very promis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a small number of preconception and early first trimester treated patients under very strict dietary control. Nutrition of the mother and fetus is a major concern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restrictive diet and must be monitored closely to avoid fetal damage from malnutrition. A 7-year collaborative study of maternal PKU began in November 1984 in the US and Canada, but even in this well publicized study, many patients are presenting late for treat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premarital and/or prenatal screening for maternal PKU should be initiate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在不同时期诊断及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010年5年里筛查的24859例孕妇中确诊为妊娠梅毒150例患者妊娠结局及预后情况,并按照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即不同治疗时机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妊娠梅毒近5年的发病率从4.88‰到7.67‰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50例妊娠梅毒患者中,孕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娩出先天梅毒儿4例(7.55%)未发现不良结局,孕中期组娩出先天梅毒儿18例(45%),不良结局的发生率20.45%。孕晚期娩出先天梅毒儿27例(84.38%),不良结局的发生率66.03%。结论早期的治疗对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有积极意义,因此积极规范开展孕前、孕早期血清学的筛查工作,及时有效地抗梅治疗,有效完善的跟踪随访,既可治愈孕妇梅毒,又可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